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环保厂商和产品 \ 成品家居行业 ESG 现状:碳排放披露缺口待补,绿色转型需破供应链困局

成品家居行业 ESG 现状:碳排放披露缺口待补,绿色转型需破供应链困局

发布于:2025-05-27 14:25:27 来自:环保工程/环保厂商和产品 [复制转发]

在 “双碳” 目标与消费升级浪潮下,成品家居企业的绿色发展成为市场焦点。中国证券报记者通过梳理 17 家 A 股成品家居上市公司 ESG 数据发现,行业在环境、社会与治理(ESG)领域呈现 “披露率领先但碳排放数据缺失、环保投入分化显著、绿色转型路径多元” 的特点,可持续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ESG 披露率超五成,但碳排放数据 “残缺”

截至目前,17 家成品家居上市公司中9 家披露独立 ESG 报告披露率达 52.94%,高于沪深北交易所 45.55% 的整体水平。然而,碳排放数据披露问题突出:

  • 总量披露不足

    仅 7 家披露 2024 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匠心家居、趣睡科技等 8 家未披露,恒林股份仅公布碳减排量。
  • 范围三数据 “全军覆没”

    所有企业均未披露与供应链相关的 范围三碳排放 (涵盖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等环节)。顾家家居因 “数据收集挑战” 连续两年仅披露范围二(外购电力)数据。
  • 数据波动差异大

    慕思股份、喜临门等 3 家企业 2024 年碳排放总量同比上升,好太太、顾家家居则实现下降,反映业务规模与减碳措施的双重影响。

难点解析
产业链上游分散(木材、塑料、金属等供应商超千家)导致范围三数据收集成本高。妙盈科技指出,成品家居行业供应链碳排放占比可达企业总排放的 70% 以上,而木材砍伐、塑料生产、物流运输是主要来源。

二、环境议题短板凸显,环保投入差距悬殊

从 ESG 评级看,17 家企业超 80% 处于 B 到 BBB 区间(中等水平),仅顾家家居获 MSCI “CCC” 评级,国际认可度较低。

  • 环境指标拖后腿

    废弃物管理、水资源利用、能源消耗等维度得分普遍偏低。黄乔龙分析,企业更关注产品责任(如质量安全、反虚假宣传),因负面事件直接冲击品牌与销售,而环境治理见效慢,导致资源倾斜不足。
  • 环保投入 “贫富差距”

    12 家披露数据的企业中,慕思股份年投入 1069 万元,喜临门 626 万元,而好太太仅 12 万元,中源家居不足 6 万元。施懿宸指出,差异源于 重视程度不一 统计标准模糊 (如绿色技术研发投入是否计入环保成本)。

三、绿色转型路径:从生产端到全链条革新

在政策红利(如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消费升级推动下,头部企业已探索出多元减碳模式:

企业
减碳举措
成效数据
顾家家居
生产基地安装光伏系统,年发电量超 6800 万千瓦时
累计减排 3.7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慕思股份
电动叉车替代燃油车,包装材料改用可回收聚氨酯泡沫
柴油年用量减少 6782 升,单个床头柜包装减重 160 克
喜临门
推广 “0 胶技术”,淘汰传统胶水
床垫生产环节胶水使用量显著下降
中源家居
下脚料专业回收 + 供应商循环利用纸箱
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

未来方向
施懿宸建议,行业需从 “末端治理” 转向 “全生命周期管理”:

  1. 绿色设计

    将低碳理念融入产品研发,如使用可再生材料、模块化设计延长产品寿命;
  2. 循环体系

    建立 “以旧换新 + 拆解回收” 闭环,参考欧盟 WEEE 指令模式;
  3. 供应链协同

    通过 ESG 采购标准倒逼上游供应商减碳,如要求木材供应商提供 FSC 认证。

四、行业启示:ESG 既是责任,更是增长引擎

随着消费者对 “绿色家居” 需求攀升(2023 年天猫 “绿色家具” 搜索量增长 45%),ESG 正从合规要求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头部企业通过低碳技术构筑壁垒,如顾家家居的光伏电站不仅降低碳排放,更通过绿电交易创造收益;慕思股份的环保包装升级,同步提升品牌溢价与客户忠诚度。

然而,数据披露标准缺失、供应链管理难度大等问题仍需政策与行业协同破解。正如中央财经大学施懿宸所言:“成品家居行业的绿色转型,需要从‘企业独奏’走向‘产业合唱’,让 ESG 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当一张床垫的生产能耗、一个纸箱的循环路径都成为竞争要素,成品家居行业的 “绿色革命” 已悄然开启。唯有将 ESG 融入战略肌理,企业才能在消费升级与低碳转型的双重浪潮中稳立潮头。


环保厂商和产品

返回版块

2093 条内容 · 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从线下散卖到云端掘金!金堂县解锁工业固废 “绿色密码”

你知道吗?在金堂县,每年产生的 107.32 万吨工业固废中,藏着一座 “绿色金山”!过去,这些 “放错位置的资源” 因传统线下交易的重重困境,难以发挥真正价值。如今,金堂县正以数字化为笔,在固废处理领域绘就全新蓝图,让工业固废从 “环境负担” 变身绿色经济新引擎! 线下交易困境重重,固废处置难题亟待破解 过去,金堂县工业固废处置多依赖线下交易,企业要么通过小规模回收商处理废渣、废金属,要么自建渠道。这种模式就像一场迷雾重重的 “暗箱游戏”:价格不透明,企业在交易中只能被动接受报价;交易效率低,沟通、比价耗时耗力;跨区域资源匹配更是难如登天。数据显示,2024 年金堂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107.32 万吨,综合利用率虽高达 99.5%,但部分可回收物因信息不对称,最终被填埋或非法倾倒,造成巨大资源浪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