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道路工程 \ 四川“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四川“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发布于:2025-10-16 16:23:16 来自:道路桥梁/道路工程 [复制转发]

2024年11月3日~6日,2024中国智能交通大会在杭州隆重召开。2024年11月5日,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交通工程分院高级工程师吴宏伊就《四川“大蜀道”主骨架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做主题分享,本文系现场演讲整理而来,未经本人审核,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一、基本情况  










四川是首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域中的唯一西部省份。四川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工作目标和实施内容规划等,都与四川省独特的区位和发展需求息息相关。

从发展区位来说,四川是西部交通大省和经济大省,是国家重要战略腹地,叠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多重国家战略,四川与7个省(区、市)接壤,与重庆一起被赋予全国综合立体交通极的地位,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轴7廊8通道”主骨架中有“3轴2廊2通道”在四川交汇。

四川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求与四川本身的地理、经济以及交通特点密不可分。

四川路网规模较大,目前公路总里程位居全国第一,2024年9月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居全国第三。四川既有像成都都市圈这样承载着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的繁忙路网,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交通繁忙路段的运行效能,同时,大量的山区公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也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路网安全运行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

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四川省在智慧高速、基础设施监测、气象监测预警、智慧收费和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试点探索,为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积累了一定经验。整体上来看,四川交通可以视为全国交通的缩影,所以四川的示范创建场景丰富、代表性强,预计取得的一些成果能够面向全国推广。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四川交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了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的工作目标。

在通道布局上,根据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在四川的分布,并结合四川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频发的省情,选择了3782公里的示范通道,其中,国高网2171公里,普通国道1611公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路线占比达到86%,同时覆盖了“3轴2廊2通道”中的“2轴2廊2通道”,具体来说,选择了贯通南北的京昆线,连接成渝双城的渝蓉线,以及辐射川西的川藏南北线,整个示范通道主体多元、高普互补、国普互联,预计到2027年,将完成省内90%国高网繁忙路段、25%普通国道繁忙路段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三覆盖”“三提升”。

图片










三、实施内容  










在智慧扩容、安全增效等方面除5个一体化任务外,共开展7个示范性任务,这7个示范性任务与四川省的区域特点密切相关,针对成都经济圈繁忙路段的显著特点,开展干线通道主动管控3个任务方向,针对四川省气象地质灾害多发、安全保畅压力大等特点,实施智慧隧道、基础设施监测预警、恶劣气象通行安全预警等3个示范性任务,而应急指挥智能调度的示范性任务是对全省路网多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梳理、补充及提升。


0  1  
智慧扩容  

 


在智慧站点方面,已经出台一套优化ETC车道流程及布局的标准化建设方案,并在全省146个收费站落地应用。此次智慧站点的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优化收费系统整体功能,包括建设车辆特征库、绿通车档案库,新增大件运输许可等,提升整体站点收费服务水平;二是选取79个收费站实施智慧扩容,进一步优化车道设施建设,实施智能查验、在线计费、站前预交易等,形成模块化的标准布局,各收费站按照一站一策的思路选择相应模块进行布设,最终要实现全省收费站通行服务优质高效,79座收费站单车平均通行时间下降10%的目标。


图片


在干线通道主动管控方面,主要选取成都绕城高速、成都绕城的干线放射线,以及成都绕城到成都二绕之间的7个路段共229公里实施干线通道主动管控。成都绕城高速是全国最繁忙的绕城高速之一,也是四川高速路网的重要转换节点,在多年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智慧化设施布设。

此次的提升主要考虑三方面,一是进一步提升与车道管控相关的外场设施布设;二是通过数据融合分析,提供开关闭匝道、分车道管理、变道提醒、动态开关闭应急车道等主动管控策略,计划联合成都市交管局实施出入口和车道的动态管控,三是提供公众出行诱导服务,计划联合四川交通运调中心、四川高速执法大队及成都市交管局来实现区域交通诱导,通过与成都放射线高速和入城道路协同联动,实现高峰时段平均时速提升20%。

“一张网”服务新模式方面,细分为两个任务。“一张网”出行服务提供方面,省内已有一些建设基础,比如与地图服务商联合发布拥堵、突发事件信息等,但在实际服务上还是有所欠缺。为解决现阶段问题,计划首先进一步完善公路运行数据采集,其次进行出行服务多媒介融合发布,制定分类分级的发布策略,通过各类路侧设施以及手机移动终端等各种媒介来发布出行信息,同时要完善与导航服务商之间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标准的接口对接,最后是要按照部平台的相关要求上传数据,为全国“一张网”出行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智慧服务区方面。2023年四川省发布了高速公路服务区信息化建设实施指南,此次数字化转型的建设范围不只是局限于申报通道范围之内的服务区,还纳入了4个普通国道的服务区。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完善外场设施,重点补充服务区出入口的ETC天线,通过ETC天线与视频卡口完成对过往车辆的采集,同时还能实现车辆信息与重点营运车辆数据的快速联动分析,这部分工作目前取得了初步成效,实现了一些可落地的应用;二是建设服务区信息化系统,计划由省级系统来负责整体监管,也鼓励相关企业开发相应的智慧化管理系统;三是计划通过上游情报板、出入口发布设施以及“一张网”出行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规范完善的停车、加油、充电等动静态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服务,提升公众出行服务体验感。


0  2  
安全增效  

 


智慧隧道建设方面。计划创新应用“网格化”的隧道监测,在示范通道之内选取2公里以上的74座隧道,全面实施突发事件“网格”定位和分级预警,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完善隧道交通感知终端,初步考虑的建设思路是降低感知终端建设密度,降低外层设施的建设指标,部署雷达、视频卡口、ETC天线等在洞内每隔两公里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二是通过数据融合分析,对隧道“2公里网格”内通行车辆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推算出车辆的实时运行状态,一旦出现异常,就可以通过网格迅速定位并且分级预警;三是实现联合管控和信息发布,根据隧道预警级别适配隧道管控策略,联合相关部门给出上游路段分流或关闭隧道等措施,并结合“一张网”出行服务系统向公众发布隧道是否关闭等信息。

基础设施监测预警方面。已在汶马高速开展了基于毫米波雷达的边坡监测试点,现有监测系统已覆盖152座桥梁、10座隧道、73处边坡的地质灾害高风险点,本次建设计划综合运用北斗、毫米波雷达等技术,对重点桥梁结构、隧道形变、隧道结构、地质灾害高风险点等实施监测,同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监测系统,过去的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集中在监测,需要借助人工报警,在此次建设过程中计划通过科学分析提升系统在预警方面的能力。

恶劣天气安全预警方面。自2022年开始,四川在雅西高速试点冰雪气象交通监测预警,实现了冰雪气象公里级、小时级的精细化预警,四川高速执法和公安交警已经实现对冰雪天气交通通行的高效协同管控。此次的数字化转型建设计划在260公里恶劣气象高影响路段实施气象自动化监测、精细化预测、风险分级预警及联动管控调度,一方面是要充分利用现有门架系统补充建设微型气象观测设备,一方面是要推广应用恶劣气象通行安全预警技术,实现快速感知、主动预警。此外,还要完善协同应急管控功能,并与现有诱导灯实现联动,对公路轮廓进行强化显示,实现行车主动诱导及防追尾等警示功能。

路网运行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调度方面。目前,四川已经具备省市县三级联网应用的交通运行监测和应急指挥系统,本次示范将从多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提升监测和调度的效能,一是优化提升高速公路视频监测;二是提升高速公路灾害高风险点防灾减灾能力,梳理出61个高速公路灾害高风险点位布设照明、爆闪警示、桥梁简易感知报警设备、可变情报板等;三是完善普通公路高位视频监测点位;四是完善普通国省干线的交调站点;五是建设普通公路网交调信息及交调数据的采集和服务系统,推动数据融合分析应用,提升运行监测和应急调度能力,通过以上系统性的完善和提升,最终将提升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30%。

数字治超及大件运输全链条监管方面。目前,四川省建成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应用互联互通的交通运输审批治超和执法系统,并与交警实现了数据共享。示范建设一方面是要优化补充治超站点,一方面是要完善执法系统功能,强化通行数据分析,实现全链条监管,共享应用公安电子抓拍、治超案件、车辆注册登记信息等,深入推进治超限超治理,实现一超四罚。


0  3  
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协同管理和服务机制方面。目前,四川交通运输厅与公安、应急等部门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一路四方工作机制也已覆盖到省市乡镇4级。示范建设的内容主要与具体工程任务方向相关,比如在干线通道主动管控上,将与公安部门建立成都绕城高速联合管控工作机制;在“一张网”出行服务上,将与导航服务商建立公路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合作机制;在运行监测预警上,将完善多部门特殊时段态势分析工作机制;在大件运输数字治超及大件运输全链条监管上,计划与公安建立治超数据共享机制,并制定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运输不停车检测非现场执法实施办法。

数字底座探索数据运营方面。四川交通运输数字底座由全省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全省高速数据中心及蜀道集团数据中心组成,基于物理上分离,但是逻辑上统一的思路,本次的建设还是计划依托于“三中心”,对“三中心”的数据进行更有效的打通,同时针对“三中心”不同的服务对象,建立一个既可以服务于政务应用和行业监管,同时也可以服务于数据运营与行业服务的数字底座,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打造交通运输数据运营的服务品牌。

需要注意的是,四川省高速数据中心的运维单位四川省智慧交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本身具备数据开发治理运用,以及授权运营等机制优势,四川交通运输厅和省内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都是其股东,所以计划依托于四川省高速数据中心的机制优势,在保障其服务能力的基础上探索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体系。

最后总结,本次数字化转型升级工作,四川将坚持业务需求驱动,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数据要素为核心,创新管理机制,最终形成业务需求驱动、数据要素赋能、体制机制创新的闭环。


来源:公众号智慧交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道路工程

返回版块

15.09 万条内容 · 68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速公路膨胀土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研究

1?工程概况 吉林省某高速公路施工过程中,其一级公路段内发生多次滑坡,平均每隔2年发生1次滑坡,地表出现大量裂缝和陡坎,最大裂缝宽0.9?m,滑坡陡坎最大高差2.1?m。滑坡体平面形态呈椭圆形,长轴长度约350?m,短轴长度约120?m。滑体主滑方向为115°E,主滑方向与高速公路方向交角为55°左右。滑坡平面面积约为1.5×104?m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