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第7.6.3条明确规定:桥梁桩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严禁更换不同标号或品种的水泥。某跨江大桥因擅自更换水泥标号,导致桩基强度离散性超标,最终6根桩基全部报废,直接经济损失超2000万元。
强度离散,桩基变“夹心饼”
不同标号水泥水化热差异大,易形成软弱夹层。实测数据显示,标号差异每增加10MPa,桩基28天强度波动范围扩大30%。某高铁桥桩因收缩不均,桩顶偏位达15cm,远超5cm规范限值。
收缩徐变,桩顶偏位超限
高标号水泥收缩值低,低标号水泥收缩值高,差异达0.05%。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表明,PH值每下降0.5,钢筋锈蚀速率提升40%。
化学反应,钢筋锈蚀加速
不同水泥碱含量差异导致混凝土孔溶液PH值波动,形成电位差。某市政桥梁因此出现环向裂缝,超声波检测显示缝深达1.2m。
凝结时间差,施工缝成“暗伤”
初凝时间差异超30分钟,易形成冷缝。桩身布置5个测区,回弹值低于35MPa区域钻芯取样。
施工前准备要“三锁死”
选定品牌后签订保供协议,明确擅自更换的违约责任。每车水泥取样封存,标注生产日期、强度等级、碱含量等关键参数。提前30天完成试配,出具C30-C50全标号配合比报告,现场设置配合比公示牌。
浇筑过程控制要“四必查”
核对出库水泥标号与浇筑部位需求是否一致,签字确认后放行。搅拌车进厂时检查随车合格证,核对电子标签信息。每50m3检测一次,扩展度偏差超过±30mm立即停工排查。埋设分布式光纤,实时监测混凝土芯部温度,温差超25℃时启动应急预案。
应急处理要“两预案”
发现标号错误立即停泵,已浇筑部分按C30强度验算,不足时增设微型桩补强。储备同标号水泥200吨,配备应急发电机,确保停电时4小时内恢复浇筑。
验收环节要“三检测”
每根桩身布置5个测区,回弹值低于35MPa区域钻芯取样。沿桩径向布置4个测面,发现波速异常区段加密测点。距表面10mm处取粉,含量超0.06%时判定为腐蚀风险区。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超声波检测总出错?三大陷阱曝光!《公路桥梁施工验收规范》JTG/T 3650-2020第8.4.2条强制要求:桩基完整性检测必须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覆盖率100%。某跨江大桥因检测误判,将Ⅲ类桩误判为Ⅰ类桩,导致运营两年后桩基沉降超限,直接经济损失超3000万元。 测线布置“假达标”陷阱 规范要求测线间距≤100mm,但现场常用等间距布线法,导致桩径800mm以上桩基出现检测盲区。某项目因测线间距150mm,桩身中部20cm范围未被覆盖,漏检一条纵向裂缝。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