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资料库 \ 为什么那些古老的建筑,似乎比现代建筑更加宜居?

为什么那些古老的建筑,似乎比现代建筑更加宜居?

发布于:2025-07-11 10:16:11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资料库 [复制转发]
炎炎夏日,最令人上瘾的,莫过于满屋的凉气。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商场里,空调、风扇,简直一刻都不能停。但似乎古庙殿宇,或者老宅民居,却不一样。一脚踏进去,就令人神清气爽、心明眼亮。这时候,你会不会有所疑问: 同样是建筑,为什么那些古老的建筑,似乎比现代建筑更加宜居?
那是因为 古建筑的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巧思
第一,古建筑的避暑措施表现在 建筑布置 上,具体包括“坐北朝南”和“背山面水”两个方面。
“坐北朝南”是相对于建筑单体而言,指建筑为南北向布置,且南面开设较多的门窗。这种朝向及门窗布置是有利于建筑内部在夏季保持凉爽的。
“背山面水”是指相对于古建筑整体而言,夏天能通过水汽蒸发来降低各个建筑的温度,以调节局部的小气候,有利于产生良好的避暑效果。
第二,中国的古建筑, 屋檐是一大特色
挑檐,不仅令建筑造型美观,在功能上也照顾周到。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阳光照射角度会有所变化。
以北京地区为例,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6度,冬季约为27度。通过把屋檐向外挑出一定的尺寸可以调节阳光的照射效果。
夏至的时候,太阳照射的角度大,延伸到屋檐可以完全遮挡阳光。冬至的时候,太阳照射的角度比较小,阳光可以照满整个房间。
第三,中国古建筑有 独特的梁架结构 。古时候建筑常用抬梁式,通过在立柱上架梁,层层上抬,形成坡屋顶。
坡屋顶的形式,使得古建筑的顶部出现了一个架空层,太阳光的热量,必须经由两次缓冲与降温:先通过屋顶泥背层进入屋顶内,再经过天花板之上架空层的过渡,才能继续往下,传向地面。在冬天,架空层的存在,也使得室外的寒冷不能直接传入室内,保证了古建筑的冬暖夏凉。
第四,古建筑的 墙体通常很厚
古建筑在施工的时候,会在墙内采取填馅的做法,也就是墙的两侧为整砖砌筑,中间用碎砖碎石填充并留有一些空隙。不仅节省了材料还有利于阻隔外部热量传递,既低耗又高效。
第五,此外还有很多大型民居会有 地牖(you)设计
地牖是古代建筑开在地板下墙基的窗户,古代民居空调制冷体系重要的一个系统。主要由地板下通风道和外部墙上的砖雕镂空通风帽组成,风帽进入地板下的通风管,带走地板下的潮气和污浊让地板保持干燥,这就是古建筑地板千年不腐的原因。
第六,在南方,有条件的人可以在厅内或是需要的 房间挖一深井 ,上面用盖子盖妥,盖子上凿孔,夏天便有冷气从下面出来。由于水是恒温的,夏季,水温低于室温,掀开便可送凉风;冬季水温高于室温,出的风即成了暖风。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设计真的是精妙绝伦。
古人的设计总有我们意想不到的地方!如今,我们仍然能从古建筑当中,去提取精华,摄取设计的灵感,传承那些被我们渐渐遗忘的智慧。
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shilaoqi
    shilaoqi 沙发

    谢谢楼主的分享!

    2025-07-15 22:25: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nj1210
    nj1210 板凳

    既是智慧,又是科学

    2025-07-15 11:24:15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

3.37 万条内容 · 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日式庭园的疗愈与自然

木缘雅居 ,一座浸润日式和风韵味的老年租赁公寓。这里巧妙融合了静谧的日本庭园与雅致的茶寮,为住户营造出四季流转间的安适生活空间。 项目 景观 由 大北美松園 倾心设计,在传统日式风格中融入现代元素,整体空间雅致自然,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 步入庭园,深灰色铺装构成基底,其间嵌入大块天然毛石,宛如“踏脚石”般铺陈,不仅带来自然的肌理与舒适的脚感,更强化了野趣氛围。两侧矮石墙花池同样采用不规则块石堆砌,与地面铺装遥相呼应,无声传递着“师法自然”的日式造园精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