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厅释放明确信号:无必要运行的农污处理设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风向,开始发生转变了。
一、无必要运行的农村污水设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
日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进一步规范并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指导意见》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切实提高资源化利用认识。二是积极实践污水资源化利用。三是持续加强设施运维管理。四是加强治理成效验收评估。五是着力加强工作保障。六是充分发挥群众作用。
其中提出的扭转城市污水治理思维定势、无必要运行的设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建立"以用定效"验收标准,拒绝"数据达标、实际闲置"等农污治理“新风向”,引起《环保水圈》的关注。在此前推出的农村污水治理系列文章中,小编就曾表示,接下来的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属于“治理速度慢下来,但是治理质量提上去”。当时提到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不得擅自停运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有序推进农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强化农污设施设施建设和运维质量管理等等。而本次《指导意见》中提出的部分“新风向”,从某种程度上看,开始剑指长期困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而不用、用而不灵"的痼疾。这标志着,农村污水治理从"大干快上"的规模扩张阶段,正式转向"建管并重"的精细化治理新周期。
二、扭转“建设高大上设施、削减污染物含量”等城市污水治理思维定势
山东新政的出台,也绝非偶然。早在去年年初,生态环境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已为设施退出机制埋下伏笔。当时在“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类整改”章节就提出:对因村庄污水产生量极低或锐减,或其他原因等,导致设施无必要运行的,鼓励县(市、区)人民政府制定有关管理办法依法依规有序退出或移至其他区域利用。
而本次山东发布的文件,也正是将这一国家层面的表述衔接到省级文件措施里,并有所增加,《指导意见》第二点“积极实践污水资源化利用”中提出:
根据有关机构最新监测显示,全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平均有效运行率仍然较低,其中华北地区设施闲置率高达28%,形成"晒太阳工程"与"空转管网"并存的困局。
这种"建而不用"的现象,不仅造成地方财政资金浪费,更衍生出管网破损渗漏、处理池污水蓄积变质等次生环境风险。
从政策实施预期看,山东省通过建立设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台账,预计可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平均运行负荷率提升至85%以上,每年减少无效运维支出上亿元。
例如,河南省安阳滑县,对17座无法正常使用的污水处理设施实施退出和销号处理,大大减少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维费用,每年可节约运维费用350万元。
与此同时,《指导意见》第一点“切实提高资源化利用认识”中还提出:扭转“建设高大上设施”“削减污染物含量”等城市污水治理思维定势,顺应村庄规划、农村人口等变化趋势,树立“以用促治”的污水治理思路。据悉,在临沂费县推行"处理站+生态农场"模式,利用人工湿地尾水养殖耐污性鱼类,构建闭环型生态经济链。这些实践不仅使设施运行成本下降40%,更催生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3家。
三、结语
不难看出,山东农村污水处理新政的出台,正推动农污治理从“成本中心”向“价值中枢”、从"工程导向"向"效能导向"转型。
农村污水治理将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资源化利用,通过动态评估和退出机制,确保设施能够真正发挥作用,避免资源浪费,从而推动农村环境的持续改善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环保法规
返回版块1721 条内容 · 8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生态环境厅: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常态化监管!需要注意生态环境厅: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常态化监管!需要注意事项 刚刚,贵州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常态化监管机制》,要求各相关部门抓好贯彻落实。通知要求,对全省生活污水处理厂实行全覆盖、全流程、全方位监管,切实提升监管效能。全覆盖:城市(县城)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全流程:生活污水进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到入河排污口排水至受纳水体各工艺段;全方位:生活污水进出水浓度、污泥处置、混合采样器、投加药剂、在线监测等重要环节。严厉打击不正常运行污水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水,偷排偷放,自动监测数据弄虚造假,使用违规药剂或干扰剂,擅自倾倒、堆放、丢弃、遗撒产生的污泥和处理后的污泥等环境违法行为。涉及刑事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予以查处。建立并严格执行设备运行记录台账制度,如实记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备查。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关于农村污水处理技术选择方法介绍,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