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漏筋后,现场负责人须第一时间叫停该区域所有作业。模板不得拆除,脚手架保持原状,已绑扎钢筋禁止踩踏。用警示带隔离漏放区域,设置“质量事故处理区”标识牌,非专项小组人员严禁入内。
技术负责人需立即核对施工图纸、钢筋下料单及隐蔽验收记录。使用红笔在图纸上标注漏放钢筋的直径、间距及锚固长度,例如HRB400Φ25@100mm需明确标记在梁底跨中位置。同步调取混凝土浇筑记录,确认漏筋区域是否已覆盖混凝土。
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结构安全评估。检测内容需包括:
有限元模拟
现场检测
若计算结果显示裂缝宽度≤0.2mm且挠度≤L/600,可采取局部补强;若安全储备不足,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包括拆除重建或体外预应力加固。
梁底受拉区漏筋需采用植筋结合碳纤维布加固:
植筋施工
碳布粘贴
梁底粘贴2层300g/m2碳纤维布,宽度覆盖漏筋区域两侧各延伸50cm。搭接长度≥10cm,使用专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反复碾压,排除气泡。
梁顶受压区漏筋需增设型钢支架并外包混凝土:
型钢安装
混凝土浇筑
腹板剪力区漏筋需采取双重加固措施:
箍筋加密
体外预应力
材料进场需执行“三证一检”制度:
隐蔽工程验收实行“举牌验收”制:
整理《质量事故处理报告》需包含:
报告经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签字盖章后,7日内报送质监站备案。纸质版存档于项目部档案室,电子版同步上传工程管理系统。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斜拉塔柱混凝土养护全攻略:避开这8个坑,实现“零”裂缝!前言:裂缝1毫米,寿命减10年! 斜拉桥塔柱是整座桥的“脊梁”,混凝土养护不到位,轻则出现蜂窝麻面,重则引发贯穿性裂缝。本文不讲理论,只讲“毫米级养护术”,从材料选择到应急处理,手把手教你卡住裂缝红线。 关键工序已用加粗字体标注,建议打印贴到拌合站! 材料控制:水泥不是越贵越好! 水泥选型 选用P·Ⅱ52.5硅酸盐水泥,C3A含量≤8%,比表面积≤350m2/kg。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