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排水设计阶段的通病汇总及解决措施
一、管线设计不合理
1.常见问题:
管线过长,导致管内流水沉淀、凝固,造成管道堵塞;
管径选择不当,排水能力不足或过剩;
坡度设计不合理,影响排水效率。
2.解决措施:
根据排水需求和地形条件,合理设计污水管线长度,避免过长管线导致的堵塞问题;
根据排水流量和流速要求,合理选择管径和坡度,确保排水顺畅。
二、排水体制选择不当
1.常见问题:
雨污合流,不利于污水处理;
分流制设计不完善,污水接入雨水管网,导致雨水系统污染。
2.解决措施:
新建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体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逐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
在分流制排水系统中,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等措施,控制径流污染。
三、调蓄设施不足
1.常见问题:
传统排水体系依赖“快排”思维,缺乏足够的调蓄空间,在强降雨时容易出现内涝;
源头减排措施不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外排雨水峰值系数不满足当地标准。
雨水口位置不当,下凹式绿地雨水口未采用溢流型雨水口
- 解决措施:
在排水系统末端设置雨水调蓄设施,增加调蓄能力,缓解强降雨时的排水压力;
采用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源头减排措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满足当地标准,降低雨水外排流量不超过市政雨水网接纳能力,使外排雨水峰值系数达标。
雨水口宜设在道路最低处,下凹式绿地雨水口采用溢流型雨水口,其顶面标高应高于周边绿地种植土面20mm以上,并满足蓄水空间容积要求。
四、设计标准滞后
1.常见问题:
部分地区的雨水管网设计标准无法满足当前的排水需求,导致排水系统超负荷运行;
2. 解决措施:
根据地区特点和排水需求,适当提高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确保排水系统能够应对极端天气;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雨水管渠的设计重现期需区分不同区域的重要性。普通地区的重现期通常为1-3年,而重要地区(如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因积水后果严重,需采取更高标准。规范规定重要地区的重现期为3-5年。
五、设施老化与维护不足
1. 常见问题:
部分城市管网服役超30年,结构性缺陷率超15%,降低排水效率;未充分考虑排水系统的维护需求。
2. 解决措施:
定期清理检查井和雨水口,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和检修;建立科学的运维管理标准,配备管道巡检设备。
六、雨水管道出水口设计问题
1 常见问题:
出水口低于水体水位,受水体水位顶托作用,管道内水流速度减小,排水能力减弱,汛期时城区低洼地段易积水。
2. 解决措施:
城市雨水管道入河出水口应高于或等于排放水体的设计水位,可采用减小管道坡度、对管道浅埋进行加固处理、调整城市竖向规划等措施。若出水口已低于排水水位,可在入河口处建设抽升泵站和溢流闸门,汛期使用水泵抽升强行排水。
七、管道质量、使用及衔接问题
1.常见问题:
管道质量差,易出现裂缝、破损、接口开裂等问题;搬运和安装方法不当也会导致类似情况;
管道内易出现淤积和堵塞,多由管内淤积泥沙、垃圾和混凝土块及施工后未及时清理的施工材料造成;
管道接口开裂、漏水多因管道衔接方法不科学。
2. 解决措施:
采购有质监局提供的合格证明和力学实验报告的优质管材,检查外观是否平整,用硬物敲打管壁听响声判断质量,安装前复检质量;
采用质优的接口材料,科学配比并合理施工,接口缝内保持干净,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
根据预期效果选择合适的管道衔接方法。
八、检查井问题
1.常见问题:
检查井设置在机动车道下,车辆反复负荷易导致检查井及周围地面下沉、变形和损坏,引发交通事故,影响行车安全和城市形象。
2.解决措施:
防止井体变形,设计时充分考虑井盖和井身的连接问题,避免检查井周边地面分离;提高检查井的抗压性,施工时确保井口和周围路面齐平,保证行车安全,避免井口受车辆冲击破损。
九、流速问题
1.常见问题:
流速过低导致管道内淤积,影响排水效率;流速过高可能引起管道冲刷和磨损,特别是在弯头和变径处。
2.解决措施: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流速不应低于0.6m/s,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在满流时设计流速不应低于0.75m/s。通过合理选择管径和坡度来控制流速,确保流速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可设置沉泥槽和清淤设施,减少淤积对流速的影响。
十、埋设深度问题
1.常见问题:
埋深不足可能导致管道受外力损伤或冻害;
埋深过大增加工程成本和维护难度;未考虑地质条件,可能导致管道变形或破裂。
2.解决措施:
合理确定埋深,根据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冰冻深度和土壤性质等条件,结合当地埋管经验确定管顶最小覆土深度。
在管顶最大覆土深度超过相应管材承受规定值或最小覆土深度小于规定值时,应采用结构加强管材或采取结构加强措施。
在软土地基或不均匀地基上,宜采用钢带橡胶止水圈结合上下企口式接口形式,增强管道的抗变形能力。
十一、管材选型问题
1.常见问题:
管材选择不当,不适应土壤条件、荷载要求或腐蚀环境;未考虑经济性和施工便利性;管材性能不满足要求,如环刚度、耐腐蚀性等。
2.解决措施: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择管材,根据排水水量、水质、水温、断面尺寸、埋深、管内外压力、地质、抗震设防烈度、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经济指标、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管材。
对于污水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料,接口及附属构筑物应采取防腐措施。确保管材环刚度、环柔度满足设计要求。
十二、检查井选型问题
1.常见问题:
检查井位置不合理,导致维护困难或影响排水效率;检查井结构不稳固,在车行道下的检查井未采用足够承载力的井盖和井座;未设置防坠落装置,存在安全隐患。
2.解决措施:
检查井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位于车行道的检查井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与井座。检查井应安装防坠落装置,以提高安全性。
注意事项:污水、合流管道及湿陷土、膨胀土、流沙地区的雨水管道和附属构筑物应保证其严密性,并应进行严密性试验。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65 万条内容 · 147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市政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好还是高水位运行好?市政污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好还是高水位运行好? 《上海市排水管网低水位运行工作方案》的出台,是上海市在市政排水管网运行管理领域的一次重大革新,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长远的战略意义。笔者简单的分析排水管网高低水位运行的差异。 一、能耗管理差异 调度场景 低水位运行模式 高水位运行模式 日常调度 - 泵站需延长开泵时长,但水流阻力小,依据伯努利方程减少势能损耗,单位能耗降低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汇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