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T梁预制场建设中, 台座是决定梁体质量的生命线 。一个合格、稳固、精度达标的台座,直接决定了T梁的几何尺寸、线形控制乃至长期服役性能。其中, 预拱度的精确预留更是核心中的核心 ,它直接抵消梁体在预应力张拉后的反拱效应及运营荷载下的下挠变形,确保成桥线形平顺美观。忽视这一步,后期梁体开裂、线形失控等问题将接踵而至。
地基处理是根基: 台座区域必须彻底清除软弱土层、树根杂物, 原状土压实度必须≥93% 。遇软弱地基(如回填土、淤泥), 务必进行换填或桩基处理 ,换填材料宜选用级配碎石或灰土,分层碾压(每层≤30cm),确保承载力特征值≥150kPa。 处理范围必须超出台座边界至少1米 ,防止边缘沉降引发台座变形。
混凝土基础要可靠: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得低于C25 ,厚度根据地质和荷载计算确定,通常≥30cm。 钢筋网片必须满铺 ,钢筋直径≥12mm,间距≤20cm,保护层厚度严格≥5cm。浇筑时 振捣必须充分、密实 ,表面收光平整, 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
沉降观测点不能少: 台座两端及中部必须设置永久沉降观测点 (如钢筋头),在台座使用前及每生产10片梁后, 必须用水准仪进行沉降观测并记录 。沉降量异常(如超过2mm)必须停工排查处理。
尺寸强度双保障: 台座长度应比T梁设计长度 两端各长50cm以上 ,提供张拉操作空间。宽度严格等于梁底设计宽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 ,确保能承受张拉巨大反力及梁体重量冲击。
预拱度计算与设置:
核心依据: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要求计算预留反拱值。若无明确规定,需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 及梁体理论计算反拱值进行综合确定。 常见30米T梁反拱值范围约15-25mm,40米T梁约20-35mm(跨中最大值),具体以设计复核为准。
设置方法: 采用二次抛物线或圆曲线设置预拱度 。在台座顶面精确放样, 跨中为反拱最高点,向梁端平缓过渡至零 。通常使用水准仪配合钢板(或高强砂浆)垫出所需曲线, 顶面钢板(厚≥6mm)必须与下部结构焊接牢固 ,确保线形平滑无折点。
端部加固是重点: 台座两端各1.5-2米范围是张拉应力集中区 , 必须配置加强钢筋网 (加密、加大直径),必要时增设型钢框架,防止局部压碎开裂。
台面处理与脱模: 台座顶面必须平整、光滑(2米直尺检查高低差≤2mm) ,推荐铺设≥6mm厚镜面不锈钢板或优质水磨石,接缝严密焊接并打磨平整。 两侧必须设置可靠、顺直的橡胶止浆条 ,确保侧模底部密封不漏浆。 台座顶面宜设置合理脱模坡度(约0.1%-0.2%) ,便于梁体起吊移运。
放样与立模: 依据复核无误的预拱度曲线坐标精确放样 ,立模必须牢固, 确保曲线线形精准实现 。模板刚度要足,防止浇筑变形。
钢筋绑扎与预埋: 钢筋位置、间距、保护层必须严格符合设计 。 支座预埋钢板、吊装孔预埋件等位置、标高、水平度必须精确控制 (误差≤2mm), 焊接必须牢固 。
混凝土浇筑与收面: 沿台座长度方向分段、分层连续浇筑 ,振捣均匀密实, 尤其预埋件下方及端部要加强振捣 。 顶面收光抹平是最后一道关键工序 ,必须精细操作,确保符合预拱曲线及平整度要求。
养护与拆模: 浇筑完成后立即覆盖保湿养护 (宜采用土工布+自动喷淋), 养护时间≥14天 。 侧模拆除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 ,避免损伤棱角。 拆模后检查台座表面及线形,不合格处必须及时修补 。
验收标准: 强度达标(≥C30); 顶面平整度(≤2mm/2m) ; 长度、宽度、预拱度曲线偏差(≤±3mm) ; 沉降观测数据稳定 ;钢板接缝平整密实;止浆条完好有效。
使用要点: 每次浇筑前彻底清理台座表面 ,均匀涂刷优质脱模剂(推荐水性或乳化油类)。 吊移T梁时严禁碰撞台座 。 定期(每周)检查沉降及台座表面状况 。
台座预拱度预留绝非简单的“垫高一点”,它是基于精确计算、严格工艺的系统工程。从地基验收到混凝土收面,每一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埋下梁体开裂、线形不良的祸根。 牢牢抓住地基稳定、尺寸精准、曲线光滑、端部坚固、台面平整这五大核心,辅以严谨的过程控制和维护,才能为生产出优质耐久的T梁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施工
返回版块65.91 万条内容 · 1617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