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细节≠收边对齐,细节=理念的终极翻译官!

细节≠收边对齐,细节=理念的终极翻译官!

发布于:2025-06-27 09:33:27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来源:匠山行记

|

作者:匠山

[复制转发]

"

细节 收边对齐,

细节 = 理念的终极翻译官!          


     

细节是什么? ”  许多人误以为是材料的对缝是否整齐,是边角是否干净,是线条是否顺滑。          

在建筑实践中, " 细节 " 不仅仅是尺度缩小后的构造图,也不只是工艺层面的精雕细琢。它更是一种设计观的外化:有的细节来自工业产品思维中对标准的极致把控,有的源自现场的反复推敲与弹性协商,有的则从材料与节点中衍生出新的表达系统。          

本文通过三个风格迥异的建筑案例,探讨三种不同的细节控制策略,如何回应场所、材料与使用的多重变量。

01 静安 APPLE旗舰店/  Foster + Partners 2024

02  景德镇 川上行酒店  / 直向建筑,2024

03 西班牙 多功能文化中心  /  Camps Felip Arquitecturia ,2023



01

静安APPLE旗舰店

Foster + Partners ,2024


▲外部广场

7年、8340万元——苹果在上海静安公园地下这家旗舰店所投入的时间与成本,不仅为了建成一个零售空间,更为了落地一个完整的“产品哲学”。
这家位于上海静安公园地下的旗舰店,是理念与工程之间的共振。从空间结构到构造节点,每一处细节都在“翻译” 苹果一贯的产品逻辑:极致、统一、精准  

▲建筑内部

从广场到剧场:几何秩序的空间基础

苹果静安店入口正对广场,访客通过中央石阶步入双层通高的明亮大厅。设计借用了入口广场的圆形形态,在建筑内部以八根柱撑起同样尺度的圆形结构,如剧场般向四周展开。

主入口面向广场

空间组织紧扣三组核心词汇——放射、对称、细节——并以 工业设计般的流程化思维 将其一一落地。  

▲静安寺苹果B2中庭空间

放射:从排水缝到空间导视

设计以广场为圆心,向四周放射布局不同功能区,边界清晰,逻辑严密。   

▲放射性的室外广场

广场上铺装的放射性分缝不仅保证视觉秩序,其更重要的功能是排水——通过放射线微妙地引导雨水向外汇集,确保即便室内外地坪等高,雨天也不会有积水渗入室内。  

▲广场铺装排水缝

对称:用毫米精度缝合万物

鸟瞰下,苹果店与静安寺沿城市轴线对称布局。而真正令人震撼的,是这种对称延伸到室内的每一寸构造。

▲项目与静安寺鸟瞰图

从广场地面铺装的分缝、内部地面与柱网,到逃生标识、展示桌灯带,再到立面石材与柱子的竖向缝合,而当你抬起头就会发现,甚至连消防喷淋和筒灯的布置点位,都能被一条起始缝线精确对齐。  

▲对齐的分缝

▲定制圆弧整石转角、材料分隔缝

在苹果店里,一条缝,能从脚下延续至天花,从地面划过桌椅、穿过灯具、连接墙面。  

▲天花设备集中布置带

连楼梯扶手的金属固定点,都落在墙砖交接点上。 这种对“缝合精度”的执念,来自工业产品设计中的模具精度原则。

▲扶手安装细节

▲逃生标识安装细节

精度背后:用产品设计思维做建筑

苹果将建筑设计作为产品开发来管理。自2010年起,Apple Store 的空间原型被注册为设计专利,包括玻璃幕墙、长桌比例、照明布置等皆被标准化定义。

换句话说, Apple Store 不只是“可识别”,更是“不可复制”。 每一家旗舰店,都像一次产品迭代。  

▲苹果的设计标准

苹果静安店属于最新的“Vintage D.3”版本,是2015年之后统一设计体系下的旗舰样本,整合了Plaza、Genius Grove、Graphic Panels等模块化功能区。它的每一条分缝、每一个出风口、每一块饰面板,都是对品牌形象的具象表达。

▲苹果的store design gudeline book

苹果用工业精度回应建筑细节的每一个不确定性,把“建筑”当成“产品”来打磨,这正是它“治愈强迫症”的核心所在。  



02

景德镇川上行酒店

直向建筑,2023


▲景仰书院与周边环境
如果说苹果代表了高度标准化的工业逻辑,那么由直向建筑设计的景仰书院,则体现了另一种细节策略:将建筑作为与场地“协商”的过程。在这里, 细节不是被预设,而是 在施工现场逐步生成的

入口下沉折廊

树的起点:构造逻辑从自然生长开始
项目位于景德镇陶溪川旧工业区,是一组嵌入树林中的安静院落。设计从最大程度保留原有大树出发,建筑师在现场精细测绘每一棵树的根系、树冠、枝干,随后据此不断调整边界线、墙体位置与构造尺寸。

▲项目前期阶段对树木的测量与分类

这是一种“手术刀式”的设计策略——不是自上而下“布置”建筑,而是基于树木的现实条件,逐步推演出一个可行、灵活且充满回应性的空间构成。

木回廊二层北侧

驻场建筑师:将“施工现场”变成“设计现场”
为了让设计理念真正落地,直向建筑坚持“与工人一起工作”的策略,安排建筑师长期驻场,与工人、材料和施工环境保持密切互动。
▲施工现场
比如,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建筑师需要临时为树枝支撑、修改模板线型,以避免误伤自然;在胶合木构件安装过程中, 当预制构件与现场枝干发生冲突时,建筑师会像外科医生一样,现场“截断”梁头、削弱椽子,使结构轻巧让步于自然生长

从入口折廊看向木回廊

这使得设计中对细节的把控,不再是图纸上“预设好的答案”,而是一种在建造现场即时调整的过程。

从客房区连廊透过木回廊看向香樟林
可调整系统:轻量结构与材料
景仰书院的木构回廊采用可工厂预制的胶合木构件,以轻量化构造最大限度减少对地面的扰动。但预制不等于刚性:现场构件允许调整,部分梁头、椽子可根据树形随时裁剪、错位或替换。
木回廊与餐厅檐廊
回廊底层的双柱之间,用一个竖向放置的H型钢来提高面外稳定和抗侧刚度,不同于很多类似双木柱中间使用垫木的做法,现在柱间金属构件的退后,就让竖向的线条变得更清晰,也更契合整个庭院视线穿透的感觉。

回廊底层双柱构造细节

还有一些特殊设计的节点,比如二层楼面利用楼梁上反向安装三角形钢插片,提高了节点的抗弯刚度,这些都整个木结构的品质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层楼面 三角形钢插片

除此之外,混凝土结构在抗震缝、连桥、出风口等位置做一些特殊的开缝处理,这对避免局部混凝土构件过强而破坏结构规则性很有帮助。
另外不只在结构的不规则交接部位,一些栏杆扶手也采用了类似的开缝设计语言,这使得之前的力学必要性断开处理成为建筑整体设计的一部分,结构也因此更生动。
混凝土结构开缝细节
混凝土结构开缝细节
防火规范限定下的特殊柱形控制,也转化为一种视觉比例的“节奏感”。

从二层回廊看向香樟林

这些节点构造都并非仅为“施工方便”而生,而是建筑师与结构、法规、美学之间反复斡旋的产物。

木回廊 节点构造
在这里,每一个细节节点都是工地上的临场判断与设计意图的共同产物。


03

西班牙多功能文化中心

Camps Felip Arquitecturia ,2023


项目外观

位于西班牙莱里达的多功能文化中心,由 Camps Felip Arquitecturia 设计,项目改造自20世纪仓库。它的细节控制策略并不依赖流程化图纸或工地调控,而是 从材料自身的逻辑出发 ,构造出一整套自洽系统。

内部空间概览

该项目尊重42年前的砖构仓库结构,增强地基稳定性与保温性能,但不改变原貌。设计以单一材料——本地陶瓷砖/瓦片——涵盖内外表皮,同时保留原有“木制葡萄槽”“屋架结构”“混凝土隔墙”等工业构造特征。

条形陶板

通过“保留+介入”的策略,Camps?Felip 实现文化空间与社区记忆的融合,使建筑成了时间与用途之间的折叠器。

文化中心采用双层立面系统 :外层为穿孔金属百叶与陶瓷砖混合体,内层则是白色木条与隔音材料组合。穿孔百叶在削弱强光照入同时营造光影转换;结合陶瓷砖缝隙,可引导雨水排布,保护内部表皮。

▲墙体大样

设计采用陶土砖面层系统,通过砖饰面与条形陶板提升围护结构的声学性能, 让原仓库的“空洞—回响—沉淀”成为舒适而可调的氛围系统。 这种“隐藏式节点融合”强调整体性,却也让构造工艺显性成为氛围表达的一部分。

饰面砖细部

项目大量使用预制陶瓷模块,贯穿墙体、地坪、吊柜等构造:墙面与地砖相同模块,既作为结构饰面,又承担环境隔断与声学处理任务。瓷块可承压、垂直堆砌,与原仓库承重墙节点形成一体化构造, 构件插入方式兼顾施工简化与防潮排水功能。

模块的统一性让内部空间浑然一体,也成为“材料细节控制”的显性表达。

饰面砖细部

天棚结构与节点处理保留的原木桁架体系上方增加了保温层与金属屋面,木桁架节点保留原貌,木材修复配合结构加固。

加层屋面通过铝合金U型支撑,将新屋面“悬浮”在木桁架之上,中间留有通气层; 桁架与支撑结构间的节能连接细节决定了热桥控制,而内部吊顶则调整保温与声学。

▲屋顶与墙体连接细节

仓库原地面为沉降水泥,改造采用陶瓷自承式地砖系统:自承瓦片可承重、干铺砌于原基面;地砖之间留出2–5?mm缝隙,配合弹性填缝避免热胀与防水;地砖系统承接木槽、原构造巢体节点,形成平滑联结。

屋顶和立面性能得到增强

在这个案例中,细节是一种“再编译”:以材料为语法、构造为句法,重新组织空间、性能与表达之间的关联。



结语  

从细节处,看见建筑的立场。

细节不是建筑的附庸,它是建筑态度的具象呈现。在苹果静安店,细节成为工业哲学的终极表达;在景仰书院,细节是与场地协商的语言工具;而在西班牙的文化中心,细节又化作材料自身逻辑的再编译机制。

这三种路径指向同一个事实:建筑不止于形式与功能,更是一种关于“如何实践”的选择。细节,正是这种选择的最小单元,它揭示出一个建筑师如何组织技术、材料、时间、场地,进而如何理解建筑本身。 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设计,从未止于图纸之上。  

来源:匠山行记,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9 万条内容 · 29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农贸市场设计:美实共融 焕新民生场景

在城市生活中,农贸市场是居民采购食材的日常场所,更是展现城市形象与民生温度的重要窗口。传统农贸市场受限于设计,难以契合现代消费需求,而通过专业设计实现美观与实用的平衡,能让其重焕生机,成为烟火气与品质感兼具的城市配套。实用性是农贸市场设计的根基。科学规划布局尤为关键,不同品类摊位需分区清晰,水产区因腥味、湿度问题,要与其他区域有效隔离,同步做好排水、通风设计;肉类区紧邻熟食区,便于消费者一站式采购。动线设计可采用环形或回字形,引导人流顺畅逛遍市场,避免拥堵与遗漏,通道宽度也需合理,保障人流、物流通行效率,为消费者营造便捷采购环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