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七位顶级建筑师的第一份工作

七位顶级建筑师的第一份工作

发布于:2025-10-21 10:42:21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来源:ABBS

[复制转发]


本文来源:BranD的好奇心

资历在建筑领域非常重要,不过,许多世界知名建筑大师的第一份工作却非建筑领域。即使是大师,在找到理想的工作之前,也是一路跌跌撞撞,经历很多困难。或者为了学习建筑,而必须努力赚钱。


01

 第一份工作:军人 

Alvar Aalto(芬兰)


图片


芬兰设计大师Alvar Aalto于1916年开始接受建筑教育,毕业前,由于受到芬兰内战影响,建筑教育暂被搁置。他加入了军队,经历过Tampere决战。后来完成教育后,也没有立刻从事设计工作,而是在1922年加入军事训练工作。


图片

意大利Riola教堂

图片
图片

Paimio疗养院


02

 第一份工作:专业拳击手 

 安藤忠雄(日本)

图片


许多人知道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是自学出身,他从年轻时起就经历丰富,曾经做过卡车司机,17岁时成为专业的拳击手。安藤忠雄不只一次在演讲中提及拳击手的经历对他的影响,事实上他对建筑感到兴趣也是在17岁左右,在高中毕业两年后,他决心停止拳击并开始设计。

图片

水之教堂

图片

直岛地中美术馆

图片

光之教堂


03

 第一份工作:手风琴演奏家 

Daniel Libeskind(波兰)

图片


出生于波兰,Daniel Libeskind是纳粹德国占领波兰期间,犹太人大屠杀的幸存者。年轻时,他是一位手风琴演奏家,更曾于1953年时登上波兰电视台演出。后来他随家人于1959年搬到纽约,才接触、进入建筑领域。


图片

丹佛美术馆新馆

图片

18.36.54 House

图片

加拿大渥太华国家大屠杀纪念碑

04

 第一份工作:美国国防研究委员会 

贝聿铭(中国)

图片


贝聿铭于1935年时从中国移民到美国,攻读建筑学位。在从麻省理工学院取得BArch后,他加入了国防研究委员会,协助美国于二次世界大战中发展武器技术。贝聿铭在美国政府组织度过了两年多的时光才回到设计领域。贝聿铭很少提及这段时光,但有传言说,当时其中一名委员试图说服他加入时告诉他:「如果你知道如何建造,你也应该知道如何毁灭。」

图片

苏州博物馆

图片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图片

香港中银大厦

05

 第一份工作:货运司机 

Frank Gehry(加拿大)


图片


Frank Gehry与家人于1947年时从加拿大移民到洛杉矶,做货运司机,同时于洛杉矶城市学院就读。在取得学士学位后,Gehry一开始不太确定自己的方向,「我尝试过广播工作,但我不是很擅长;尝试过化学工程,不是很擅长也不喜欢……,后来,也许是个希望吧,我学了建筑课程。」1954年,他毕业于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毕业后,Frank Gehry也没有立即从事建筑相关工作。)


图片

克利夫兰诊所脑健康Ruvo中心

图片

迪士尼音乐厅

图片

路易威登基金会

06

 第一份工作:记者、电影编剧 

Rem Koolhaas(荷兰)


图片


Rem Koolhaas在进入伦敦建筑协会建筑学院学建筑之前,是位崭露头角的作家。他曾于Haagse Post担任记者,而后与他人共同撰写了荷兰电影《The White Slave》的剧本。后来,他与Rene Daalder一起参与了一个名为Hollywood Tower的电影计划(后来没拍成),该计划由美国色情片宗师Russ Meyer主持。直到1975年,他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并开始撰写奇幻建筑小说《Delirious New York》。


图片

CCTV总部大楼

图片

OMA Nhow RAI 酒店

图片

深圳证券交易所


07

 第一份工作:曼彻斯特市政府职员 

Norman Foster(英国)

图片


Norman Foster生于曼彻斯特,他的年轻时光也都在这座城市度过。16岁时,他进入曼彻斯特市政府,于财务主任办公室工作,随后加入国家服务局,并于皇家空军服役。21岁时,他靠着工读的方式进入曼彻斯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就读,而后赢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并于1961年拿到耶鲁大学学位。

图片

30St Mary Axe 

图片

赫斯特大楼


大多数人的第一份工作都不是最后一份工作,哪怕专业中途有所变化,那也不能定义一个人的成功还是失败,说不定,下一个大师就是这么诞生的。




来源:公众号ABBS建筑招标智库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1 万条内容 · 20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未竟的事业——俞孔坚教授和他的“海绵地球”

在学术与实践领域,俞孔坚教授开创性提出 “生态安全格局”  理论与 “逆向规划” 方法,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引入景观和城乡区域规划,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为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工作基础。他带领团队精心研发并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范例,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球 十余个国家 、 200 多个城市 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