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桥梁工程 \ 接地装备正向智能化与工程化方向升级

接地装备正向智能化与工程化方向升级

发布于:2025-06-19 10:35:19 来自:道路桥梁/桥梁工程 [复制转发]

JDX-01

随着电力系统安全标准不断提升,以及智能运维趋势的加速推进,传统的接地装备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由最初的手动接地钳、接地线逐步演进为可移动、模块化、智能化的接地小车和接地装置系统,如今,“智能接地”与“工程标准化”已成为接地装备发展的核心方向。

电力系统运维作业中,接地是保障作业人员与设备安全的首要措施。传统接地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痛点:

1、误接地/漏接地风险高

2、人工操作繁琐,效率低

3、接地状态不可视、不可监控

4、设备兼容性差、标准化程度低

随着变电站无人值守、输电线路智能巡检等技术逐渐普及,接地装备的智能化、可视化、远程管理能力成为新的必然需求。

近年来,多家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在接地装备领域投入研发,推出了多款具备智能感应与远程监测功能的接地产品:

智能接地小车典型功能包括:

1、自动验电+报警联动系统:设备接触电源后自动判断电压是否为零,防止误接地;

2、位置识别与扫码匹配:每一组接地点匹配二维码或RFID,实现设备身份认证;

3、实时数据上传:接地状态、接触电阻、电流变化上传至调度或云平台;

4、远程开合控制:可由集控中心远程发出接地/撤地指令,提升突发故障处理效率。

未来的接地系统将接入调度中心,成为电网监测体系中的一环,具备“全网接地状态一目了然”的能力。从室外箱变到轨道交通,从光伏电站到数据中心,不同环境下将形成一整套定制化接地解决方案。接地将不仅限于机械动作,更将与一次设备断路器、操作票系统、巡检机器人等联动,提高全流程闭环安全性。对制造企业而言,谁能率先布局智能接地,谁就能在智能电网和智慧运维的未来中占据一席之地。引入智能接地装备,不仅是合规与效率的提升,更是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最坚实的保障。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

19.43 万条内容 · 64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低碳低影响的更新建造新模式——城市高架快速路更新关键技术

上海内环高架是上海最早建设的城市快速路,也是国内最早建成高架快速路系统,素有“中国高架第一环”之称。它全长47.7km,标准段宽度18m,双向4至5车道,自1994年通车至今,已服役近30年,存在结构设施老化、运行压力激增、智能化设备和环境景观效果相对落后等痛点,专项维修费用近年呈逐年快速增加趋势。 “内环年轻化”项目作为上海城市基础设施更新的标杆性示范工程,以“人民城市”共建共享理念,创新性地推出了城市基础设施低影响更新建造的新模式,结合机械化、装配化、智能化等技术,提出快速构件修复、整体更新及拓宽改造等成套解决方案。本文以上海“内环年轻化”项目为例,对城市高架快速路更新关键技术予以说明,希望为后续城市高架的更新提供可借鉴的范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