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建筑施工 \ 钢绞线卡在腹板束里死活穿不过?老施工员这3招轻松搞定!

钢绞线卡在腹板束里死活穿不过?老施工员这3招轻松搞定!

发布于:2025-07-08 10:51:08 来自:施工技术/建筑施工 [复制转发]

问题现象分析

连续梁腹板束穿束作业中,钢绞线无法顺利穿过是最常见的施工难题。现场主要表现为:钢绞线前端卡在波纹管接头处、中途被混凝土浆体堵塞、或是在弯曲段难以推进。

根本原因有三点:

  1. 波纹管安装偏差

    定位不准导致管道变形,形成"死弯"  
  2. 混凝土浇筑污染

    振捣时浆体渗入管内形成硬块  
  3. 穿束工艺不当

    钢绞线端头处理不规范,推进方法错误  

关键警示: 强行拖拉钢绞线会导致波纹管破裂,必须立即停止作业!

管道预处理技术

高压水枪冲洗是解决管道堵塞的首选方法。采用φ10mm高压水枪,工作压力不低于8MPa,从管道两端交替冲洗。冲洗时间持续10-15分钟,直至出水清澈无杂质。

内窥镜检查必须使用专业设备。柔性内窥镜直径不超过8mm,配备高清摄像头和照明系统。检查重点包括波纹管接头、弯曲段和锚固端。发现混凝土浆块立即标记位置。

通气试验压力保持0.6MPa,持续时间3分钟。压力下降超过10%表明管道存在泄漏。泄漏点通常出现在波纹管接头或定位钢筋固定处。

特别注意: 发现管道破损必须开槽修补,严禁带病作业!

钢绞线处理工艺

钢绞线端头必须采用液压切割机加工。切割面要求平整,倾斜角度控制在15°±2°。切割后使用角磨机打磨毛刺,打磨长度不少于5cm。

防散处理采用专用胶带缠绕。缠绕方向与钢绞线捻向一致,缠绕层数不少于3层。胶带重叠宽度保持50%,末端用铁丝捆扎固定。

润滑剂选用石蜡油或专用穿束油。涂抹量控制在50-80g/m,重点涂抹端头2m范围。润滑剂不得使用废机油替代。

关键技巧: 每根钢绞线单独编号,穿束后立即检查外露长度!

分级穿束操作要点

先导索选用φ5mm尼龙绳,前端连接钢丝引线。引线长度超过管道长度3m,确保能够顺利穿出。穿引时保持匀速,遇阻立即停止。

单根试穿选择最顺直的孔道进行。钢绞线穿入速度不超过0.5m/s,旋转推进角度控制在30°以内。成功穿过后测量外露长度,误差控制在±10mm。

分批穿束每次3-4根。采用专用分束器保持间距,推进时同步旋转。弯曲段穿束时,外侧钢绞线先行通过。穿束完成后立即安装防松装置。

操作要点: 穿束速度控制在0.5m/s以内,遇阻立即回抽!

特殊情况处理方案

完全堵塞处理需准确定位。在距离堵塞点30cm处开孔,孔径不超过20mm。采用φ8mm微型钻头疏通,完成后立即封堵开孔。

波纹管严重变形必须局部处理。凿除范围超出变形段50cm,更换同型号波纹管。新管连接采用专用接头,密封处理不少于3层。

钢绞线卡死时注入解卡剂。解卡剂浸泡时间不少于2小时,尝试退出时保持均匀受力。退出困难时可采用液压千斤顶辅助。

安全红线: 严禁使用乙炔焰切割卡死的钢绞线!

质量控制标准

穿束后钢绞线外露长度误差控制在±10mm。使用钢卷尺测量,基准点选择锚垫板外缘。同一束钢绞线长度差不超过5mm。

管道内钢绞线自由段长度不少于1.5m。检查方法采用通长测量,重点监控弯曲段。自由段不足时必须重新穿束。

穿束完成24小时内必须开始张拉。环境温度超过35℃时,间隔时间缩短至12小时。张拉前检查锚具安装情况。

验收要求: 每束钢绞线都要做通束试验,合格率必须100%!

原创声明:  本文为现场经验总结,转载需授权。实操问题欢迎留言交流!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

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张拉伸长量总是超差?老工程师的'黄金公式'让误差瞬间归零!

问题现象分析 预应力张拉施工中,伸长量偏差是常见质量通病。现场表现为实测值大于理论值10%以上、实测值小于理论值10%以上、同一束钢绞线各股伸长量差异超过5%。 三大主要原因: 弹性模量取值偏差 :实验室数据与现场钢材存在差异   孔道摩阻突变 :波纹管局部变形或漏浆导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