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供水系统的每一次调度都能被 AI 精准预判,当管网漏损通过数字模型提前预警,水务行业的 “智能革命” 已悄然拉开序幕。
2025 年 “AI 企业应用元年” 的到来,叠加政策对数字化转型的持续加码,水务企业正站在转型的关键节点。
抓住 AI 机遇,成为水务企业破局行业竞争的核心命题。
01
政策+AI:水务企业迎来转型窗口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人工智能 +" ,多项政策为智慧水务发展提供支撑。从 "十二五" 到 "十四五",《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十四五" 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文件,为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铺设了清晰政策轨道。
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更让这场转型有了"核引擎"。2023年大模型元年开启后,生成式AI、数字孪生、智能体等技术快速成熟,特别是2025年春节期间,DeepSeek 等开源大模型的爆火,使AI应用门槛大幅降低,2025年作为"AI企业应用元年",正为水务行业带来“降维式"革新机遇。
政策窗口期与技术爆发期的重叠,让当下成为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窗口"。错过此刻,或将错失未来 5-10 年的行业竞争主动权。
02
数字化转型行动路径
(一)五大革命重塑水务格局
在水务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五个阶段中,AI属于创新应用范畴,它既需要算力和数据等基础设施的有力支撑,又被视为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目前,AI时代的智慧水务建设模式正经历五大变革:
架构革命 :数字化架构告别 “钢筋混凝土” 式的僵化,转向 “液态金属” 般灵活,能快速响应业务变化,让企业更敏捷。
方法革命 :软件开发从复杂编程集成,转向模块化智能组合,像搭积木般高效构建业务系统。
工具革命 :智能体成为核心产业工具,替代传统工具完成复杂流程。
产业革命 :打破产业链壁垒,实现多业态动态联动,释放跨领域协同价值。
职能革命 :IT 部门角色从 "系统搭建者" 转为 "能力赋能者",带动全员深度参与数字化创新。
(二) 拆解AI+水务推进五步法
1. 规划先行
以业务价值为导向开展规划,全面梳理 AI 与智慧水务融合逻辑。围绕业务痛点,开展需求诊断、场景分级与价值量化,明确 AI 应用方向,破解零散建设问题,让规划贴合实际业务需求。
2. 搭建底座
先建融合 ICT 技术的数字化底座,把感知、识别、信息采集传输能力整合起来,还得部署算力资源和大模型底座,让后续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有支撑。
3. 数据治理
数据是 AI 应用的 “燃料”,有效治理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整理成高质量数据集,让数据能共享、能互联,这样 AI 分析才更准,业务决策才有可靠依据。
4. 知识体系
基于 AI 技术,结合水务场景需求,落地智能体应用。人机协同干活,像智能巡检机器人、生产工艺控制系统,用机器效率 + 人的判断,把水务工作做得更精细。
5. 创新应用
基于 AI 技术,结合水务场景需求,落地智能体应用。人机协同干活,像智能巡检机器人、生产工艺控制系统,用机器效率 + 人的判断,把水务工作做得更精细。
(三)让AI融入业务日常
1. 推广策略
分层培训 :开展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实战演练,帮员工实习从“怕AI”到“会用AI”。
平台支撑 :开发内部 AI 平台、搭建智能体、制作行业数据集,降低 AI 应用门槛,让员工想用、能用、会用。
激励驱动 :设立 AI 创新奖、将 AI 应用纳入绩效考核,激发员工主动用 AI 优化业务的热情。
文化渗透 : 通过内部宣传、案例分享,传递 “AI 助力业务” 的价值,让 AI 思维融入团队日常。
长期保障 :持续提供技术支持、迭代升级工具,让 AI 应用跟上业务变化,始终 “好用、实用”。
2. 实施计划
需求洞察 :先调研各部门 AI 工具需求,再定制推广计划、准备培训资料。
能力提升 : 培训和实战同步进行,让员工亲身感受 AI 对业务的增益。
平台落地 : 搭建内部 AI 平台、智能体,配套操作指南,把AI实操触手可及。
全域推广 : 内部宣传和激励机制都不能少,推动更多员工主动尝试。
长效运营 : 技术团队持续迭代工具、跟踪需求,让 AI 应用持续适配业务需求。
标杆打造 : 在董事会管理、供水业务等典型场景落地 AI 应用,用 “标杆案例” 带动全公司应用热情。
(四)对标前沿企业转型的进化方向
1. 五大核心特征
全域部署 :AI 不再是局部试点,而是覆盖企业组织范围,成为业务运营的“基础设施”。
战略成熟 :具备清晰、适配水务场景的 AI 战略,明确价值路径。
智能体应用 :AI 智能体从 “被动执行” 变 “主动协作,能跨场景处理任务、自主学习优化。
规模扩展 :不满足于单点应用,规划扩大智能体使用范围,释放全业务链价值。
价值锚定 :把 AI 智能体视为投资回报关键,用业务增长验证回报。
2. 三大关键阶段
试用AI :多数企业处于此阶段,借 ChatGPT 等工具试水,积累应用经验。
扩展智能体 :让AI智能体成为特定业务的 “执行者 / 合作者”,实现跨应用协作、持续进化。
激活飞轮 :完成 “人 —AI— 流程” 深度协同,把 AI 能力嵌入组织核心。
(五)挖掘AI渗透水务的300+场景
1.管理管控类
覆盖董事会管理、财务管理等场景。AI 通过数据分析,辅助战略决策、风险预警,推动管理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提升决策精准度。
2.生产运营类
在供水厂生产、污水处理、排水管网运营中,AI 优化生产计划,整合历史与实时数据,平衡资源与效率、智能调控设施,动态适配水量变化,让生产流程更精细、高效。
3.营销客服类
营销与客服场景里,AI 实现智能客服快速响应咨询,通过需求分析推荐服务,既优化用户体验,也助力企业挖掘业务机会,拉近与用户距离。
03
水务企业拥抱AI的现实挑战
尽管前景广阔,水务企业在AI驱动的数字化转型中仍面临多重"拦路虎":
数据基础薄弱成最大瓶颈
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支撑,但水务企业普遍面临数据治理困境。
一是数据孤岛现象突出,不同部门、系统的数据分散存储,缺乏统一接口与共享机制;
二是数据质量不高,传感器数据可能因干扰存在噪声、格式混乱,且缺乏标准化治理体系,导致有效利用率低,难以支撑AI模型训练。
技术复杂与集成难题突出
技术层面的挑战集中在适配与融合两大维度。
一方面,技术选型难,通用 AI 模型难以应对水务场景的专业性需求,而垂直领域模型又面临数据样本不足的问题;
另一方面,系统集成复杂,存量老旧设备与新技术兼容性差,接口改造周期长、成本高。
人才与接受度存在阻力
人才短缺与组织惯性构成重要障碍。
一方面,“水务 + 数据 + AI” 复合型人才稀缺,行业内缺少这类人才,现有员工 AI 素养薄弱,需持续培训;
另一方面,组织变革阻力显著,传统 “经验驱动” 的管理理念较难适应 AI 决策模式,对 AI 缺乏信任。
安全与成本的平衡困境
水务作为城市生命线,数据安全关乎公共安全 ——SCADA 系统、用户用水数据的 AI 应用可能面临网络攻击风险。
此外,AI部署的成本门槛较高:一套满血版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需 200-300 万元,对中小型水务企业构成压力,尽管也存在调用云端API的方案,但是容易踩到劣质API的坑,导致结果不准确。而短期投入与长期回报的不确定性,也让不少企业犹豫不前。
法规与标准滞后
行业标准与法规适配不足制约转型进程。
一是目前智慧水务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导致不同系统协同困难;
二是AI 应用的责任界定、数据合规等法规不明确,如 AI 决策失误的责任划分尚无依据,影响企业应用积极性。
04
未来预测和总结建议
数字化浪潮席卷水务行业,AI 技术正成为重塑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而当把目光投向未来,AI 会如何重塑行业?那么则需要不断对其进行观察、预测,看懂才能提前布局,找方向、抓机遇。
AI 深度融入水务业务全流程,以下十大预测将重塑行业生态。
既然AI 重塑水务行业的趋势已清晰显现,从竞争力重构到全球机遇,这些方向指引着转型路径。
而要真正抓住 AI 机遇,还需扎实落地策略,从战略定位、规划制定,到数据基础、场景落地,把抓住 AI 机遇的关键步骤,明明白白地拆解出来了,让转型走得更稳 。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水务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期待水务企业在AI的赋能下,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发展,开创智慧水务的新篇章。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3239 条内容 · 5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北京强降雨下的城市考验:易涝点治理与智慧水务的下一步7月下旬,连续几天的极端强降雨,让北京密云、怀柔、延庆多地“看海”。截至7月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165.9毫米,密云局部点位降雨量突破543毫米,相当于密云水库一天倒了个“半库水”下来。 这场雨,造成了 30人遇难,31处道路毁损,136个村庄电力中断,通信光缆、基站大面积瘫痪。密云、延庆、怀柔、门头沟,几乎成了“洪水孤岛”。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