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关键设备操作要点及落地操作原则
污水处理厂设备操作均需遵循“先检查、再启动、勤监控、善维护”原则,重点聚焦“防堵塞、控参数、保安全、减故障”,以下是污水处理厂关键配套设备分类细化的落地操作要点。
一、预处理设备(防堵塞、除杂除砂核心)
1. 粗细格栅机(含机械格栅除污机)
· (1)开机前检查:栅条无变形、齿耙无断裂,链条张紧度适中,电机绝缘良好,限位开关正常。
· (2)运行中操作:
*自动模式下,根据栅前栅后液位差(建议0.3-0.5m)启动清污,液位差超标时手动介入。
*粗格栅每2-4小时巡检,细格栅每1小时巡检,观察齿耙刮渣是否彻底,有无缠绕(塑料袋、纤维)。
*栅渣及时清运,避免堆积导致格栅过载。
· (3)停机后维护:清理残留栅渣,润滑链条(每月1次),检查栅条磨损(磨损超3mm更换)。
· (4)故障处理:堵塞时立即停机,人工清理缠绕物,禁止强行启动;电机过热时停机冷却,检查过载原因。
2. 旋流沉砂器
(1)开机前检查:搅拌桨无卡顿,砂斗无积砂,进出水阀门灵活,压力表正常。
(2)运行中操作:
*控制进水流量稳定(偏差不超过设计值±10%),保持旋流速度0.6-1.0m/s,停留时间20-30s。
*每4小时排砂1次(每次5-10分钟),或根据砂位计信号自动排砂,避免砂斗堵塞。
*监控出水含砂量(建议≤10mg/L),超标时调整进水流量或排砂频率。
(3)停机后维护:清空砂斗积砂,检查搅拌桨磨损,清理桨叶附着污物。
3. 砂水分器(砂水分离器)
(1)开机前检查:螺旋叶片无缠绕,轴承润滑充足,出料口无堵塞。
(2)运行中操作:与旋流沉砂器联动启动,控制螺旋转速(建议5-10r/min),确保砂水分离效果(砂含水率≤60%)。
(3)停机后维护:清理叶片残留砂粒,检查轴承温度(运行时≤70℃),每月加注润滑油1次。
4. 栅渣压实机
· 操作要点:与格栅机联动,栅渣投入后启动压实,压力控制0.3-0.5MPa,压实后栅渣体积缩减至原体积的1/3-1/2,及时清运。
· 维护:清理压实腔残留杂物,检查液压系统无泄漏。
二、固液分离/气浮设备(分离悬浮态污染物)
1. 气浮机(含溶气气浮机)
· 开机前检查:溶气罐压力正常(0.4-0.6MPa),释放器无堵塞,刮渣机链条完好,药剂溶解罐搅拌正常。
· 运行中操作:
· 先启动溶气泵,待溶气罐压力稳定后,再进污水和投加药剂(PAC浓度5-10%,PAM浓度0.1-0.3%)。
· 控制气水比1:3-1:5,污水停留时间20-30分钟,刮渣机转速5-10r/min,及时刮除浮渣(浮渣厚度≤5cm)。
· 监控出水SS(建议≤20mg/L),根据水质调整药剂投加量和溶气压力。
· 停机后维护:清理释放器和溶气罐内积泥,冲洗刮渣机和池体,检查药剂罐有无沉淀。
· 故障处理:浮渣刮除不净时,调整刮渣机转速或检查链条张力;溶气效果差时,检查溶气泵密封或清洗释放器。
2. 微滤滚筒(超滤滚筒)
· 开机前检查:滤布无破损、无堵塞,冲洗水泵正常,电机和减速机润滑良好。
· 运行中操作:
· 控制进水流量均匀,过滤压力≤0.1MPa,避免超负荷运行。
· 启动自动冲洗(每30-60分钟1次,每次3-5分钟),冲洗水压0.2-0.3MPa,确保滤布通透。
· 监控产水浊度(建议≤1NTU),滤布堵塞时增加冲洗频率或手动化学清洗(柠檬酸/次氯酸钠溶液)。
· 停机后维护:彻底冲洗滤布,检查滤布磨损情况,破损处及时修补或更换。
3. 固液分离机(通用型)
· 开机前检查:筛网/滤板无变形,进出口阀门灵活,传动部件无卡滞。
· 运行中操作:控制进料浓度(建议≤5%),保持分离压力0.2-0.4MPa,及时排出分离液和截留物。
· 维护:定期清洗筛网/滤板,检查密封件无泄漏,每月润滑传动部件1次。
三、污泥处理设备(减量化、脱水核心)
1. 叠螺污泥脱水机
· 开机前检查:叠片无缠绕,药剂管路通畅,污泥泵和计量泵正常,冲洗水管路无堵塞。
· 运行中操作:
· 先启动药剂搅拌和投加系统(PAM浓度0.1-0.3%,投加量5-10g/t污泥),再进污泥(污泥浓度2-5%)。
· 控制叠螺机转速2-5r/min,压榨压力0.3-0.5MPa,观察泥饼含水率(建议≤80%),调整污泥进料量和药剂投加量。
· 每1小时用清水冲洗叠片(冲洗压力0.2-0.3MPa),避免污泥粘连。
· 停机后维护:彻底冲洗叠片和机体内腔,清理药剂管路残留,检查叠片磨损情况。
2. 带式压滤机
· 开机前检查:滤布无破损、张力适中,辊筒无变形,纠偏装置和冲洗系统正常,污泥调理罐搅拌良好。
· 运行中操作:
· 污泥调理:投加PAC(5-10%浓度)和PAM(0.1-0.3%浓度),搅拌时间5-10分钟,确保污泥絮体均匀。
· 控制进料流量均匀,滤带速度1-3m/min,压榨压力0.4-0.6MPa,泥饼含水率≤80%。
· 实时监控滤带跑偏(偏差≤5cm),启动纠偏装置;每30分钟冲洗滤带(冲洗压力0.3-0.5MPa),保持滤带通透。
· 停机后维护:彻底冲洗滤带和辊筒,检查滤带磨损,调整滤带张力,润滑传动部件。
3. 板框压滤机(手动/自动)
· 开机前检查:滤板无破损,密封垫无老化,液压系统无泄漏,进料泵和隔膜泵正常。
· 运行中操作:
· 滤板压紧:压力升至1.0-1.5MPa,保持压紧状态无渗漏。
· 进料压滤:污泥浓度3-5%,进料压力0.6-1.0MPa,直至滤板出水口无滤液流出。
· 隔膜压榨(如需):压力1.5-2.0MPa,压榨时间10-20分钟,泥饼含水率≤75%。
· 卸饼:泄压后依次拉开滤板,清理滤布残留污泥。
· 维护:定期清洗滤布(化学清洗每1-2周1次),更换老化密封垫,检查液压油液位和纯度。
4. 污泥切割机
· 操作要点:安装在污泥泵前端,切割粒径≤10mm,避免大块杂物堵塞脱水设备。
· 维护:定期清理切割刀片,检查刀片磨损,保持转速稳定。
四、泵类设备(流体输送核心,通用+专用)
1. 通用操作原则
· 开机前:灌泵排气(离心泵),检查液位(潜水泵避免干转),密封无泄漏,电机绝缘良好,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回流泵除外)。
· 运行中:监控进出口压力、流量(偏差≤设计值±10%),电机温度≤70℃,轴承温度≤80℃,无异常振动和噪音。
· 停机后:关闭进出口阀门(潜水泵可直接停机),清理叶轮残留杂物,检查密封件磨损。
2. 各类型泵专项要点
· (1)自耦装置潜水泵:
*确保自耦安装牢固,导轨无变形,提升链条完好。
*运行时液位高于泵体10cm以上,避免干转;定期清理泵体缠绕物(纤维、塑料袋)。
(2)提升泵(污水提升泵):
*控制提升流量与后续工艺匹配,避免过载或断流。
*每季度检查叶轮磨损,清理堵塞物,更换磨损严重的叶轮。
(3)离心泵(通用型):
*禁止空转超过3分钟,防止机械密封烧毁。
*出口阀门调节流量时,避免阀门开度过小导致泵内过热。
(4)消化回流泵:
*输送消化污泥时,保持泵体温度≥20℃,避免污泥凝固堵塞。
*定期冲洗泵体和管路,防止生物膜附着。
(5)污泥离心泵:
*污泥浓度≤8%,避免高浓度污泥导致泵体堵塞。
*密封处定期加注润滑脂,防止污泥渗漏。
五、输送设备(物料/污泥输送)
1. 皮带输送机
· 开机前检查:皮带无破损、张力适中,托辊转动灵活,电机和减速机正常,跑偏检测装置有效。
· 运行中操作:
· 物料均匀布料,避免局部过载;控制输送速度1-2m/s,防止物料洒落。
· 实时监控皮带跑偏(偏差≤5cm),调整调心托辊;每小时清理皮带表面残留物料。
· 维护:每周检查托辊磨损,每月调整皮带张力,每季度润滑减速机。
2. 无轴螺旋榨汁输送机(含无轴螺旋输送机)
· 开机前检查:螺旋叶片无缠绕、无变形,轴承润滑充足,机壳无泄漏。
· 运行中操作:
· 进料均匀,避免大块硬物进入;控制输送速度5-10r/min,防止物料堵塞。
· 监控电机电流,避免过载;每2小时清理叶片残留物料。
· 维护:定期检查叶片磨损,更换磨损严重的叶片;轴承每季度加注润滑油。
3. 水平(倾斜)无轴螺旋输送机
· 倾斜角度≤30°,避免物料下滑影响输送效率。
· 停机前清空机内物料,防止下次启动时过载。
六、曝气/搅拌设备(生化反应核心)
1. 罗茨风机
· 开机前检查:润滑油液位正常(油位在油窗1/2-2/3处),进出口阀门开启,皮带张力适中,电机绝缘良好。
· 运行中操作:
· 启动时先打开放空阀,待风机运行稳定后关闭放空阀,逐步调整压力(出口压力0.04-0.08MPa)。
· 监控风量与曝气需求匹配,电机温度≤75℃,轴承温度≤85℃,无异常噪音。
· 维护:每运行2000小时更换润滑油,清理空气过滤器(每1个月1次),检查皮带磨损。
· 故障处理:压力骤升时,检查曝气器或管路堵塞;风量不足时,检查皮带打滑或过滤器堵塞。
2. 磁悬浮鼓风机
· 开机前检查:冷却系统正常,进出口管路通畅,控制系统参数设定正确。
· 运行中操作:
· 启动后逐步提升压力和风量,避免骤升骤降;出口压力0.04-0.07MPa,风量偏差≤设计值±5%。
· 监控电机温度、振动值(≤4.5mm/s),定期清理进气滤芯。
· 维护:无需润滑油,每半年检查冷却系统,清理设备内部灰尘。
3. 曝气器(膜片式/管式)
· 运行中操作:
· 曝气均匀,无死角;定期检测曝气池DO值(生化池2-4mg/L),调整曝气量。
· 避免曝气器长时间堵塞,每3-6个月清理1次(空气反洗或化学清洗)。
· 维护:检查膜片无破损,破损后及时更换;管式曝气器定期冲洗管壁生物膜。
4. 潜水搅拌机
· 开机前检查:叶轮无缠绕,电缆无破损,密封良好,安装牢固。
· 运行中操作:
· 液位高于搅拌机1m以上,避免空转;控制转速1000-1500r/min,确保池内混合均匀。
· 每1个月检查叶轮缠绕情况,及时清理纤维、杂物。
· 维护:每季度检查密封腔润滑油,更换变质润滑油;电机绝缘每半年检测1次。
5. 混合搅拌机(立式/卧式)
· 运行中控制搅拌强度,确保药剂与污水充分混合(搅拌时间5-10分钟)。
· 停机后清理桨叶残留污物,检查桨叶磨损,调整搅拌轴垂直度。
七、加药/消毒设备(水质达标核心)
1. 加药计量泵
· 开机前检查:药剂管路通畅,阀门灵活,泵体无泄漏,计量精度校准合格。
· 运行中操作:
· 根据水质参数(如pH、SS、COD)调整投加量,计量泵流量偏差≤±3%。
· 药剂浓度稳定(按工艺要求配置),避免结晶堵塞管路;每2小时检查管路有无泄漏。
· 维护:定期清洗泵头,更换磨损的密封件;每季度校准计量精度。
2. 自动一体加药机
· 开机前检查:药箱液位正常,搅拌系统正常,计量泵和管路无堵塞。
· 运行中操作:
· 设定自动加药参数(如pH控制范围6.5-8.5),系统根据在线检测仪信号自动调整投加量。
· 药箱液位低于1/3时及时补药,避免断药;定期清理药箱底部沉淀。
3. 紫外线消毒设备
· 开机前检查:灯管无破损,石英套管清洁,控制柜参数正常,水流通道无堵塞。
· 运行中操作:
· 控制水流速度0.5-1.0m/s,确保消毒时间≥10秒,紫外线剂量≥30mJ/cm?。
· 每1周擦拭石英套管(去除生物膜),每6-12个月更换灯管(根据使用寿命)。
· 维护:定期检查灯管运行电流,清理设备内积泥;停机时关闭紫外灯,避免空载运行。
4. 药箱搅拌器
· 操作要点:药剂配置时启动搅拌,搅拌时间10-15分钟,确保药剂完全溶解。
· 维护:定期清理桨叶残留结晶,检查搅拌轴稳定性。
八、辅助设备(监控、控制、应急)
1. 在线检测仪(pH、DO、COD、SS、氨氮等)
· 开机前校准:每日开机前用标准溶液校准(pH用4.00、7.00、10.00标准液,DO用饱和空气校准)。
· 运行中操作:
· 实时监控数据,数据偏差超过±5%时重新校准;每2小时记录1次数据。
· 维护:每周清洗传感器探头(去除生物膜和杂质),每月检查传感器连接线,每季度更换损坏的传感器。
2. 手电两用启闭机
· 开机前检查:螺杆无锈蚀,润滑良好,限位开关正常,手动/电动切换灵活。
· 运行中操作:
· 电动操作时,平稳启停,避免急开急关;限位开关动作时立即停机,禁止超程运行。
· 手动操作时,均匀用力,避免螺杆弯曲。
· 维护:每季度润滑螺杆和传动部件,每年除锈防腐处理。
3. 应急搅拌器/潜水泵
· 操作要点:应急设备每月试运行1次(每次10-15分钟),确保故障时能正常启动。
· 维护:存放于干燥通风处,电缆和密封件定期检查,避免老化。
九、通用落地操作原则(确保所有设备高效运行)
· 巡检制度:关键设备每1小时巡检1次,普通设备每2-4小时巡检,记录运行参数(压力、流量、温度、电流等)。
· 安全规范:操作高压设备(如磁悬浮鼓风机、板框压滤机)时,佩戴防护装备;潜水泵、搅拌机等水下设备检修前,确保断电并挂牌警示。
· 应急处理:设备故障时,立即切换备用设备(如双泵、双风机),避免工艺断链;制定常见故障应急预案(如格栅堵塞、泵干转、曝气中断)。
· 台账管理:建立设备运行台账、维护台账、故障台账,记录设备型号、运行时间、维护内容、故障原因及处理结果,便于追溯和优化。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9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污水厂提标改造破局:从一级A到三类水的技术跨越污水厂提标改造破局:从一级A到三类水的技术跨越 1.核心指标对比与功能定位差异 一级A标准作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最高排放标准,其出水水质仍低于劣五类水;而三类水适用于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渔业水域等,是“良好水质”的标志。两者在COD、氨氮、总磷等关键指标上差异显著——COD要求从50mg/L降至20mg/L,氨氮从5(8)mg/L收紧至1mg/L,总磷从0.5mg/L降至0.2mg/L(湖库0.05mg/L),这种“质的跨越”对处理工艺提出了极致要求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污水处理关键设备操作要点论述,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