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园林景观 \ 景观规划设计 \ 深圳光明虹桥1958生态公园

深圳光明虹桥1958生态公园

发布于:2025-07-01 11:19:01 来自:园林景观/景观规划设计

来源:青年建筑

[复制转发]


光明虹桥 1958生态公园,位于深圳市光明区东部,占地面积约33248平方米。场地原为旧农场,有一条水渠贯穿其中,形成南北两片区,场地内存在一定的高差。由于长期荒废、管理不善,部分区域植被杂乱,建筑垃圾乱倒,场地空旷,临时用作停车场,与周边景观不协调,未能充分发挥其生态和公共服务价值。


 

↑场地改造前现状

↑改造过程记录
↑公园建成后夜景鸟瞰


01.
低干预策略


设计团队对原场地进行实地考察、分析,以“低干预、低维护”为设计原则,对场地改造提出了多个解决方案:


1、利用两边高,中间低的高差地势,通过 开挖洼地、填筑梯田实现土方平衡,优化雨水径流路径;  

2、原场地长期被非法用作停车场,导致地表严重硬化,雨水径流后透水性差,造成大量径流,通过重新覆绿,透水地面铺装,从而减少雨水径流,增加渗透,从而提高场地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  

3、为改善原场地的植 被杂乱、场地空旷问题,场地保留部分大树,改造设计将保留和保护这些大树,增强场地生态稳定性。  

4、采用低冲击的施工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对现有环境的破坏,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公园   以“低干预、低维护”为设计原则
  利用地势重塑地形, 优化雨水径流路径
  通过重新覆绿,提高场地的渗透性和保水能力
  采用低冲击的施工方式,最大程度减少对现有环境的破坏
  场地保留部分大树,增强场地生态稳定性



02.
雨洪探索和实践


对于本项目,设计团队在雨洪管理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1、源头控制:这涉及重塑地形和增强植被覆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雨水径流,促进雨水自然渗入地下。随坡就势进行微地形景观重塑,旨在减少场地径流的量和速度。  

2、过程控制:在雨水流动过程中,将整合各种结构化的雨水管理功能。场地采用可透水铺装,通过下凹地形塑造形成自然的地表径流,公园成为雨水的天然收集和滞留区域, 透水铺地材料促进雨水渗透,架空路网设计改变道路的排水模式,将雨水引导到地面雨水管理系统中,这两项措施减少雨水在路面上的积聚和流失,提高场地生态的可持续性。  

3、管道末端存储:在场地边界,将建造雨水保留池来收集和储存多余的雨水。储存的水可用于灌溉绿地、补充地下水或其他非饮用用途。通过储存和缓慢释放雨水,这些水池可以减轻暴雨事件的影响并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雨水花园将降雨中的雨水收集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促进城市生物多样性,同时延缓排放到排水系统的时间,有助于减轻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降低洪水风险。


重塑地形和增强植被覆盖
形成自然梯级排水系统
  源头控制,减少公园的硬化面积,扩大植物覆盖面积
  雨水花园区演变
场地雨水径流系统
 
过程控制:整合公园的雨水管理 ,雨水花园, 雨季雨水滞留成为池塘  
顺应地形的步道与雨水花园相互融合
人行步道采用 架空的设计, 预留了雨水的径流路径
雨水花园 ,通过层层迂回的径流, 将更清洁的雨水引导到地面雨水管理系统中
场地区域, 透水铺地材料促进雨水渗透
  ↑在保留的现状 林中,以栈桥的形式植入路径
↑细致的设计促进雨水渗透,延缓了地表径流, 减少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场地改造后,虹桥 1958生态艺术公园成为一个开放自由的多样化弹性公共空间,提供灵活多样的活动区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里保留了大量原有树木,新种植各种本地树种,增加绿化覆盖率,从荒废的混凝土实地变成具有多层次绿色景观、令人放松、亲近自然的生态公园。  


  ↑是艺术地形,也是生态公园

 

从荒废的混凝土实地变成具有多层次绿色景观、令人放松、亲近自然的生态公园



03.
多功能生态景观


雨洪管理与景观相结合的雨水花园,旱季是可参与的绿色景观,雨季滞留形成雨水花园,过滤和净化雨水,为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基底,提供湿地体验和教育基地,让人近距离接触自然,成为绿色放松的自然空间。


雨洪管理与景观相结合的雨水花园,旱季是可参与的绿色景观,雨季滞留形成雨水花园


建造横跨场地关键区域的架空栈桥,提供便捷的步行道与景观路线穿行于林中,提升可达性,增加场地景观的多样性。


架空路网设计改变道路的排水模式, 增加场地景观的多样性


利用现有场地的挖方塑造草坪台阶赋予景观层次感,由底部逐渐上升,形成小型观景台;植入流畅曲线的红色装置座椅,与南临虹桥公园相互呼应,宛如起伏的波浪,增强场地的立体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与景观视点。


利用现有场地的挖方塑造草坪台阶赋予景观层次感, 提供多样化的活动空间


儿童游乐区保留了原有树林,巧妙地融合高差与儿童游乐设施。设置有机形态的立体活动平台形成丰富的竖向体验,并设置滑梯、攀爬网、沙池和汀步等游乐设施,为儿童提供亲近自然、参与户外活动的空间。


 

儿童游乐区依托原有树林,打造林上林下的游戏 场地


灵活的大草坪空间,供居民悠闲地进行野餐、放风筝、运动等活动,提升场地的开放感与活力。公园建成以来,已举办多次文体文化、艺术嘉年华活动。  


 

 
↑让公园成为丰富   居民户外悠闲生活的活动场地


04.
重焕生机的土地


场地通过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的改造,吸引了周边的居民,游客与路人进入公园活动,并为社交、亲子、休闲、不定期举办各种的社会活动提供场地。公园通过最少工程量和低冲击开发,实现人的活动与自然环境有机相融。


  顺势而为,因地制宜的有机公园,让土地重焕生机
项目设计图纸

项目详细信息

项目名称 : 深圳光明虹桥 1958 生态公园

完成年份 : 2023  

项目面积 :33200  

项目地点 : 深圳光明区

景观方案设计 : 深圳自组空间  

施工图设计: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客户:深圳市光明区光明街道办  

摄影师 丘文三映,深圳自组空间  

来源:青年建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

25.19 万条内容 · 27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流淌的时光:天津中海 津華玖章

  当城市遇见水岸,风景成为日常的陪伴;当生活遇见水岸,“流淌”似乎是最好的叙事者。流淌不仅是潺潺流水、涓涓细流,亦是时光的诗意。特别是在北方斑驳绚丽的阳光下,流淌的花园能有更多美好畅想。如果纯粹的放大“流淌”这个符号,我们希望这座生活的花园边界都是流动的水。在可触的表皮肌理,刻画的是丝滑灵动与高定艺术,同时也轻声的表述着:我想静静地留在这里等一场时光邂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