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方案设计 \ 绍兴镜湖新区站前配套小学

绍兴镜湖新区站前配套小学

发布于:2025-06-26 09:41:2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方案设计

来源:青年建筑

[复制转发]


 
01.
项目区位与概况

项目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镜湖新区,北距绍兴北站约1.5 公里,为一所 42 班完全小学。项目用地面积约 3.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366㎡,其中地上32678㎡,地下9688㎡,容积率为 0.93。

▲校园概览 ?邵峰


02.
设计挑战与理念

面对用地稀缺、低造价与高品质教育需求的矛盾,以及创造激发交流创新的现代校园空间、突破传统布局刻板印象、营造地域特色校园等一系列设计难点,设计师们深入思考教育建筑的内生逻辑,以教育内核需求为核心,从激发交流与创新、平衡感性与秩序出发,致力于打造复合型、友好型的校园环境。

▲校园鸟瞰 ?邵峰
▲校园街景 ?邵峰


03.
创新设计策略

围绕多元学习场景设计团队提出了“合院、光庭、叠园、游廊” 的设计策略,构建一体化、多维度的基础教育综合体。

▲设计策略 ?TJAD
▲校园入口 ?邵峰
▲整体连贯的连续庭院 ?邵峰

(一)合院:在整体布局上,秉持集约化原则,利用“整体连贯、空间围合” 的连
续庭院,在紧张的用地条件下拓展使用空间。建筑形体连贯转折,围合出多层次庭院,主入口院落、南北不同年级段的书院空间以及空中花园错落有致。收紧的建筑体量自然勾勒出庭院轮廓,景观台阶、弧形报告厅、空中花园等多元场景的植入,赋予每个庭院独特的场所记忆。多层次、分布式的院落空间打破了正式教学与非正式学习的界限,形成泛教学空间体系,契合前沿教育模式对互动性、协作性教学环境的追求。

▲形体生成 ?TJAD
▲建筑围合出多层次庭院 ?邵峰

(二)光庭:校园活力核心校园采用开放庭院与中庭式教学布局相结合的模式,在共享教学区设置的中庭成为校园的活力内核—— 光庭。它如同校园的心脏,为师生高效利用教学设施提供便利,即使面对恶劣天气,也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光庭作为校园的活力内核 ?邵峰

(三)叠园:垂直空间巧利用,叠园策略通过在垂直方向创建多层次“地面”,将报告厅、多功能厅、食堂、图书阅览以及风雨操场等功能巧妙叠加,高效释放室外活动场地。

▲功能分布 ?TJAD
▲在垂直方向创建多层次“地面” ?邵峰

(四)游廊:风雨无阻的联结而游廊则构建起风雨无阻的校园空间体系,底层架空走廊、室外挑廊及公共连廊有机串联各个功能单元。底层架空开放区域既是上下学通道,也是课堂的延伸,可开展各类开放兴趣教学;建筑面向操场一侧的水平向通廊,兼具交通与晨读、观赛等功能,进一步丰富泛教学空间。

▲风雨无阻的走廊设计 ?邵峰


04.
地域特色设计

(一)气候适应性布局在地性设计上,这座校园同样别具匠心。建筑平面采用外廊内廊结合的模式,外廊为主、局部内廊的设计,完美适应绍兴夏热冬冷的气候。气温舒适时,师生可在开敞走廊自由交流;寒冷季节,共享区内廊及中庭则成为温暖的活动场所。

▲建筑平面采用外廊内廊结合的模式 ?TJAD
▲局部内廊的设计 ?邵峰
▲外廊为主的设计 ?邵峰

(二)文脉传承的色彩美学在色彩运用上,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灰色、木色及少量彩色,传承绍兴建筑文脉。同时,建筑遵循绿色三星标准,根植地域气候与使用习俗,在自然通风、采光、保温、隔声及耐候性等方面精心设计,打造绿色生态、舒适宜人的学习环境。

▲以白色为主色调 ?邵峰
▲傍晚的建筑景象 ?邵峰


05.
精致的立面设计

在立面设计上,以真石漆为主要材质,教室单元采用均匀的方窗与条窗,确保室内采光均匀舒适。从整体布局到细节雕琢,镜湖新区站前配套小学都在诠释着现代教育建筑的新范式,为师生们打造出一个充满活力与人文气息的理想校园。

▲立面细部 ?TJAD
▲立面设计 ?邵峰
▲夜景鸟瞰 ?邵峰

 

项目图纸


▲总平面图 ?TJAD
▲一层平面图 ?TJAD
▲二层平面图 ?TJAD
▲三层平面图 ?TJAD
▲五层平面图 ?TJAD

项目名称:镜湖新区站前配套小学    
设计公司: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设计& 完成年份: 2021&2024    
项目负责人:王文胜    
主创及设计团队:建筑:王辉、赵鹏俊、陈亦颢、李增军    
结构:周汉杰、沙全治    
机电:程青、郑剑锋、王恒、曾刚、倪自翀    
景观、室内:王辉、赵鹏俊、陈亦颢    
项目地址:浙江绍兴镜湖新区裕民路、大庆寺路    
建筑面积:42366平方米    
摄影版权:邵峰    
合作方:无    
客户:绍兴市镜湖新区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来源:公众号青年建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方案设计

返回版块

21.09 万条内容 · 29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西藏拉萨“汉藏合璧”的共享院落

01.  市寺同构的场域   自汉晋之后的丝绸之路、公元 641 年文成公主带茶入藏,唐蕃古道、唐宋茶马互市等,古道穿越地缘与斗转星移,借青藏高原东缘的横断山脉地区北高南低的汉藏两族往来的地理空间结构,于八廓的行径中构筑了市集与驿站,形成文化融合的直接传播端口。基于此,以大昭寺为核心的拉萨坛城式环形城市布局不仅承载了藏民的神圣生活足迹。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