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园林景观资料库 \ 当《园冶》相地智慧遇上现代土地:一场穿越四百年的场地基因激活术——《园冶》浅谈之二

当《园冶》相地智慧遇上现代土地:一场穿越四百年的场地基因激活术——《园冶》浅谈之二

发布于:2025-07-06 17:21:06 来自: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资料库 [复制转发]

文章来源:景观新视界

夕阳把沈阳时代公园的冷凝塔基座染成蜜糖色, 几个孩子正踩着嵌在草坡里的斑驳铁轨玩 “跳房子”,铁锈味的风里飘着他们的笑声。谁能想到,这片被追着跑的场地,曾是沉睡多年的工业废墟?

图片

四百年前,计成在《园冶》开篇写下 “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像给中国造园者递了把丈量土地的钥匙。如今,当生态文明的风吹过城市废墟、山林溪谷,这把古老的钥匙正打开新的锁 —— 从工业遗址上长出的儿童剧场,到森林里流转的 “绿色资产包”,相地早已不止是挖池堆山的技术,更成了一场与土地对话的伦理实践。

一、相地的灵魂:藏在自然里的三重密码

摸透土地脾气,先懂它的三重面孔。




  • 物质观里的克制美学

    :古人说 “开林须酌有因”,砍一棵树都要想清缘由;今天江西遂川的林农们,把 79.13% 森林覆盖率的山头变成 “资源资产包”,4.2 万亩林地通过林权流转活了起来,像给每棵树都系上了会呼吸的存折。  
  • 生活观里的烟火诗意

    :“阶前自扫云,岭上谁锄月” 写的不是隐士生活,而是古人把云雾当扫帚、以月光为锄的居住浪漫。无锡隐山项目把这种浪漫搬进现代住宅,用数字化测绘 “拆解” 寄畅园的山水,让下沉庭院里的玻璃幕墙,刚好框住一片和四百年前相似的云。  
  • 审美观里的天成之道

    :孟兆祯院士团队说,相地是借景的前奏,就像沈阳时代公园把冷凝塔基座改成空中廊道,人站在上面眺望,工业废墟的旧铁轨和远处的新楼,突然就成了一幅会动的画。  

     

二、六类场地的破茧实验:老智慧长出新肌理

「山林地」:当古典涧水遇上数字建模

无锡寄畅园的 “八音涧”,当年靠引惠山泉水撞出叮咚响;现在无锡隐山项目的设计师,用电脑算出每一寸山势的落差,让现代混凝土溪涧照样能 “唱歌”,还在溪边种上耐阴植物,下雨天踩进去,鞋底会沾到和古人同款的青苔香。

图片图片

江西遂川更绝,把整片森林当 “绿色银行”:先收储碎片化林地,再打包成能交易的碳汇项目。2024 年,5469 吨碳汇卖了 54.69 万元,林下种的岗梅每亩收益是传统林业的 3 倍,相当于给每片树叶都装了 “发电站”。

「城市废墟」:旧铁轨上开出的活力花

沈阳沈海热电厂的旧冷凝塔,现在成了儿童剧场的背景板。设计师没拆它,反而绕着基座修了环形台阶,孩子们在台上演木偶戏时,塔身的铁锈纹路就像天然的舞台布景。最妙的是那段嵌进草坡的铁轨,春天草长起来,铁轨像浮在绿海里的黑色琴弦,风一吹,草浪和琴音一起晃。


「滨水地带」:让运河学会现代呼吸法

无锡迎龙观月项目沿运河盖房子,故意把楼修成南高北低,每户阳台都像个取景框,早上能框住运河流雾,傍晚能框住归舟灯火。更绝的是长三角元荡湖,用 GIS 技术算出鱼形浅滩的最佳弧度,种上芦苇菖蒲,水体净化效率涨了 40%,夏天傍晚去看,浅滩上全是跳出水的银鱼,像撒了一把碎银子。

「边角空间」:被点亮的城市褶皱

北京大屯高架桥下,以前是堆杂物的灰扑扑角落,现在成了 “都市苔园”。设计师摸清桥下光照规律,选了 20 多种耐阴苔藓,铺成波浪形,下雨天苔藓吸饱水,会透出一种温润的绿,打伞走过,像踩进了宫崎骏动画里的秘密花园。

三、古今相地对照表:老理法开出新解法

《园冶》金句
古代怎么玩
现在怎么玩
“高方欲就亭台”
独乐园建见山台望西山
沈阳时代公园把冷凝塔基座改成空中观景台,看得到工业遗址全景
“低凹可开池沼”
影园洼地变中心湖
元荡湖用数字模拟造鱼形浅滩,生态驳岸能自己 “洗脸”
“开荒欲引长流”
拙政园引外河水入园
遂川把森林碳汇当 “长流”,CCER 交易让树的呼吸变钱
“旧园妙于翻造”
网师园在宋代旧园上改建
无锡隐山项目用数字技术 “翻译” 寄畅园,让古典山水住进现代小区

四、土地伦理新篇:让每片绿叶都闪金光

相地走到今天,早不是简单的挖湖堆山。




  • 邵阳城步县给 1000 亩竹林发 “绿色身份证”(林地经营权证),让竹子能抵押、能交易,像给山林装了 “金融血管”;
  • 无锡锦上荣曜项目没搬来整棵梅花树,而是把荣氏梅园的紫藤花形刻进廊架,春天阳光漏下来,地面会出现和老梅园相似的花影;
  • 遂川的林农现在见面不说 “砍了几棵树”,而是聊 “今年碳汇卖了多少吨”,他们摸着新领的经营权证笑:“以前守着青山饿肚子,现在知道每片叶子都能‘生金’。”




暮色里的沈阳时代公园,冷凝塔的轮廓渐渐模糊, 但嵌在草坡里的铁轨还闪着微光,像土地写给人类的密信。四百年前计成说 “相地”,是弯腰听土地说话;今天我们说 “场地基因激活”,是让土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设计师手里碰个杯。




你身边有没有被 “激活” 的土地故事?比如街角突然冒出来的口袋公园,或是老厂房改成的书店?留言区聊聊吧,让更多人听见土地的新声音。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园林景观资料库

返回版块

3.37 万条内容 · 9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四百年前的造园密码,如何解锁未来城市?——《园冶》浅谈之一

当全息投影的 “计大师” 在园林里侃侃而谈,孩子们戴着 AR 眼镜拼搭古建构件,你是否想过,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竟与四百年前的造园智慧一脉相承?《园冶》作为中国古代造园学的巅峰之作,其核心理念在现代城市建设中,正焕发着全新生命力。一、理念溯源:解码《园冶》的东方智慧“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生态哲学计成笔下的 “天开”,绝非简单照搬自然形态,而是深谙自然系统的运作逻辑。扬州影园便是绝佳例证,设计者巧妙利用城壕洼地,“就地浚湖,因阜筑山”,将原本的烂泥潭,改造成涵虚阁前烟波浩渺的水景,这一神来之笔,正是对水文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