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好氧区DO设定上限3.0-4.0mg/L,具体依据是什么?

好氧区DO设定上限3.0-4.0mg/L,具体依据是什么?

发布于:2025-07-01 09:27:01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来源:环保水处理

[复制转发]

在好氧区将溶解氧(DO)设定上限为3.0-4.0 mg/L,这一设定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实际运行经验支持,具体如下:


1. 微生物代谢需求

- 硝化反应: 好氧区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进行硝化反应,即将氨氮(NH??-N)氧化为硝酸盐(NO??)。硝化菌(如亚硝化单胞菌和硝化单胞菌)是自养型微生物,对溶解氧的需求较高。研究表明,当溶解氧浓度低于2 mg/L时,硝化反应速率会显著下降。因此,将DO设定在3.0-4.0 mg/L可以确保硝化反应的高效进行。

- 聚磷菌的好氧吸磷: 在生物除磷过程中,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磷。适宜的溶解氧水平有助于聚磷菌的活性,促进其吸收污水中的溶解性磷酸盐。DO在3.0-4.0 mg/L范围内,可以为聚磷菌提供足够的氧气,从而提高除磷效率。


2. 工艺运行稳定性

- 防止污泥膨胀: 适宜的溶解氧水平可以维持污泥的活性和稳定性,防止污泥膨胀。过低的溶解氧可能导致污泥缺氧,进而引发污泥膨胀等问题。将DO控制在3.0-4.0 mg/L,可以有效避免因缺氧导致的污泥问题。

- 提高系统抗冲击能力: 较高的溶解氧水平可以增强系统的抗冲击能力,使系统在面对进水水质波动时仍能保持稳定的处理效果。


3. 节能与经济性

- 曝气能耗控制: 虽然较高的溶解氧水平有助于微生物的代谢,但过高的DO会增加曝气能耗。将DO设定在3.0-4.0 mg/L,既能满足微生物的代谢需求,又能避免不必要的能耗增加。


4. 实际运行经验

- 行业标准与规范: 根据《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质量控制标准》,好氧池末端的DO宜控制在2 mg/L左右。此外,在实际运行中,许多污水处理厂也将好氧区的DO控制在3.0-4.0 mg/L,以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处理。


综上所述,将好氧区的溶解氧设定在3.0-4.0 mg/L,既能满足微生物的代谢需求,又能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处理,同时兼顾了节能与经济性。这一设定得到了科学研究和实际运行经验的广泛支持。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2025-07-02 05:36: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64 万条内容 · 147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水处理新技术:开启绿色高效新征程

在环境保护的大课题下,污水处理是极为关键的一环。传统污水处理技术能耗高、占地大、效果有限,随着科技发展,一系列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应运而生,为解决水污染问题带来新希望。 生物处理新技术 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 MBR技术将膜分离与生物处理结合,用膜组件替代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膜组件能高效截留活性污泥混合液中的微生物,使出水水质清澈稳定。而且,该技术占地面积小,自动化控制便捷,在小型污水处理设施中应用广泛,可高效处理周边居民生活污水。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