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固废处理 \ 王瑟澜:固废产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转型?

王瑟澜:固废产业如何实现数智化转型?

发布于:2025-07-02 09:30:02 来自:环保工程/固废处理

来源:E20水网固废网

|

作者:汪茵整理

[复制转发]

6 20 日, 2025 (第十二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在上海正式开幕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瑟澜 数智转型 ——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变革 ”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介绍了上海环境近年来 在数 化转型方面 探索 思考 。 


6 20 日, 2025 (第十二届)上海固废热点论坛”在上海正式开幕 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瑟澜 数智转型 ——固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变革 ”为主题进行了分享,介绍了上海环境近年来 在数 化转型方面 探索 思考


王瑟澜

0               1            
产业变革——聚焦数智新模式            

             


         

王瑟澜介绍,当前环境产业存在 增量市场快速萎缩 、规模扩张难以为继、产能溢出无法回避三大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 工程类环保需求逐渐回归常态,行业结构也因此面临调整,从以建设为主转入运营服务为主 并且 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饱和,新建项目的机会减少,存量市场成为企业争夺的主战场, 政策调整方向也从全力进攻进入攻守兼备的状态。环保行业逐渐告别粗放式高速度发展阶段,迈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是必不可缺的环节。近年来,国家层面也多次释放信号推动数智化转型。如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提出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二十大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 2025 年,中央网信办等十部门印发《 2025 年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工作要点》,强调推动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数字技术赋能绿色化转型,发挥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


         

王瑟澜分析,虽然国内目前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积极性较高,但是数智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盲目去干,要和产业自身结合,形成利润与价值。上海环境为了实现数智化转型,正围绕新质生产力,通过无废与低碳两大抓手,夯实高质量管理根基,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布局新兴领域新赛道。


         

但实现数智化转型并非易事,要想成功破局,上海环境认为要从 价值模式创新 运营模式重塑 市场模式迭代三方面 入手。

0               2            
数智赋能:擘画转型新蓝图            

             


         

上海环境以数智大脑为核心,结合固废事业部、危废事业部、水业事业部、环建事业部、生态事业部与上海环境院六大板块以及集团内部各部门,形成了 1+6+N ”模式,推动上海环境集团管理,提升集团管理数智化水平和实现生产经营降本增效。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环境坚持问题导向、价值导向与产品导向,通过以下五方面建设,实现多元数据融合,推进全流程精细化管理,激活管理模式,开拓行业发展新赛道实践。


         

1、数智大脑:重构企业管理的价值引擎


         

王瑟澜表示,环保行业是一个依赖人力的行业,在环保行业应用人工智能就是要把 AI 形成的成果用来减少人工投入与成本。为此, 上海环境构建了 “数智大脑”,包括数据采集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应用中心、数据管理中心等。


         

数智大脑具有四大优势:


         

1 )横向协同。 上海环境以数字化转型为基座,通过跨域资源联动,赋能管理全方位精细化治理与协同效能跃升。具体而言,第一,数智大脑可通过 AI 抓取、分析当日垃圾焚烧厂内的运营状况,将相关数据同步反馈给管理人员,有助于管理人员次日对厂内状况进行调整;第二,上海环境以产值与利润为中心,整合并分析相关数据,有效提升运营水平。这样一来,可将工作效率提升 80% ,沟通成本降低 80% ,使数据实时率达到 100%


         

王瑟澜表示: “上海环境的数智大脑并不堆砌数据,而是按照不同的归属板块与级别对焚烧厂内的数据进行梳理,通过企业微信为运营者进行推送,当遇到异常状况,可发出警报。”



2 )纵向穿透。 据悉, 上海环境探索打造了 “智联守望系统”,通过利用闲置摄像头、地磅与 预先设置好的程序 精准把控车辆进厂和出厂的情况,让整个过程形成开放透明的闭环。 改造后,上海环境可实时掌控一线物流数据,规范物流数据采集,规避物资流失风险,保障出入车辆安全。


         

3 )热点管控。 所谓热点管控 对库存的资金进行优化。 王瑟澜表示,库存资金常出现以下问题: ① 存量库存联动失效过量采购偶有发生;②物资周转率偏高,资金占用量大;③编码规模庞大,存在一物多码情况。


         

针对以上问题,上海环境建立了全链路采购防溢智控体系,构建区域共享机制,降低资金占用,提升库存周转率,还启动物资编码智能化精简工程,减少 40% 编码,从而减缓资金压力。


         

(4) 决策辅助。 上海环境通过构建模型进行辅料投放专题分析,并对经营状况进行预测。辅料专题分析方面,通过对比排放烟气指标与各地排放标准的差值,精准测算可节省的辅料用量,并据此推导辅料理论成本节约空间,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吨垃圾辅料用量减少 1.78% ;经营状况预测方面,基于历史数据趋势与当前指标进度,动态评估年终目标完成情况,对偏差显著的任务触发预警,并直达偏差节点,辅助超前干预。


         

2、固废焚烧一体化智慧管理:双擎驱动的焚烧发电新模式


         

为实现固废焚烧一体化智慧管理,上海环境实行了管理引擎、运行引擎的双擎驱动模式。


         

管理引擎方面 上海环境 对固废焚烧一体化的智慧焚烧 形成了 “行业评价标准 + 集团单厂标准”的综合评价体系



王瑟澜介绍,由于历史、企业性质等原因,上海环境目前有 7 种炉排型号,统一这些炉排型号在技术和经济上有难度。为管理 7 种炉型,上海环境按照“抓大放小”原则进行管理。


         

具体而言,首先将行标、国标要求数字化,动态对标现有未来标准。形成历史数据到质量管理闭环,洞察生产波动,精准锁定根因;其次,对 7 种炉型进行分析适配,让同规模炉型的多维度赛马,实现 AAA 标准匹配及更高要求促进,并且上海环境以降级效益与降本增效为核心目标,进行了敏捷化模块化部署。


         

当前,上海环境构建的这套焚烧厂智慧评价体系已运行一年多,相信随着时间推移,未来,这套评价体系将更加完善,能准确判断各类炉排型号的优缺点。


         

运行引擎方面, 上海环境通过智能料仓、燃烧模型、火线识别与无人排渣装卸实现智慧焚烧一体化。预计产蒸汽效率提升 1-2% ,主蒸汽流量稳定性提升 10-20%  自动投运率达到 90-95%


         

王瑟澜透露,上海环境在智慧焚烧方面发展多年后,当前这套体系可适配多种型号的炉排,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 到了可 推广的阶段。


         

3、医废全流程智慧管理:全链全域管理转型重构新体系


         

据悉, 目前,上海的医废处置能力走在全国前列,已形成 一南一北一岛一中心 的医废处置设施布局, 处置能力超过 400 / 天。


         

针对医废收运处置,上海环境开创了 “云 - - 端”协同的数字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四方面的重点监控:


         

1 )车、箱、人全链管控,构建医疗传染风险的“数字护盾”。王瑟澜用三句话解释这一点:医废要装满箱子,箱子要填满车子,司机能少出车就少出车;


         

(2) 构筑医废电子联单 “数字契约” 体系;


         

(3) 动态调度 —激活收运潜在能量;


         

(4) 连通政务云,落地 “价值共享”试验田。王瑟澜表示,疫情过后,大家逐渐认识到, 医废 疫情息息相关。 为发挥医废在流行病预判方面的价值,上海环境与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达成战略合作,构建 “公共卫生” + “政府服务” + ”固废处置“产业融合新模式。他透露,张文宏团队通过医院污水取样,在去年底提前了 12 天预报新冠将进一步扩散。虽然只提前了 12 天,也给风险防御提供了宝贵的时间,若是结合医废取样分析,那么前端结果将更为精确。


         

基于以上实践,上海环境打造了 城市医废全域全流程数字化解决方案:


         

(1) 智能派单 + 全程调度: 上海环境借鉴机票 “超卖” 机制应用逻辑,通过动态资源调配模型,大大激发收运潜能。实现劳动生产提高 14% ,调度效率提升 20% ,吨收运能耗下降 3% ,节约车辆 20 辆,车辆装箱率提升 7%


         

(2) 数字联单: 收运处置全流程数据留痕,可以追溯管理闭环强化运营合规性,实现政企实时数据共享;


         

(3) 无人化医废处置: 首创 AGV  与机械臂协同上料系统,融合数字孪生与三维感知技术构建全时监管数据交互体系,实现 0 人工接触,避免传染风险。


         

4、 零碳智慧数字园区 — 资源协同构筑绿色发展新机制


         

上海环境通过管理协同、能量协同、业务协同与绿碳协同,形成 “一家”,即一套班子统一管理;“一站”,即统一中央控制室,一站式管理;“一屏”,即集中大屏,一屏观园区;“一减”,即智慧化管理,提效减碳。


         

上海环境 以轻量化投入破解业务痛点 在核心环节嵌入数字化工具 实现业务流与能量流的双向协同增效 构筑了 绿色发展的新机制, 资源化利用率 运行管理效率效益 公众服务体验 得到提升 取得了 运行人员减少 30% 运行成本减少 21% 碳排放量减少 30% 的成效


         

5、 碳管家数字系统 —解锁碳足迹开拓低碳新路径


         

据悉,上海环境的固废碳管家数字化服务具备企业碳盘查功能 IPCC 模块、服务碳足迹计算 LCA 模块与碳资产管理,构建了上海环境碳计算平台,打造企业内固废碳管理新模式,为行业碳足迹计算开拓一条数字化之路,也为郑州航空港提供首个碳核算系统,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固废碳管家数字化服务已成功入选上海市经信委能源双碳领域首批 8 个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场景之一以及中国环卫数字化转型十大典型案例。


03            
驭势未来,共绘生态新图景            

             
         

王瑟澜表示,未来,上海环境将从三方面入手,把握未来数智化发展态势:


         

1、 数赋环境,润物无声: 第一,依靠技术渗透管理全链条,降本提质惠民生,并实现赋能增效;第二,坚持精耕细作,实现同质业务集约统筹, AI 应用深度赋能。


         

2、 数领环境 · 星火成炬 第一,通过融通跨界合作,共筑绿色数字生态圈,实现生态共建;第二,标准立业,提炼可复用的 “上海环境方案”,反哺行业。


         

3、 拥抱变化,着力 三新 聚焦生态协同类项目、技术融合类项目与战略引领类项目,更为重视新能力、新智慧、新产品。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2025-07-07 06:46:0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

9397 条内容 · 18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第三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

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第三轮第四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于2025年5月26日至28日陆续进驻山西、内蒙古、山东、陕西、宁夏5省(区),以及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3家中央企业,于近日全面完成督察进驻阶段工作。 各督察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务大局,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和严的基调,坚持精准科学依法,统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生态环境保护,明确督察方向,把握工作节奏,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把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督察工作的重点,抽查回访群众举报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得到群众的肯定和称赞。坚持动真碰硬,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一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核实一批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问题,坚决反对打着环保幌子搞“一刀切”和问责泛化、简单化以及以问责代替整改。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按照中央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部署要求,不断改进和优化督察流程方法,减少资料调阅、精减谈话范围,轻车简从、直奔一线,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