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柱纵筋在基础中锚固:竖向长度为啥要满足≥0.6labE且≥20d

柱纵筋在基础中锚固:竖向长度为啥要满足≥0.6labE且≥20d

发布于:2025-07-08 10:56:08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来源:A尚施工技术

|

作者:A尚施工技术

[复制转发]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2G101-3中都明确规定了柱纵向钢筋在基础中的锚固长度应满足 ≥0.6 labE 且 ≥ 20d,这是一个强制性的抗震构造措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构造要求。

1、提供充分的抗震锚固力,可靠的传递荷载

      0.6labE 是柱 纵向受拉钢筋的仅仅考虑抗震系数情况下的基本锚固长度 它是根据钢筋强度、混凝土强度、钢筋直径、钢筋外形以及结构抗震等级等因素计算确定的,是保证柱钢筋在混凝土中能够充分发挥其抗拉强度所需的最小锚固长度。

      另外基础是柱子的“根”,在地震作用下,柱脚(柱与基础连接处)承受巨大的弯矩、剪力和轴力。这些力需要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锚固力)有效地传递给基础。 如果锚固长度不足 ( <0.6 labE ),钢筋可能在达到其屈服强度之前就从基础混凝土中被“拔出来”(粘结锚固破坏),导致柱子提前丧失承载能力,结构整体倒塌风险剧增。所以满足0.6  labE  是确保钢筋能在地震力作用下达到屈服并进入塑性阶段而不发生锚固破坏的关键。

2、考虑各种不利因素,设定值下限作为安全储备

20d 是一个经验性的最小构造要求!

虽然 0.6labE 是计算值,但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使用高强钢筋、基础混凝土强度很高、非抗震或低烈度区时),计算出的0.6labE 值可能相对较小(甚至小于15d或更小), 过短的锚固长度在实际工程中存在风险。

施工扰动: 基础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可能受到振动棒、工人踩踏等扰动,过短的长度容易导致锚固失效。

应力传递不均匀: 过短的锚固长度可能导致粘结应力过于集中,增加局部粘结滑移破坏的风险。

保证基本握裹力:即使计算值较小,也需要一个最小的长度(20d)来确保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形成基本的粘结握裹力。

构造和定位要求:基础顶面通常不是绝对水平的,钢筋需要一定的长度来适应微小的偏差和定位,过短的钢筋在施工中难以准确定位和固定。 20d 提供了一个安全、合理且易于施工的最小锚固长度保障。

三、总结

锚固长度大于等于0.6 labE是抗震功能的根本要求,确保钢筋在地震力作用下能可靠地发挥其强度,不发生锚固破坏,将柱子的内力有效传递给基础。

≥ 20d是构造安全和施工可行性的最低保障,防止因计算值过小或施工因素导致锚固不可靠,为锚固粘结力的建立和钢筋定位提供足够的空间。

这两个要求是保证“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抗震设计理念在柱脚这一关键部位得以实现的重要构造措施之一,对防止结构在地震中发生脆性破坏至关重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苏州:38℃以上,必须停止一切室外露天作业

来源:苏州市住建局 关于切实做好夏季高温期间建筑施工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         苏建函质〔2025〕133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