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术与实践领域,俞孔坚教授开创性提出 “生态安全格局” 理论与 “逆向规划” 方法,将生态基础设施概念引入景观和城乡区域规划,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的矛盾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为国土空间规划奠定了工作基础。他带领团队精心研发并设计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工程范例,这些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全球 十余个国家 、 200 多个城市 的 1000 余项城市生态修复工程 ,为改善各地人居环境、修复生态系统作出卓越贡献。由他主持设计的众多建成项目,凭借生态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在国际舞台上享有盛誉,为应对全球生态危机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同时, 俞教授在世界范围内倡导 “海绵城市” 的理念与实践,致力于推动 全球气候适应的 “海绵地球”(Sponge Planet)行动 。
2024年10月,《建筑技艺》曾邀请俞孔坚教授在 2024年城市副中心绿色发展论坛之“绿色设计,引领建设千年之城”(建筑专场)学术论坛 (点击查看详情) 中做题为 《气候设计与海绵地球——绿色与韧性城市的中国模式》 的主题演讲,演讲中俞教授 详细介绍了海绵地球的方法论及其工程模式化设计思路,让我们一同回顾与缅怀。
愿俞老师一路走好,也愿“海绵地球”的理想之光不灭,未来有更多的力量加入,继续这份“未竟的事业”。
| 俞孔坚教授代表作品 |
》中山岐江公园,2001年
》上海世博后滩公园 , 2010年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1 万条内容 · 20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10kV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中常见问题(实战经验总结)在供配电系统的精心设计过程中,10kV 及以下变电所的设计无疑是极为关键且至关重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所涵盖的内容丰富且复杂,其中负荷计算乃是基础工作。通过精确的负荷计算,方能准确把握电力需求,为后续的设备选型和系统规划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例如,在一个大型工业园区的供配电设计中,细致的负荷计算确保了各个生产环节的电力供应稳定可靠。 而负荷等级的确定更是关乎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同的负荷等级对应着不同的供电保障要求,这直接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比如医院的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重要场所,属于一级负荷,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持续供电。下面将就设计中常见问题、变电所内高压电缆截面的选择、变电所设置位置要求、变电所对土建的要求、变电所设计阶段的面积、高度的初步要求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