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连续梁合龙段施工,如何抓住最佳温度窗口?

连续梁合龙段施工,如何抓住最佳温度窗口?

发布于:2025-06-30 14:02:30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温度计算:用数据说话,别靠经验拍脑袋

连续梁合龙温度选择需严格依据规范及现场实测数据。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合龙温度应控制在日平均温度±5℃范围内。

调取近30天当地气象数据,绘制“温度-时间”双轴曲线图,筛选温度波动最小的3小时作为候选窗口。通过公式计算理论合龙温度:
T合龙 = T设计 ± ΔT
(T设计为设计文件规定值,ΔT为现场实测温差修正值,一般≤10℃)

凌晨施工并非最优解,需结合当地温差特性。例如,南方地区傍晚时段因日照残留与夜间降温平衡,可能比凌晨更稳定。

支架锁定:刚度不足,合龙段变“跷跷板”

合龙段临时锁定支架需按永久结构标准设计。选用Q345钢材,截面尺寸≥HW300×300,纵向间距≤1.5m。支架与梁体连接采用M24高强螺栓,抗剪强度需≥250kN。

支架安装后实施预压测试:

  1. 堆载1.2倍合龙段设计重量,持续48小时。
  2. 使用百分表监测变形,允许最大变形量≤5mm。
  3. 检查焊缝质量,螺栓扭矩值达标后方可验收。

临时锁定采用“三步法”:

  1. 焊接底板横向限位装置。
  2. 安装腹板斜撑,形成几何不变体系。
  3. 顶板锁定前复测线形,确认无误后焊接顶板连接件。

线形控制:1mm偏差,成桥后放大10倍

合龙前线形监测需做到“三全”:

  1. 全断面监测:在合龙段两侧梁端布置8个监测点,覆盖横向、竖向、纵向三维坐标。
  2. 全时段采集:每2小时记录一次数据,绘制动态变化曲线。
  3. 全要素预警:设置双控指标,横向偏差>5mm或竖向偏差>3mm立即启动纠偏。

顶推纠偏需遵循“分级加载”原则:

  1. 千斤顶最大顶推力≤设计值的80%。
  2. 每级加载增量50kN,持荷10分钟后复测。
  3. 配重法辅助调整时,按1吨水≈0.2mm线形调整量计算水箱容量。
     

混凝土浇筑:与时间赛跑的4小时

合龙段混凝土需定制专项配合比:

  1. 选用C55微膨胀混凝土,膨胀剂掺量≥8%。
  2. 初凝时间控制在4-6小时,坍落度180±20mm。
  3. 添加聚丙烯纤维,提升抗裂性能。

浇筑过程执行“三对称”工艺:

  1. 空间对称:从合龙段中线向两侧同步推进。
  2. 时间对称:每层浇筑间隔≤30分钟。
  3. 振捣对称:振捣棒插入下层5-10cm,避免触碰支架模板。

养护阶段采用“双重保温”措施:

  1. 表面覆盖土工布+塑料薄膜,顶部加装碘钨灯阵列。
  2. 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混凝土芯部与表面温差≤15℃。

支架拆除:技术活,不是“卸货”

支架拆除需满足双重条件:

  1.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100%,弹性模量≥90%。
  2. 同步监测应力释放,拆除过程中线形变化≤3mm。

执行“分步拆除”程序:

  1. 解除顶板约束,保留腹板及底板支架。
  2. 腹板支架拆除分三阶段,每阶段间隔24小时。
  3. 底板支架最后拆除,拆除前复核全桥应力状态。
     

资料归档:给施工过程办“身份证”

合龙段施工资料需做到“四必留”:

  1. 温度监测原始记录,含气象数据、计算书、审批单。
  2. 支架预压报告,含加载曲线、变形实测值、验收结论。
  3. 混凝土性能检测报告,含试块强度、膨胀率、弹性模量。
  4. 应急处置记录,含偏差超限处理方案、专家论证意见。

所有资料经监理、设计、施工三方签字确认后,7日内完成归档。纸质版存入项目部档案室,电子版同步上传至工程管理系统,确保可追溯性。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波纹管保护全攻略:从安装到浇筑,杜绝漏浆!

选材严控,漏浆风险降五成 波纹管材质直接影响防漏浆效果。必须选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或金属波纹管, 抗压强度≥30MPa,环刚度≥8kN/m2 。 进场验收执行“三查”制度: 查外观:表面无裂纹、孔洞、褶皱,接缝咬合紧密。 查尺寸:内径偏差≤±2mm,壁厚偏差≤±0.2mm。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