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盐废水处理项目中膜设备的利用以及盐度的浓缩百分比
一、反渗透(RO)技术
1.常规反渗透
通常将低盐废水(<1%盐度)浓缩至 6%~8%(约60,000–80,000 mg/L)。
2.限制因素:渗透压随盐度升高急剧增加(如11%盐水的渗透压约11.8 MPa),需超高压设备(12 MPa级膜),但成本高昂且易结垢。
3.高盐反渗透(HSRO)
国家能源集团研发的HSRO技术可将盐水浓缩至 14%~16%(140,000–160,000 mg/L),操作压力优化后显著降低能耗。
4.低压高浓缩工艺(OARO类技术)
通过向产水侧注入循环盐水,降低膜两侧浓度差,实现低压下(4~8 MPa)将3%盐水浓缩至 8%~21%。
5.核心创新:分段式设计(3–6段)和盐水回流策略,突破传统渗透压限制。
二、正渗透(FO)技术
依靠渗透压差驱动水分子透过膜进入汲取液,可将盐水浓缩至 14%~15%(如海水淡化浓盐水)。
2.局限:汲取液稀释后渗透压下降,难以实现更高浓缩;需再生汲取液,增加复杂度。
三、膜蒸馏(MD)技术
利用蒸汽压差驱动水蒸气透过疏水膜,可将盐水浓缩至 20%~24%(过饱和状态析出晶体)。
优势:脱盐率>99.9%,低温热源即可驱动(55–65℃)。
挑战:能耗较高(90%能耗用于加热),需解决膜润湿和结垢问题。
一般结合低温蒸发结晶工艺设备使用。
四、组合工艺技术
1.FO-MD组合/+MVR组合
先用FO预浓缩至10–15%,再用MD进一步提浓至 20–24%,综合能耗降低40%以上。
应用:反渗透浓盐水的近零排放处理。
高压反渗透分段增压
串联两级RO系统(一次增压+段间增压泵),将3%盐水浓缩至 15%–18%(浓缩倍率3–5倍)。
五、实际应用中的关键限制因素
1.膜污染与结垢
高盐度下CaSO?、SiO?等易结垢,需阻垢剂或预处理(如超滤)。
微生物滋生和胶体污染可导致通量下降30%以上。
2.经济性与能耗
浓缩至>15%时,传统RO成本骤增(需12 MPa级膜,价格是8 MPa膜的5倍)。
膜蒸馏虽浓缩度高,但热能耗限制了大规模应用。
3.材料创新
微纳超疏水膜(如PVDF纤维膜)可延缓结垢,将工业浓盐水水回收率提升至 80%(对应盐度约24%)1。
不同膜技术浓缩能力对比表
技术类型 |
典型浓缩极限 |
操作压力/温度 |
关键特点 |
适用场景 |
常规反渗透 (RO) |
6–8% |
4–8 MPa |
能耗低,易结垢 |
苦咸水淡化、预浓缩 |
高盐反渗透 (HSRO) |
14–16% |
优化低压 |
国际领先技术,成本低 |
电厂/化工高盐废水 |
正渗透 (FO) |
14–15% |
常压 |
低污染,需汲取液再生 |
预浓缩阶段 |
膜蒸馏 (MD) |
20–24% |
热侧55–65°C,冷侧15–25°C |
可处理过饱和盐水,高能耗 |
高盐废水结晶前浓缩 |
OARO/低压RO |
8–21% |
4–8 MPa |
分段循环设计,突破渗透压限制 |
零排放系统核心工艺 |
FO-MD组合 |
20–24% |
FO常温 + MD加热 |
综合能耗降低40% |
近零排放全流程 |
结论
膜设备的盐浓缩极限从常规RO的8%到MD的24%不等。技术选择需权衡盐度目标、能耗与经济性:
≤16%盐度:优选高盐反渗透(HSRO)或低压高浓缩RO,兼顾效率与成本;
>16%盐度:需膜蒸馏(MD)或其与FO的组合工艺,但需解决热源问题。
未来方向包括开发抗污染疏水膜材料(如微纳结构PVDF)和优化集成工艺,以进一步逼近理论浓缩极限(接近30%)。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65 万条内容 · 1478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揭秘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课程干货一网打尽!你是不是正在为污水处理厂项目设计而发愁?或是作为环保、给排水专业的学生,想多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又或者是打算转行进入这个领域,却不知从何学起?别担心,今天我就要给你介绍一门超实用的课程——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 - 总图工艺设计。 这门课程涵盖了污水处理厂总图工艺设计的方方面面。就拿总平面布置来说,合理的总平面布置就像是给城市规划一个合理的布局。想象一下,如果城市的各个区域分布混乱,那交通、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同样,污水处理厂的总平面布置不合理,后续的处理流程也会大打折扣。课程里会教你如何科学地进行总平面布置,让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更加高效。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膜处理过程中盐浓缩比例的总结,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