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连续梁钢筋漏放10根怎么办?现场补救方案来了!

连续梁钢筋漏放10根怎么办?现场补救方案来了!

发布于:2025-07-01 09:46:01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立即停工 封锁现场

发现漏筋后,现场负责人须第一时间叫停该区域所有作业。模板不得拆除,脚手架保持原状,已绑扎钢筋禁止踩踏。用警示带隔离漏放区域,设置“质量事故处理区”标识牌,非专项小组人员严禁入内。

技术负责人需立即核对施工图纸、钢筋下料单及隐蔽验收记录。使用红笔在图纸上标注漏放钢筋的直径、间距及锚固长度,例如HRB400Φ25@100mm需明确标记在梁底跨中位置。同步调取混凝土浇筑记录,确认漏筋区域是否已覆盖混凝土。

结构评估 数据说话

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检测内容需包括:

  1. 有限元模拟

    :建立连续梁三维模型,输入实际漏筋参数,计算承载力折减比例及裂缝宽度。  
  2. 现场检测

    :使用钢筋扫描仪探测周边钢筋分布,确认是否存在连带的漏扎或位移。  

若计算结果显示裂缝宽度≤0.2mm且挠度≤L/600,可采取局部补强;若安全储备不足,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拆除重建或体外预应力加固。

漏筋在梁底 植筋+碳布双保险

梁底受拉区漏筋需采用植筋结合碳纤维布加固:

  1. 植筋施工

    钻孔直径≥钢筋直径+4mm,深度≥15d。例如Φ25钢筋需钻孔至375mm深度。  
    清孔采用“三吹三刷”工艺,先用毛刷清孔三次,再用高压气枪吹净粉尘。  
    注胶选用A级改性环氧结构胶,插入钢筋后缓慢旋转三圈,确保胶体饱满率≥90%。  
  2. 碳布粘贴
    梁底粘贴2层300g/m2碳纤维布,宽度覆盖漏筋区域两侧各延伸50cm。搭接长度≥10cm,使用专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反复碾压,排除气泡。

漏筋在梁顶 型钢支架+外包混凝土

梁顶受压区漏筋需增设型钢支架并外包混凝土:

  1. 型钢安装

    选用HW200×200型钢,间距≤1m,通过M20化学锚栓与原梁连接。  
    锚栓植入深度≥20d,抗拔力检测值≥50kN。  
  2. 混凝土浇筑

    浇筑C50微膨胀混凝土,厚度≥8cm,内配Φ12@150双层钢筋网。  
    振捣棒插入间距≤30cm,避免触碰型钢支架。  
     

漏筋在腹板 加密箍筋+体外预应力

腹板剪力区漏筋需采取双重加固措施:

  1. 箍筋加密

    漏筋区域两侧各延伸1m,将原Φ12@200箍筋调整为Φ12@100。  
    新增箍筋与原箍筋采用单面焊连接,焊缝长度≥10d。  
  2. 体外预应力

    安装4束15-7φ5钢绞线,锚固端设置在梁端挡块,张拉控制应力0.6fptk。  
    转向装置采用Q345钢板,与腹板通过高强螺栓连接。  

质量管控 细节决定成败

材料进场需执行“三证一检”制度:

  • 钢筋、结构胶、碳布出厂合格证、检测报告、质量证明书缺一不可。
  • 植筋胶需现场取样制作抗拉拔试件,28天抗拉强度≥6.0MPa。

隐蔽工程验收实行“举牌验收”制:

  • 植筋孔深、胶体饱满度、碳布粘贴质量由监理工程师逐项确认。
  • 每道工序拍摄360°全景照片,标注拍摄时间及验收人员信息。

资料归档 避免秋后算账

整理《质量事故处理报告》需包含:

  1. 事故经过:时间、地点、漏筋数量及位置描述。
  2. 原因分析:从施工交底、班组操作、过程检查三个维度剖析。
  3. 补救记录:施工日志、检测报告、验收影像资料按时间轴装订。

报告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签字盖章后,7日内报送质监站备案。纸质版存档于项目部档案室,电子版同步上传工程管理系统。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斜拉塔柱混凝土养护全攻略:避开这8个坑,实现“零”裂缝!

前言:裂缝1毫米,寿命减10年! 斜拉桥塔柱是整座桥的“脊梁”,混凝土养护不到位,轻则出现蜂窝麻面,重则引发贯穿性裂缝。本文不讲理论,只讲“毫米级养护术”,从材料选择到应急处理,手把手教你卡住裂缝红线。 关键工序已用加粗字体标注,建议打印贴到拌合站! 材料控制:水泥不是越贵越好! 水泥选型 选用P·Ⅱ52.5硅酸盐水泥,C3A含量≤8%,比表面积≤350m2/kg。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