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温度场监测:数据不准等于盲人摸象
合龙段施工前7天必须启动温度场监测,测点沿梁体纵向每5米布置一个,横向覆盖顶板、腹板、底板核心区域。监测时段必须涵盖日出前、正午、日落后三个临界点,记录数据间隔不超过15分钟。数据分析要剔除日照辐射突变值,重点关注昼夜温差超过15℃的极端天气。
致命误区: 仅参考天气预报温度,忽视混凝土水化热影响,会导致合龙时机误判。
二、锁定温度选择:±2℃误差直接报废
合龙锁定温度必须控制在设计值±2℃范围内,这是控制高差的核心命门。现场采用四等水准测量闭合差,每跨独立观测不少于6次。温度修正系数按0.01mm/℃控制,超过此值必须重新验算。锁定前4小时停止一切施工扰动,梁体温度场稳定后方可操作。
紧急预案: 遇突发降温天气,立即启动碘钨灯加热系统,每平方米功率不低于1.5kW。
三、配重计算:吨位误差超1%立即停工
配重量按合龙段混凝土重量1/2预压,分三级加载每级间隔30分钟。水箱配重必须采用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控,砂袋配重要过磅称重并做含水率修正。加载位置严格按设计图纸坐标,横向偏差超5cm会导致偏心受力。
核心公式: 配重量=合龙段自重×(1+动载系数1.2),动载系数包含风振、人员活动等影响。
四、配重卸载:速度超10kN/h必塌架
混凝土强度达90%设计值后方可卸载,卸载分五级进行,每级卸载后持荷1小时。采用穿心式压力传感器监控,卸载速度严格控制在10kN/h以内。卸载顺序与加载相反,严禁跳跃式操作。
血泪教训: 某项目因卸载过快导致支架失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30万元。
五、劲性骨架焊接:焊缝不探伤等于定时炸弹
焊接作业必须在锁定温度下2小时内完成,采用CO?气体保护焊,焊缝等级不低于一级。焊缝探伤采用超声波检测,合格率必须100%。骨架与预埋件间隙超2mm必须用楔形钢板塞紧,这是防止应力集中的关键细节。
强制规定: 焊接环境温度低于5℃时,必须采取预热措施至20℃以上。
六、混凝土浇筑:入模温度超30℃直接开裂
混凝土入模温度严格控制在5-30℃之间,夏季施工采用骨料预冷技术,水温不超过5℃。浇筑采用“顶升法”从合龙口一侧向另一侧推进,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振捣棒严禁触碰劲性骨架,距其距离保持15cm以上。
风险预警: 浇筑过程设专人监测支架沉降,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卸载通道。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运营桥下挠30厘米就报废?体外预应力加固的转向块定位生死劫一、转向块定位:1毫米误差引发全桥崩溃 转向块是体外预应力体系的“命门”,定位偏差超1毫米将导致索力偏心,加速梁体开裂。现场采用全站仪三维坐标法,每个转向块设置6个控制点,闭合差必须小于0.5mm。安装顺序严格遵循“先底板后腹板”,高程误差控制在±2mm内,这是避免索体摩擦损伤的关键。 强制要求: 转向块与梁体接触面必须凿毛处理,露出75%以上新鲜混凝土面,植筋深度不低于15d(d为钢筋直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