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石化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全解析:从零排放到资源回收,破解混盐瓶颈的实战方案

石化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全解析:从零排放到资源回收,破解混盐瓶颈的实战方案

发布于:2025-11-18 07:12:18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石化高盐废水处理工艺全解析:从零排放到资源回收,破解混盐瓶颈的实战方案

石化行业作为高耗水、高排盐领域,每年产生的高盐废水(TDS≥10000mg/L)若直接排放,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地下水污染;而传统“膜浓缩+蒸发结晶”工艺产出的混盐,因纯度低只能按危废处置,吨盐成本超3000元,成为企业环保合规与降本的双重瓶颈。本文结合最新工程实践(如纳滤分盐、MVR蒸发、冷冻结晶)与行业标准,拆解石化高盐废水“预处理-脱盐浓缩-分盐结晶”全流程核心工艺,聚焦资源化成套技术,为企业提供“达标+创收”的双优解决方案。

 

一、先认清:石化高盐废水的3大核心特性,决定工艺方向

石化高盐废水多源于反渗透浓水、电脱盐废水、装置冲洗水,其水质特性与市政高盐废水有本质差异,是工艺设计的核心依据:

 1. 离子组成复杂且浓度高:典型为NaCl-Na?SO?型,TDS达17640-24600mg/L(部分装置浓水超30000mg/L),含高浓度Cl?(8000-12000mg/L)、Na?(6000-10000mg/L),还夹杂Ca??、Mg??(总硬度以CaCO?计达800-1200mg/L)与硅化物,易导致后续设备结垢堵塞;

2. 有机物难降解且毒性强:COD多为150-300mg/L,含酚类、苯系物、长链烷烃等难降解物质,BOD?/COD常<0.3,部分废水含微量油分(5-20mg/L)与表面活性剂,会污染膜元件、抑制微生物活性;

3. 水量波动大且冲击频繁:装置检修、原料切换时,水量可骤增50%,TDS与COD浓度波动幅度达30%-80%,传统工艺易因“抗冲击能力弱”导致系统瘫痪。

 二、预处理工艺:破解“结垢+污染”,为后续工艺“铺路”

    预处理的核心目标是去除硬度、硅化物、难降解有机物与油分,避免后续膜元件污染、蒸发器结垢,这一步若不到位,会直接导致系统运行周期缩短50%以上。

1. 脱硬除硅:从“源头”防止结垢

    石化高盐废水中的Ca??、Mg??、SiO?是结垢“元凶”,需通过化学沉淀+深度过滤双重去除:

 

- 高效沉淀脱硬:投加NaOH(调pH至11.5-12.5)与Na?CO?,使Ca??生成碳酸钙沉淀、Mg??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控制出水总硬度<50mg/L(以CaCO?计)。某石化企业50m?/h项目中,此步骤Ca??去除率达99.2%-99.8%,Mg??去除率99.1%-99.7%,污泥经干化后可送石灰厂焙烧资源化;

- 脱硅强化:对硅含量>50mg/L的废水(如电脱盐废水),额外投加镁剂(如氯化镁)生成硅酸镁沉淀,或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深度脱硅,确保出水SiO?<5mg/L,避免硅在膜表面形成难清洗的凝胶层。

 2. 降COD与除油:保护膜与蒸发系统

    难降解有机物与油分会吸附在膜表面形成污染层,需通过高级氧化+精细过滤协同处理: 

- 臭氧催化氧化:在多相催化剂(如MnO?/Al?O?)作用下,臭氧(投加量50-80mg/L)生成羟基自由基,断链降解酚类、苯系物,COD去除率达90.4%-94.2%,可生化性(B/C比)从0.15提升至0.4以上,同时氧化残余油分;

- 多介质过滤+微滤:采用“活性炭-石英砂-磁铁矿”三层滤料,过滤速度25-40m/h,去除悬浮物(SS)至<5mg/L;后续微滤(孔径0.1-0.2μm)拦截微小胶体与油滴,确保进入膜系统的水质满足“SDI<3、浊度<0.5NTU”的核心要求。

 预处理效果验证:关键指标控制范围

 指标   进水浓度范围        预处理后浓度范围         去除率 

TDS   17640-24600mg/L       17000-24000mg/L -(无去除) 

总硬度(CaCO?) 800-1200mg/L     5mg/L           ≥99.5% 

SiO? 50-100mg/L                  5mg/L            ≥90% 

COD   150-300mg/L               6.7-10.2mg/L   90.4%-94.2% 

油分     5-20mg/L                0.5mg/L         ≥97.5% 

 三、核心脱盐浓缩工艺:从“减量化”到“分质化”,降低末端负荷

     脱盐浓缩的核心是通过膜技术将废水体积缩减80%以上,同时实现“盐类分质”,为后续结晶资源化奠定基础,避免传统工艺“混盐危废”的困境。 

1. 纳滤分盐:实现“NaCl与Na?SO?”的精准分离

   纳滤膜利用“道南离子效应+孔径筛分”特性,对二价离子(SO???)截留率>95%,对一价离子(Cl?)截留率<30%,将高盐废水分为两类 streams:

 

- 纳滤产水:以NaCl为主(质量分数2%-3%),COD<10mg/L,可直接进入RO进一步浓缩;

- 纳滤浓水:以Na?SO?为主(质量分数4%-5%),含少量杂盐,后续单独处理。

 优势:相比电渗析分盐,纳滤对原水TDS波动(±20%)适应性更强,运行压力仅1.5-2.5MPa,能耗低30%;某石化项目中,纳滤分盐后NaCl纯度达96%以上,为后续MVR结晶工业盐奠定基础。

 2. 反渗透(RO)浓缩:NaCl溶液“提浓”至结晶阈值

    针对纳滤产水的NaCl溶液,采用高压RO(操作压力4-6MPa) 进行深度浓缩,将NaCl质量分数从2%-3%提升至10%左右,大幅降低后续蒸发结晶的能耗:

 - 工艺优化:采用“两级RO串联+浓水回流”设计,一级RO产水回用至循环冷却水(TDS<169mg/L,符合HG/T 3923—2007),二级RO浓水(NaCl 10%)作为MVR蒸发进料;

- 抗污染措施:选用抗污染RO膜(如全氟聚醚涂层膜),每30分钟在线化学清洗(CIP)一次,避免胶体与有机物污染,膜使用寿命延长至3年以上。

 

3. 碟管式反渗透(DTRO):应对高COD高盐浓水

     针对COD>300mg/L、含微量油分的特殊浓水(如焦化装置浓水),常规RO易污染,需采用DTRO:

 - 技术优势:碟管式结构抗污染能力强,操作压力达12MPa,可处理TDS>25000mg/L的废水,COD去除率>85%;

- 工程案例:某炼化企业3000吨/天RO浓水处理项目中,DTRO将TDS从25000mg/L浓缩至80000mg/L,后续对接蒸发系统,实现浓水100%处理,年减少废水排放100万吨。

 四、末端分盐结晶工艺:从“危废混盐”到“工业级精盐”,实现资源回收

   末端处理是石化高盐废水“零排放+资源化”的关键,核心是通过“蒸发结晶+分盐技术”将混合盐分离为工业级NaCl与Na?SO?,大幅降低危废处置成本。

 1. NaCl结晶:MVR蒸发是“节能首选”

    针对RO浓缩后的NaCl溶液(10%),采用机械蒸汽再压缩(MVR)蒸发,利用压缩机将二次蒸汽升温加压(温度80-90℃),循环作为热源,相比多效蒸发(MED)能耗降低60%:

 

- 关键参数:蒸发温度控制在85℃(避免Cl?腐蚀),真空度-0.08MPa,结晶器内采用强制循环(流速1.5-2.0m/s),防止NaCl晶体附着结垢;

- 产品质量:产出NaCl结晶盐纯度达96.3%-98.5%,符合《工业盐》(GB/T 5462—2015)二级标准,可用于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或外售,吨盐处置成本从3000元降至500元以下。

 2. Na?SO?结晶:冷冻结晶比热法更优

    纳滤浓水Na?SO?为主)的处理,采用冷冻结晶法(0-5℃),利用Na?SO?·10H?O(芒硝)在低温下溶解度骤降的特性,实现精准结晶:

- 工艺步骤:将纳滤浓水(Na?SO? 4%-5%)降温至2℃,析出芒硝晶体,经离心脱水(含水率<5%)后,再通过低温干燥(50-60℃)去除结晶水,得到无水Na?SO?;

- 优势对比:相比热法结晶,冷冻结晶能耗低40%,且Na?SO?纯度达97.2%-99.0%,符合《工业无水硫酸钠》(GB/T 6009—2014)一等品标准,可用于洗涤剂生产或造纸行业。

 3. 杂盐处置:最小化危废产量:分盐后剩余的少量杂盐(占总盐量<5%),经检测若重金属与有机物含量超标,需采用“固化稳定化+安全填埋”处置;若达标,可与建材企业合作制砖,实现“危废减量化”。

 五、工程实战案例:50m?/h石化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

1. 项目背景

某石化企业深度处理回用站产生RO浓水50m?/h,TDS 17640-24600mg/L,COD 150-200mg/L,总硬度(CaCO?)800-1000mg/L,需实现“零排放+盐资源化”。

 2. 工艺路线

     高盐废水→高效沉淀(脱硬)→高速多介质过滤→中和脱碳→臭氧催化氧化→微滤→阳离子交换→纳滤分盐→RO浓缩→MVR蒸发(NaCl结晶)/冷冻结晶(Na?SO?结晶)→回用水箱(循环冷却水回用) 

3. 核心效果

- 水质达标:回用水TDS 116-169mg/L,COD 6.7-10.2mg/L,满足循环冷却水标准;

- 资源回收:日产NaCl结晶盐12吨(纯度97.5%)、Na?SO?结晶盐8吨(纯度98.2%),年创收超200万元;

- 能耗控制:吨水能耗25kWh,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0-35kWh),年节省电费180万元。

 六、工艺选择的4大关键原则

 1. 水质优先:NaCl-Na?SO?型废水优先选“纳滤分盐+MVR+冷冻结晶”;含高硅废水需强化脱硅(镁剂沉淀+树脂);高COD废水需前置臭氧催化氧化;

2. 能耗平衡:处理量>10m?/h优先选MVR(长期运行成本低);蒸汽廉价地区可选用多效蒸发(初期投资低);

3. 资源化导向:若当地有工业盐需求,分盐工艺是必选项;若无,可采用“RO+单效蒸发”产出混盐(但需承担危废成本);

4. 抗冲击设计:设置调节池(停留时间8-12h),膜系统采用“并联运行+备用单元”,应对水量水质波动。

 结语

    石化高盐废水处理已从“单纯达标”转向“资源回收+零排放”的综合治理阶段,核心是通过“预处理脱扰-纳滤分盐-精准结晶”的组合工艺,破解混盐瓶颈。如今,一套成熟的分盐系统不仅能帮企业规避环保罚款,更能通过工业盐销售创造收益,实现“环保-经济”双赢。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不客气,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2025-11-19 06:18: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0103
    c0103 板凳

    非常感谢楼主的无私分享

    2025-11-18 10:35:18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86 万条内容 · 14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破解鱼加工废水除磷难题(有机磷和保水剂共存)

破解鱼加工废水除磷难题(有机磷和保水剂共存) 有个同行诉苦工业聚集区的鱼加工企业,废水含磷30~3000mg/L(屠宰工序30多mg/L,腌制工序3000多mg/L)。污水站进水总磷300多mg/L,经过多次整改,不计成本的使用除磷药剂,最后去除率只有10%左右。1.在污水处理领域,脱氮除磷是环保行业从业者的基本功。常见的除磷方式包括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常见药剂如聚合氯化铝(PAC)。长期以来,“除磷易,脱氮难”的认知促使AOA等工艺兴起并备受关注;除磷似乎太简单,认知中不就是投加PAC吗?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