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街的中心位置,预留了一个天然的通道。通道连接了商业步行街与商业街后方的交通,既作为上 下交通空间,也作为咖啡馆的户外空间。中心通道由系列平台组成,半数以上岩石保留了 原始状态:这些石灰岩是恩施富有特色的沉积岩,其表面肌理如千层饼,层层累积并沿横向展开。经过局部雕凿,通道 形成了四层不同标高的平台。曲线钢筋为材料的台阶衔接高差上的通达,通过打孔的方式锚 固在岩石上。台阶立面钢筋的肌理和岩石的千层饼结构一致,连续的平台栏杆突出横向的线条的连续性,与岩石形成语言上的呼应。为了上部道路的稳定性,通道的左上方砌筑了石墙,步道也自然从人工石墙上生长出来,钢筋线条的光影投射在岩石上形成韵律感,坚硬粗犷的岩石与细腻柔和的钢筋形成对比。
△沉积岩经局部雕凿,形成不同高差平台 ?直译建筑摄影
△夜晚,被灯光照亮的台阶细节 ?直译建筑摄影
网桥与旋转楼梯
商业街步行道与悬崖底部的石台之间,一道天然空隙被巧加利用。此处凿池引瀑,飞瀑倾泻而下,其顶端顺势架起一座廊桥。这座廊桥以钢筋编织成通透网构,日光穿网而过,在金属桥面上 投下斑驳交错的 光影,如碎金流动, 如梦似幻。从谷底仰望,透过朦胧的水幕望向网桥,飞流与网影相映,更成一幅灵动的动态画卷。为呼应整体设计语言,商业街一、二层平台以钢筋旋梯相连,螺旋而上的线条不仅串联起网桥,更与崖洞咖啡馆的室内 入口无缝衔接,让几处交通空间在流动中相互渗透、叠合,形成步步皆景的过渡序列。
轻盈与梦幻——崖洞咖啡馆
核心建筑是依托于悬崖和商业街架空层而建设的咖啡馆。该咖啡馆以悬崖山体与商业街架空层为双重依托,形成独特的 “悬浮 — 接地” 复合空间。其山体侧界面分两类处理:一类为人工雕凿的原生山体,利用天然高差及雕凿形成的石质平台作为悬崖卡座,实现自然与功能空间的直接衔接;另一类为砌筑倾斜石墙,以 “留白” 方式作为室内墙面,减少人工干预实现山体与室内的过渡。针对崖体与架空层间的露天区域,屋顶采用钢筋网架与蜂窝状阳光板组合系统,形成半透明覆盖结构。该屋顶向室内延伸,与空间尽端整合为连续穹顶,既界定建筑边界,又保证顶界面完整性和顶界面的形态统一。悬崖上布置了三个半圆的平台,作为咖啡卡座,一条转折的悬崖栈道连接了三个平台。悬崖卡座及栈道施工难度较高,受崖体断面狭窄限制,需精准控制钢筋植入深度及悬挑构件平衡精度,同时协调山体开挖与结构施工时序,体现了当地工匠的地形适应能力与精细化施工技艺。
设计以 “巧借” 为核心逻辑,实现低投入空间构建:“借形” 即利用悬崖高差及雕凿山体作为卡座,省去造景与砌筑成本;“借构” 即复用架空层既有梁柱作为承重结构,减少新增投入;“借空间” 即通过屋顶覆盖崖体与架空层间灰空间,转化为封闭使用空间,提升土地利用率。结构与材料设计兼顾功能与性能。穹顶采用钢筋编织工艺,通过曲面形态分散荷载,节约材料并保证结构稳定;悬崖处三个半圆形卡座平台及连接栈道均为悬挑结构,通过植入崖体的钢筋锚固件固定,在狭窄断面内满足交通与功能需求。材料上,蜂窝状阳光板的半透明性可过滤光线,其性能适配恩施夏季凉爽的气温。
在地设计与营造以及和村民合作
这是一个在地设计与营造项目,所有建造和空间都因循复杂的地形展开。施工团队由项目周边村落的土家族村民 组成,师傅们具有匠人 精神,参与过恩施大峡谷的悬崖栈道施工,对于在坚硬的岩石上植入钢筋以及钢筋焊接有着丰富的经验,施工期间,与工匠团队的日常沟通成为常态,其中不乏有趣的思路碰撞 。
“寻常材料的诗意表达” 一直是工作室乡建实践的核心理念。本项目仅采用钢筋与阳光板两种材料,通过钢筋的排列、编织方式及阳光板的排布设计,传递韵律感与空间氛围。同时,项目也是一次轻建筑与轻景观的探索,以线条及轻质材料为核心建筑景观语言,诠释 “轻” 的设计意象。“轻” 既是低介入度的设计态度,亦是诗意化的美学表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21.15 万条内容 · 29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丹佛斯中国最大生产基地正式启用丹麦工业巨头丹佛斯在中国最大的全球性生产基地——嘉兴市海盐丹佛斯第二园区正式启用。项目严格遵循高能效标准建设与运营,并将作为低碳技术展示中心,向业界推广成熟高效的脱碳解决方案。 9月3日, 海盐丹佛斯第二园区 正式启用。该项目建筑面积约12.6万平方米,以低碳、环保、绿色、健康为理念,集研发、测试、生产、展示于一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