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AOA思维模式推动SBR工艺的深度脱氮
在当前污水处理行业,排放标准日趋严格,不少污水厂执行接近地表水Ⅵ类水质的标准。这一“准Ⅵ类”标准不是规范术语,核心难点是总氮指标无法稳定达到Ⅵ类水质,但是对出水总氮浓度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滇池流域,总氮≤5(8)mg/L;太湖流域,总氮≤10(12)mg/L;巢湖流域,总氮≤10(12)mg/L;深圳市《水质净化厂出水水质规范》(DB4403T/64-2020),总氮≤8(10)mg/L等等。
在这一背景下,AOA(Anaerobic-Anoxic-Oxic)工艺因其极限脱氮潜力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现有AAO工艺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思路已成为热门方向。然而,在众多工艺路线中,改造难度最低、适应性最强的或许是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目前该工艺的改造潜力未得到设计院充分推荐,可能与其实体改动少、投资成本较低有关。
1.为何SBR更适合进行AOA化改造?
SBR工艺本身具有时序控制的灵活性,其典型运行周期包括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四个阶段。其中“反应”阶段可通过调控实现厌氧、缺氧和好氧的组合。传统运行方式模拟AAO思路,设置1–2小时厌氧、2–4小时缺氧和5–8小时好氧等。
若以AOA思维模式重构SBR运行策略,则可实现更深度脱氮,总氮去除率更高。运营模式如下:
(1). 进水阶段:
污水与活性污泥混合,形成厌氧环境。微生物吸附有机物并转化为内碳源,该过程以过滤后BOD降至20–30 mg/L为完成标志。此阶段氨氮浓度最高,硝态氮浓度最低。
(2). 反应阶段:
首先进行曝气(好氧),以氨氮降至目标值(如1 mg/L)为结束信号,此阶段硝态氮升至最高;接着停止曝气、维持搅拌状态,进入缺氧状态,利用内碳源进行反硝化,直至总氮达到预定目标(如5 mg/L)。
(3). 沉淀阶段:
停止搅拌,实现泥水分离。1小时沉淀时间里,反硝化依然在进行着。
(4). 排水阶段:
按设定比例排出上清液。1.5小时的排水时间里,反硝化依然可以进行。
二、AOA模式与常规SBR运行区别
1.充水比调整:
传统以脱氮为目的的充水比为0.15–0.3,依靠池内的硝化液与进水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理论上总氮最大去除率为70-85%。而在AOA模式下,理论总氮最大去除率100%。
反应结束时的总氮已达到预期,排水可占有效容积的70%(取决于污泥沉降性能),从而提高每个周期的污水处理能力。
2.反应顺序变化:
由AAO顺序转为AOA顺序,即进水后直接进入好氧—缺氧序列,强化了硝化—反硝化效率。
3.总磷去除的挑战:
在AOA的长时间缺氧段(可能超过6小时)中,聚磷菌可能再次释磷,造成出水总磷升高。如何控制释磷成为运行难点,后续需要化学除磷辅助。
4.操作复杂度提高:
因进水浓度波动,每一周期的曝气时间需动态调整,高度依赖在线仪表的实时反馈与精准控制。
总结来看,采用传统AAO思维模式运行SBR,实际总氮去除率最高约为70-75%;而运用AOA思维模式,则有望将去除率提升至85%以上;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9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秋冬季这些排水指标为何频频“爆表”秋冬季这些排水指标为何频频“爆表” 根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通报,部分地区污水处理厂在低温雨季曾出现污水溢流,导致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关键指标超标数十倍。秋冬季水温降低,生化系统处理效率下降,正构成巨大的达标压力。 以下几个指标尤其容易超出许可排放限值,成为监管的重点。 除了上述常规指标,执法行动还会特别关注废水排放的方式。任何形式的偷排、直排或通过渗井、渗坑、暗管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都是执法打击的重点,且不论季节,一旦发现将面临严惩。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AOA工艺技术常见问题的探讨,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