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有带底座水泵和不带底座水泵。
带底座水泵是指水泵与电动机一起固定于一个底座上,又称整体式水泵,泵与电动机多通过联轴器(靠背轮)传动,传动效率较高;不带底座水泵是指水泵与电动机分别设基础,传动靠皮带间接传动,传动效率低,又称分体式水泵。
水泵安装程序分为基础的放线定位、基础施工、水泵安装、配管安附件、试运转及故障排除。
一、水泵基础的施工与验收
(一)基础的放线定位
基础的放线定位就是确定设备的安装位置,是和支基础混凝土模板同时进行的。设备的安装位置是由设计确定的,放线时,就以设备平面布置图上拟定的尺寸为准,然后在设备间内找到平面图上所给定的尺寸基准,一般多选择纵、横两方向的墙面作为基准面,用皮尺或钢卷尺定出设备的中心线位置,即混凝土基础的中心线,再以中心线为准,按设备基础的外形轮廓尺寸支好模板。
对有部分基础埋于地下的,应先进行挖土方,达到基础深度后,对于土质软弱的场合,还应对地基进行夯实,再按基础外形尺寸支好模板。支好模板后,还应认真进行尺寸的校核。对于多台设备的安装,应一次将基础模板支好。
水泵基础要求顶面应高于地面100~150mm,基础平面尺寸比设备底座长度和宽度各大100、150mm。
(二)基础混凝土的施工
基础的施工采用浇灌法,就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砂浆浇灌于支好的模板内并捣实。浇注混凝土时,对需预埋地脚螺栓和预埋铁件的,应按地脚螺栓和铁件的位置及标高将其摆放好,需预留地脚螺栓孔的,按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和深度,摆好100mm×100mm的方木,预留地脚螺栓孔,并注意在混凝土硬化时拔出。
预留地脚螺栓孔的基础浇灌后,上表面不用抹平,即将混凝土的粗糙表面原样保留,待设备就位,经二次灌浆后再用细石混凝土连同基础一道抹平压光。
混凝土浇灌后,常温下养护48小时即可拆模,继续养护至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75%以上时,方可进行设备安装。
(三)基础的验收
水泵安装时主要检查基础的坐标、高度、平面尺寸和预留地脚螺栓孔位置、大小、深度,同时应检查混凝土的质量。在检查的同时,应按已到货水泵底座尺寸、螺栓孔中心距等尺寸来核对混凝土基础。
基础的验收主要是为了检查基础的施工质量,校核基础的外形尺寸、中心线偏差以及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和深度等。基础验收的同时还要进行划线,经过划线证明基础的施工能满足安装要求时,才能验收。
水泵安装:
水泵安装前应对水泵进行以下检查。
1. 按水泵铭牌检查水泵性能参数,即水泵规格型号、电动机型号、功率、转速等。
2. 设备不应有损坏和锈蚀等情况,管口保护物和堵盖应完整。
3. 用手盘车应灵活、无阻滞、卡住现象,无异常声音。在对水泵进行检查的同时,在设备底座四边画出中心点,并在基础上也弹画出水泵安装纵横中心线。灌浆处的基础表面应凿成麻面,被油粘污的混凝土应凿除。最后把预留孔中的杂物除去。
对铸铁底座上已安装好水泵和电动机的小型水泵机组,可不做拆卸而直接投入安装,其安装程序如下:
⑴吊装就位:将泵连同底座吊起,除去底座底面油污、泥土等脏物,穿入地脚螺栓并把螺母拧满扣,对准预留孔将泵放在基础上,在底座与基础之间放上垫铁。吊装时绳索要系在泵及电动机的吊环上,且绳索应垂直于吊环。
⑵位置调整:调整底座位置,使底座上的中心点与基础上的中心线重合。
⑶水平调整:把水平尺放在水泵底座加工面上检查是否水平,不平时用垫铁找平。找平同时应使底座标高满足安装要求。泵的水平度不得超过0.1mm/m。
水泵和电动机同心度的检测,可用钢角尺检测其径向间隙,也可用塞尺检测其轴向间隙,把直角尺放在联轴器上,沿轮缘周围移动,若两个联轴器的表面均与角尺相靠紧,则表示联轴器同心,图中aa 1 误差应保持在3/100mm以内,且最大值不应超过0.08mm。
是用塞尺在联轴器间的上下左右对称四点测量,若四处间隙相等,则表示两轴同心,图中bb的误差值保持在5/100mm以下,且不超过2~4m。当两个联轴器的径向和轴向均符合要求后,将联轴器的螺栓拧紧。
二次浇灌:在水泵就位后的各项调整合格后,将地脚螺栓上的螺母拧好,然后把细石混凝土捣入基础螺栓孔内,浇灌地脚螺栓孔的混凝土应比基础混凝土高一号。
二次浇灌应保证使地脚螺栓与基础结为一体。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强度的75%后,对底座的水平度和水泵与电动机的同心度再进行一次复测并拧紧地脚螺栓。安装地脚螺栓时应达到以下要求:
①地脚螺栓的铅垂度不应超过10/1000;螺栓离孔壁的距离应大于15mm;
② 地脚螺栓底端不应碰孔底;
③地脚螺栓上的油脂和污垢应清除干净,其螺纹部分应涂油脂;
④ 螺母与垫圈间和垫圈与设备底座间的接触均应良好;
⑤ 拧紧螺母后,螺栓必须露出螺母1.5~5个螺距;
⑥ 基础抹面:将底座与基础面之间的缝隙填满砂浆,并和基础面一道用抹子抹平压光。砂浆的配制比为水泥:细砂=1:2。
水泵安装稳固后,应及时填写“水泵安装记录”。
配管安装附件:
水泵管路由吸入管和压出管两部分组成,吸入管上应装闸阀(非自灌式在管端装吸水底阀),压出管上应装止回阀和闸阀,以控制关断水流,调节泵的出水流量和阻止压出管路中的水倒流,这就是俗称的“一泵三阀”。水泵配管的安装要求如下:
1. 自灌式水泵吸水管路的底阀在安装前应认真检查其是否灵活,且应有足够的淹没深度。
2. 吸水管的弯曲部位尽可能做得平缓,并尽量减少弯头个数,弯头应避免靠近泵的进口部位。
3. 水泵的吸水管与压出管管径一般与吸水口口径相同,而水泵本身的压水口要比其进水口口径小1#,因此,压水管一般以锥形变径管和水泵连接。
4. 水泵与进、出水管的连接多为挠性连接,即通过可挠曲接头与管路连接,以防止泵的震动和噪音沿着管路传播。
5. 与水泵连接的水平吸水管段,应有0.01~0.02的坡度,使泵体处于吸水管的最高部位,以保证吸水管内不积存空气。
6. 泵的吸水口与大直径管道连接时,应采用偏心异径管件,且偏心异径管件的斜部在下,以防止存气。
水泵隔振及其安装:
(一)水泵隔振内容
水泵的振动是通过固体传振和气体传振两条途径向外传送的。固体传振通过泵基础、泵进出管道和管支架。因此水泵隔振应包括3项内容:水泵机组隔振;管道隔振;管支架隔振。这3项隔振必须同时配齐,以保证整体隔振效果。
(二)水泵隔振措施
1. 水泵机组应设隔振元件:水泵基座下安装橡胶隔振垫、橡胶隔振器、弹簧减振器等。
2. 在水泵进出水管上宜安装可曲挠橡胶接头。
3. 管道支架宜采用弹性吊架、弹性托架。
4. 管道穿墙或楼板处,应有防振措施,其孔口外径与管道间宜填以玻璃纤维。
(三)水泵机组隔振元件的选用
1. 目前水泵机组采用的隔振元件一般选用橡胶隔振垫或橡胶隔振器或阻尼弹簧隔振器。应根据水泵型号规格、水泵转速和安装位置等因素由设计人员选定。
2. 卧式水泵宜采用橡胶隔振垫,安装在楼层时宜采用多层串联迭合的橡胶隔振垫或橡胶隔振器或阻尼弹簧隔振器。立式水泵宜采用橡胶隔振器。
3. 目前常用的肋型橡胶隔振垫可按全国通用建筑标准图集98S102《卧式水泵隔振及其安装选用》。
(四)管道支架隔振的基本要求
1. 当水泵机组的基础和管道采取隔振措施时,管道支架应采用弹性支架。
2. 弹性支架应具有固定架设管道与隔振双重功能。
3. 管道支架隔振元件应根据管道直径、重量、数量、隔振要求和与楼板或地面的距离,可选用弹性支架、弹性托架、弹性吊架。目前国内已有系列产品的弹性支架,仅为框架式弹性吊架,
水泵试运行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序号 |
故障类型 |
产生的原因 |
排除的方法 |
1 |
泵不出水 |
1. 泵及吸入管启动前未灌满水 2. 吸入管漏气 3. 泵转速太低 4. 底阀阻塞 5. 吸入高度过大 6. 泵转向不符 7. 扬程超过额定值 |
1. 再次充水直至充满 2. 检查吸入管,消除漏气处 3. 用转速表检查并加以调整 4. 清理底阀阻塞物 5. 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6. 改变电动机接线,使泵正转 7. 降低扬程至额定值范围 |
2 |
流量不足 |
1. 管路或底阀淤塞 2. 填料不紧密或破碎而漏气 3. 皮带太松打滑,转速低 4. 吸入管不严密 5. 出水闸阀未全部开启 6. 抽吸流体温度过高 7. 转速降低 |
1. 清洗管路、底阀及泵体 2. 拧紧填料压盖或更换填料 3. 调节皮带松紧度或更换皮带 4. 检查泄漏处,消除泄嚣 5. 开启 6. 适当降低抽吸流体的温度 7. 检测电压,使供电正常 |
3 |
振动和杂声 |
1. 泵和电动机不同心 2. 轴弯曲、轴和轴承磨损大 3. 流量太大 4. 吸入管阻力太大 5. 吸入高程太大 |
1. 校正同心度 2. 校正或更换泵轴及轴承 3. 关闭压出管闸阀,调节出水量 4. 检查吸水管及底阀,减小阻力 5. 降低泵的安装高度 |
4 |
消耗功率过大 |
1. 填料函压得太紧 2. 叶轮转动部分和泵体摩擦 3. 泵内部淤塞 4. 止推轴颈磨损,温度升高 5. 转速太高,流量扬程不符 |
1. 放松填料压盖螺母 2. 检查泵轴承间隙,消除摩擦 3. 检查清洗泵内部 4. 更换轴承 5. 调整转速 |
5 |
轴承发热 |
1. 润滑脂过多或过少 2. 泵和电机不同心 3. 滚珠轴承和托架压盖间隙小 4. 皮带过紧 5. 润滑油(脂)质量不佳 |
1. 过多的减少,不足的补加 2. 校正同心度 3. 拆开压盖加垫片,调整间隙值 4. 调整皮带松紧度 5. 更换润滑油(脂) |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暖通南社整理编辑于2021年12月1日。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暖通施工图
返回版块12.77 万条内容 · 311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