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阳县梗阳煤业煤矸石倾倒在枣坪宝元洗煤厂毫则塌黄土渠的污染隐忧
吕梁山的褶皱里,藏着山西煤炭产业的荣光,也掩着生态环境的伤痕。在中阳县武家庄镇枣坪村,一条名为毫则塌的黄土沟壑,正无声地吞噬着大量黑色的煤矸石。这里曾是移民搬迁后寂静的“死胡同”,如今却成了梗阳煤矿顶风违规倾倒、填埋煤矸石的“隐秘角落”,而这背后,是当地生态保护的严峻挑战与子孙后代难以承受的环境风险。
隐秘的填埋点:天然沟壑成违规处理“天堂”
毫则塌沟的特殊性,为煤矸石的违规处理提供了“天然便利”。这里地处吕梁山深处,七沟八梁的地形让沟壑纵横交错,毫则塌沟更是一条几乎无人通行的断头沟——沟口曾建有宝元洗煤厂,除了厂门的围墙,整道沟从沟口延伸至早已人去村空的毫则塌自然村,全程没有任何遮挡。移民搬迁留下的空寂,让这里成了“神不知鬼不觉”处理固体废弃物的绝佳地点。
宝元洗煤厂似乎早已洞悉这一“优势”。作为建在沟口的企业,它本应是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却成了煤矸石违规填埋的“掩护者”。大量煤矸石从梗阳煤矿出发,由十几辆拖头车不分昼夜地运抵此处,白天的沉寂与夜晚的忙碌形成诡异的反差。这些黑色的废弃物被随意倾倒在沟内,或依地形挖坑掩埋,或直接倒在沟渠中,再用铲车、挖机从渠岸崖壁铲下黄土草草掩盖——没有规范的防渗处理,没有专业的监测设备,更没有符合标准的固废处理流程,所谓的“处理”,不过是将污染埋进土里的自欺欺人。
当地知情人透露,从梗阳煤矿到毫则塌沟的运输线早已形成固定模式:每天十七八辆卡车翻山越岭,趁着夜晚和上午的“空窗期”完成运输,确保当天产生的煤矸石“清零”。这种高频次、隐蔽性的操作,让毫则塌沟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垃圾场”,而沟壑两侧的植被,也在铲土掩埋的过程中被肆意毁坏,裸露的黄土与黑色的矸石交织,成为吕梁山生态画卷上一道刺眼的疤痕。
煤矸石之害:潜伏的生态“定时炸弹”
煤矸石,这个煤矿生产中必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看似只是“无用的残渣”,实则是潜伏的生态杀手。它主要来源于采煤和洗煤环节,在吕梁这样煤炭品位较低、含碳量少的区域,排放量尤为巨大。2025年的数据显示,全国煤矸石利用率仅约64%,大量未被利用的矸石,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全方位的破坏。
大气污染风险始终如影随形。煤矸石具有自燃特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会持续燃烧,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不仅加剧温室效应,更会导致酸雨频发,对周边植被、土壤乃至人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毫则塌沟地处封闭的沟壑环境,空气流通不畅,一旦矸石自燃,有害气体将在沟内积聚,形成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隐患。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危害则更为深远。煤矸石中含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在雨水淋滤下,这些污染物会随着滤液渗入土壤,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原本贫瘠的黄土高原将更难承载植被生长。更令人担忧的是,污染物会进一步渗透至地下水系统,顺着岩层缝隙扩散。武家庄镇毗邻黄河岸的柳林县,距离黄河咫尺之遥,而地下水系的连通性意味着,毫则塌沟的污染可能沿着水脉最终汇入黄河,威胁“一泓清水入黄河”的生态目标。
专家早已发出警告:煤矸石的污染危害具有滞后性,往往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全面显现。这意味着,如今毫则塌沟埋下的每一块矸石,都是给子孙后代埋下的“定时炸弹”。当未来某一天,土壤寸草不生、地下水无法饮用、空气弥漫着异味时,再想治理,付出的代价将是现在的百倍、千倍。
屡禁不止的乱象:违规背后的利益链条与监管困局
梗阳煤矿的煤矸石违规处理,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着长期的“历史传统”。过去十几年,该煤矿的矸石处理地点不断转移:最初在驻地下枣林乡的村庄林地沟渠违规填埋,直至这些区域饱和无处可埋;2005年前又将目光转向孝义市的山沟,继续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模式。
今年6月27日,央媒《中国新闻周刊》以“山西吕梁煤矸石倾倒乱象调查”为题,对以中阳县为重点的吕梁地区煤矸石违规问题进行了曝光,引发省市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重压之下,梗阳煤矿并未停止违规行为,而是将手段升级为“躲猫猫”“捉迷藏”式的“游击战”——选择毫则塌沟这样更隐蔽的地点,调整运输时间,试图逃避监管。
更值得警惕的是,违规处理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利益链条。据了解,承揽煤矿煤矸石处理业务的,要么是附近村干部,要么是与煤矿有关系的亲戚,甚至有当地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介入其中。这些人利用信息差、地域优势和权力寻租空间,将生态保护的漏洞变成了牟利的“商机”。而像梗阳煤矿这样的企业,之所以宁愿顶风违规,也不愿投入资金进行合规处理,根本原因在于违规成本远低于合规成本——建设标准化的矸石处理场、开展资源化利用项目需要巨额投资,而违规填埋只需支付少量“处理费”,即便偶尔被查处,罚款也可能低于合规投入。
监管的“短板”进一步纵容了乱象。尽管环保政策日益严格,执法力度不断加大,但面对吕梁山区复杂的地形和企业“白天停晚上排”的游击战术,监管力量往往难以实现全方位、全天候覆盖。部分执法人员甚至与企业形成“默契”,对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主动参与利益分成,让监管体系形同虚设。
生态警钟长鸣:“黄河清”愿景下的中阳之问
“一泓清水入黄河”,是总书记对山西生态保护的殷切期望,也是吕梁山区所有县市肩负的重大使命。中阳县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节点,其境内的生态状况直接关系到黄河的生态安全。然而,梗阳煤矿在武家庄镇毫则塌沟的违规行为,无疑与这一愿景背道而驰。
煤矸石的污染是累积性的,一旦形成规模,治理难度极大。吕梁山本就生态脆弱,黄土高原的土壤层薄、植被覆盖率低,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而煤矸石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将长期留存于环境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想象一下,十年、二十年后,当毫则塌沟的污染物扩散至周边村庄,当地下水无法饮用,当黄河支流受到污染,中阳县将如何面对子孙后代的质问?
中阳县委、县政府作为地方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面对辖区内企业的顶风违规,理应拿出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措施。是继续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利益链条侵蚀生态根基?还是真正扛起生态保护的政治责任,斩断利益输送的链条,严厉打击违规行为,推动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答案不言而喻。
煤矸石并非绝对的“废物”,其利用率虽低,但仍有生产矸石砖、水泥及多孔骨料等建材的潜力。吕梁境内的煤矿企业若能摒弃短期利益思维,加大技术投入,推动矸石资源化利用,不仅能解决污染问题,还能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但这需要政府的引导、政策的支持和监管的倒逼,更需要企业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吕梁山的风,依旧吹拂着毫则塌沟的黄土与矸石。这里的每一块煤矸石,都在无声地诉说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博弈。希望中阳县能以此次乱象为警醒,斩断违规处理的利益链,守住生态保护的红线,让“一泓清水入黄河”的愿景不被黑色的污染所玷污,让吕梁山的绿色能够永续传承。
备注:上述最新跟踪拍摄视频资料佐证!
来源:新河知天下。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环境影响评价
返回版块2.36 万条内容 · 14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涉煤企业环保检查要点涉煤企业环保检查要点 一、涉煤企业环保检查“总览” 涉煤企业环保检查需覆盖煤炭开采、洗选加工、储存运输、固废处置、废水处理、废气排放等全生产链条,如同为企业环保合规性“全面体检”。核心围绕“控污染、防风险、守标准”三大目标,划分以下八大检查模块,确保无死角排查环保隐患: 1.基本信息与合规文件:企业资质、环评批复、排污许可等基础合规性材料。 2.废气排放管控:燃煤锅炉、煤炭加工、堆场无组织排放等废气治理与监测。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关注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