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后浇带间距的核心规范要求
1、通用间距范围及参考规范
30~40m 是各类规范中最常见的间距值,适用于地下室底板、顶板、墙板等部位;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2.3条:当地下室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时,可每隔30m~40m设置贯通后浇带;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第5.2.1条进一步明确:后浇带宜设在受力和变形较小部位,间距为30~60m;
特殊部位调整:约束较大的区域(如地下室侧墙、剪力墙附近),间距可缩小至20~30m19;
超长结构(>60m)可采用 “膨胀加强带”(宽1~2m)替代后浇带;
2、沉降后浇带的特殊要求
主要用于解决主楼与裙房差异沉降,其间距不按规范和图集中的固定值,而是依据结构单元划分和沉降计算确定,施工时按照设计要求即可。
设置位置:优先设于裙房第一跨内;特殊情况下可设在第二跨,但需满足地基均匀、裙房刚度足够等条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第8.4.20条)。
二、后浇带宽度相关规范条文 :
◆ 宽度不宜小于800mm,常用700~1000mm JGJ 3-2010 第12.2.3条;GB 50108-2008 第5.2.1条;
位置柱距三等分中点、剪力墙附近;避开梁端弯矩区JGJ 3-2010 第12.2.3条;GB 50108-2008 第5.2.4条;
◆ 封闭时间: 收缩后浇带:两侧混凝土龄期≥42天(高层宜≥45天)
沉降后浇带:沉降稳定后(主体封顶后实测满足设计值)JGJ 3-2010 第12.2.3条;GB 50108-2008 第5.2.2条 ;
◆ 混凝土要求强度提高一级,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限制膨胀率≥0.015%)JGJ 3-2010 第12.2.3条;GB 50108-2008 第5.2.3条;
◆ 钢筋处理:宜贯通,若断开则搭接长度≥45倍主筋直径 GB 50108-2008 第5.2.2条 ;
◆ 防水构造:底板及外墙后浇带增设附加防水层(外贴/中埋止水带) JGJ 3-2010 第12.2.3条;GB 50108-2008 第5.2.14条;
三、施工与验收强制性条款
1、施工
后浇带钢筋应按贯通留筋,当设计另有要求时按设计执行,常规构造做法详见图集22G101-3第2-50页,如下图摘录所示:
2、验收
模板与支护:后浇带未浇筑前严禁拆除支撑,避免形成悬臂结构;
界面处理:浇筑前需凿除两侧浮浆,高压水冲洗,涂刷界面剂;
养护要求:浇筑后覆盖保湿养护≥28天,冬期施工禁止浇水;
验收标准:
主控项目:止水带材料复检合格、无渗漏、混凝土密实
一般项目:钢筋除锈、止水带固定平直、接缝洁净;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相邻窗户之间窗槛墙高度不满足1.2m时怎么处理?如下图所示办公楼: 相邻窗户之间窗槛墙高度不满足1.2m时怎么处理? 一、设置目的 建筑外立面开口之间如未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易导致火灾通过开口部位相互蔓延。比如,建筑中采用落地窗,上、下层之间不设置实体墙,一旦发生火灾,易导致火灾通过外墙上的开口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蔓延。 二、参考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