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厂工艺优化运行管理(六十八)
不同的脱水机针对降低含水率会采用不同的优化管理措施,结合不同的设备类型,所产生预期的优化效果也不相同,具体如下表所示,污水厂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况进行不同优化措施的选择和使用。
机型 |
出泥含水率 |
能耗 (kWh/t DS) |
优化重点 |
预期效益 |
离心机 |
75%-80% |
15-40 |
差速调控、热回收 |
能耗降20%-30% |
带式压滤机 |
80%-85% |
10-25 |
张力/速度调整、清洗优化 |
水耗降30% |
板框压滤机 |
70%-80% |
20-35 |
压力程序、预调理 |
药耗降10%-20% |
叠螺机 |
78%-83% |
低(<10) |
背压间隙、混合控制 |
适应低浓度、节能 |
通过以上的讨论,污水处理处理厂针对污泥脱水段的优化管理措施,从源头到具体的设备,是全过程的优化管理,对于这些优化管理措施,由于涉及的环节多,流程长,一些优化措施实施后,很难在短时间内看到优化的结果,导致污水厂运维人员对优化措施产生质疑,导致优化无法持续开展,因此需要建立完成的优化管理体系,来保障优化措施的稳定进行。
对于污泥脱水系统的优化管理体系建设,主要从指标、计划、培训、数据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管理和提升,具体的内容如下:
1、建立优化措施的系统校验指标
优化管理环节多,措施内容不尽相同,需要有相关的指标来监测优化措施的实施成果,因此建立优化管理措施的指标体系是系统建设的首要工作,指标体系围绕污泥脱水的最终产物泥饼的品质和数量设定,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a、泥饼含水率(%)
b、固体回收率(%)
c、单位干泥药耗(kg-PAM/t DS)
d、单位干泥电耗(kWh/t DS)
e、设备运行率(%)
f、通过日、周、月数据分析,进行环比趋势对比,指导工艺调整。
这五项指标主要从污泥的性质,数量,能耗,药耗,设备等角度对优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数据的收集整理,对比优化措施采取前后数据的变化,判断优化措施采取的合理性,并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调整具体的优化措施,确保最终的优化效果的实现。
2、建立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污泥脱水段是一个重依赖设备性能的工艺段,反应机理对整体脱水效果的影响保持一致,而设备本身的运行稳定性和设备工况的好坏,对污泥脱水的影响较大,优化体系中对设备要作为主要的措施实施内容,具体的设备优化措施主要包括:
a、日常检查:温度、振动、滤布/滤带状况;
b、定期保养:更换润滑油、检修轴承、清洗过滤管路;
c、年度检修:对关键部件进行磨损评估与更换。
d、推行“预防维修”替代“事后抢修”。
污泥脱水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障脱水效率保障和提升的具体落实点,污水厂的设备管理人员要建立预防性的设备维护计划,作为优化管理体系中基础保障措施,确保污泥脱水优化措施管理的落实。
3、人员与培训
制定的优化措施需要执行人员对优化管理内容的理解和执行,通过对优化措施的专题培训,强化脱水机操作员培训,通过培训,使脱水工段的员工提高对药剂响应与机械参数调节的敏感度,
a、建立标准操作规程(SOP),图文并茂、现场张贴;
b、定期开展操作培训与实操考核;
c、鼓励操作员记录优化案例,纳入绩效考核。
污泥工段的工作人员是优化措施具体的执行者,需要执行人员充分理解制定的优化管理措施,使优化措施能落实到位的实施下去,优化措施的实施不确定的因素较多,操作人员需要真正了解优化措施的实施内容,并通过日常的工作加以贯穿,这样才能是优化措施不是简单的阀门调整,而是针对性的工作进行下去。
4、智能监控与数据系统
随着监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监测仪表进入到生产过程中去,这些仪表的使用使污水、污泥处置过程产生更多更全面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对工艺管理产生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在一些工艺调控方面,比如优化措施的实施过程监测和成效判断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监控和数据系统的管理,也是优化措施实施的关键环节。
a、建立SCADA或DCS平台,接入加药量、进泥量、能耗与含水率数据;
b、设置报警阈值(如扭矩超限、药耗异常),实现实时预警;
c、长期数据沉淀后可形成脱水性能预测模型,实现智能决策。
这些数据为优化措施的实施和成效分析提供了精准支持,使优化措施不再是简单的方案描述,而是充分的数据支持,提供优化措施的效果校验,使运维人员不再盲目的实施管理措施,使用数据化的管理,提高优化措施的精准控制,确保优化体系的稳定实施。
污泥工段的优化管理措施体系可以实现的效益目标可以从经济和环境两方面来综合考量,具体如下表所示:
优化措施 |
经济效益 |
环境效益 |
精准加药控制 |
药耗降低5%~15% |
减少化学残留,降低滤液回流污染 |
设备参数优化 |
能耗降低10%~20% |
稳定出泥质量,减少二次污染 |
上下游工艺联动 |
处置成本降低15% |
泥饼更干,利于资源化利用 |
智能监控系统 |
减少人工干预 |
提升管理透明度与响应速度 |
污泥处理工段的优化措施的结论和建议:
污泥脱水工艺段的优化措施管理体系是一个涉及“人、机、料、法、环、测”六个维度的系统工程。通过优化措施最终实现:
a、源头控质:生物工艺运行稳定,污泥性质可控;
b、中段提效:药剂投加科学,絮凝效果稳定;
c、末端稳运:设备运行高效,能耗与药耗双降;
d、系统协同:数据联动、智能优化、持续改进。
随着大数据对各行各业的渗透,污水厂的污泥脱水优化方向将向着智能化控制、能量回收利用、绿色药剂应用和系统联动一体化发展,核心建议如下:
a、管理重心前移:脱水车间的管理人员必须深度参与前端生物处理的运行管理。
b、将“污泥脱水性能”(如SVI、EPS特性)纳入生物处理的日常考核指标
c、投资自动化控制:优先投资污泥进料浓度计、流量计以及PAM的自动加药闭环控制系统。其节约药耗、稳定运行的回报率,远高于更换更昂贵的脱水机。
d、建立数据模型:通过长期积累运行管理数据,建立本厂的运行优化模型,找到成本与效果的最佳平衡点。
e、实施PDCA(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循环:将优化视为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定期回顾优化效果,识别新问题,制定下一轮优化计划。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9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的还原性比较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的还原性比较 硫代硫酸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是常用的还原剂,其水溶液常用于淬灭有氧化剂参与的反应,那三者的还原性有什么区别? 1. 硫的价态: 亚硫酸氢钠:NaHSO?,其中S的价态为 4。 亚硫酸钠:Na?SO?,其中S的价态同样为 4。 硫代硫酸钠:Na?S?O?,硫代硫酸根离子(S?O???),可以被看作是硫酸根离子(SO???)中的一个氧原子被一个硫原子所取代的产物,中心硫原子的氧化数为 6,端基硫原子的氧化数为 -2,整个离子的平均硫氧化数为 2。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艺的优化管理,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