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超声波检测总出错?三大陷阱曝光!

超声波检测总出错?三大陷阱曝光!

发布于:2025-06-25 09:52:25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公路桥梁施工验收规范》JTG/T 3650-2020第8.4.2条强制要求:桩基完整性检测必须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覆盖率100%。某跨江大桥因检测误判,将Ⅲ类桩误判为Ⅰ类桩,导致运营两年后桩基沉降超限,直接经济损失超3000万元。

测线布置“假达标”陷阱
规范要求测线间距≤100mm,但现场常用等间距布线法,导致桩径800mm以上桩基出现检测盲区。某项目因测线间距150mm,桩身中部20cm范围未被覆盖,漏检一条纵向裂缝。
采用“网格加密法”,桩径≤1200mm时布置4条测线,桩径>1200mm时增设2条斜测线。测线标识用红漆标注桩身,编号与检测仪器通道严格对应。

耦合剂“假接触”陷阱
黄油作为耦合剂时,夏季高温易流失,冬季低温易冻结,导致声波衰减率超40%。某寒区项目因耦合失效,将桩底沉渣误判为缩颈缺陷。
环境温度>30℃时改用甘油耦合剂,<5℃时采用防冻型耦合剂。每次检测前用钢尺测量耦合层厚度,≥5mm时重新涂抹。

数据解读“假完整”陷阱
首波幅值下降20%即判定为缺陷,但实测发现,钢筋笼接茬处幅值波动可达30%。某项目因误判接茬为缺陷,盲目补桩造成成本增加120万元。
建立“三区判定法”:首波幅值下降<15%为正常波动区,15%-30%为可疑区,>30%为缺陷区。可疑区需结合PSD判据二次复核。

避坑指南五步法
设备校准要“双控”:开机后先用标准试块校验,声时偏差>0.2μs、幅值偏差>5%时停用。检测前再用水箱法实测声速,与理论值对比误差超2%时调整参数。

现场检测要“三同步”:提升速度≤0.5m/s,每提升1米暂停3秒稳压。径向换能器保持同心,偏心距>10mm时重新对中。

异常处理要“四立即”:遇信号突变立即复测,连续3个点异常立即加密测线,发现波速骤降立即钻芯验证,数据存疑立即调取历史波形对比。

环境干扰要“五排除”:避开钢筋笼主筋位置,距钢筋笼边缘≥50mm。检测时停止桩基周边振动作业,风速>5级时搭设防风棚,雨天检测需做防水处理。

验收环节要“三检测”:对可疑区段钻取芯样,芯样直径≥100mm,长度≥500mm。实测波速与理论值偏差>5%时,扩大检测范围至整根桩基。按JTG/T 3650-2020标准,Ⅰ类桩波速≥3500m/s,Ⅲ类桩波速<2500m/s。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住建部推广的建筑业10项新技术详细解读,新旧版本对比分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