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轨道交通 \ 济南轨道交通【披彩衣-彩色ETFE】

济南轨道交通【披彩衣-彩色ETFE】

发布于:2025-06-19 09:36:19 来自:道路桥梁/轨道交通 [复制转发]

 

这里有“美丽”的车站: 阳光透过色彩斑斓的膜结构,洒在这座高架站,与“彩龙路”相呼应,GRC幕墙面板设计还融入了龙山文化,随手一拍都别有景致。

这里也有“绿色”的车站: 清水混凝土的装修传递着简约的工业风,打造出了“会呼吸”的车站。

这里更有“创新”的车站: 预制叠合技术让地铁车站施工像“搭积木”一样有着创新的体验,“永临一体”技术也让8号线吸引了国内众多专家和业内人士的目光。


             
走在这样的车站,济南交通发展投资公司8号线项目副经理孙捷城有满满的自豪感。     6月8日,8号线开始全线动车调试,年底将迎来通车运营目标。回想8号线建设之路,孙捷城对每一项创新技术如数家珍,“永临一体”技术的前瞻理念、膜结构的轻盈美学、装配式施工的工业智慧……在地铁建设的钢筋混凝土丛林中,他给自己立的目标是做8号线的“绿色建造师”。  
 
 
 
图片      

 “永临一体”的绿色革命 

图片      

传统深基坑支护方案是把钻孔灌注桩作为临时支护,后期将被废弃;混凝土支撑拆除后将变成无人问津的建筑垃圾;资源浪费多、质量难保证、桩头切除易产生噪音、扬尘……

“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让临时结构和永久结构融合成为一体?”在8号线的绿色革命中,孙捷城是坚定的践行者,有些数字已经刻进他的脑海:“永临一体绿色建造技术的优势,一个230米的标准车站,可以节省钢材约450吨,节省混凝土约4300吨,综合换算,节约碳排放量约3400吨,节省造价约1500万元,节约工期大概两个月。”

图片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文件,支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济南轨道交通集团积极开展地铁车站绿色装配技术研究,创新发明了永临一体预制叠合地下车站绿色建造体系。

孙捷城介绍,这项技术的核心在于“四重创新”:预制肋叠合墙像乐高积木般精准拼接;预制叠合顶板及中板实现“空中拼图”;预制芯叠合柱承载起绿色建筑的脊梁;主体结构与内部装修的“一次成型”避免了重复施工。

20240601围子山站封顶视频 无字幕.mp4_20250617_152835.727 拷贝 2.jpg  

在8号线青年政治学院站(均为工程名)、围子山站建设中,采用了“永临一体”和“预制叠合”两项绿色建造理念,车站建设就像“搭积木”,将车站支护结构及主体结构的各部分在工厂预制生产后,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最终完成地下车站建设。

孙捷城对2024年8底的一场观摩研讨会印象深刻,济南轨道交通集团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指导下,联合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轨道交通学会,在济南召开永临一体预制叠合地下车站示范工程观摩暨轨道交通绿色建造技术研讨会,全国400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济南轨道交通8号线现场观摩,对永临一体预制叠合绿色建造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

图片      

 无处不在的“微创新” 

图片      

“永临一体”不是一句理论话,在施工现场,孙捷城也时时都能发现创新点。

超大尺寸、工厂高精度预制、结构功能一体化还能实现“免拆”……这种超大预制拼装免拆模板也是孙捷城在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永临一体”理念下的又一实践应用。

“厚度仅10毫米,超大超薄,用超高性能混凝土在工厂内预制超大尺寸模板,与地下结构后浇混凝土侧墙紧密结合,形成永临一体的复合型侧墙结构,其表面平整度及外观效果远超传统现浇侧墙,实现侧墙免拆模、免装修。”孙捷城说,这种超大预制拼装免拆模板将助推8号线的高标准建设,也为建筑行业向工业化、绿色化、集约化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选方案。

类似这样的“微创新”,在8号线建设中比比皆是:优化连续梁跨度避开燃气管线,节省迁改费用400余万元;优化主变电站基础型式,节省工程造价100余万元;优化联络通道加固方式,加快施工效率……

20250531洪家河西站GRC.mp4_20250617_162730.525 拷贝.jpg  

GRC幕墙也是8号线的创新之举,全线11座高架站中,8座采用GRC幕墙,其大规模应用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也属少见。孙捷城说,GRC就是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缩写,这不是普通的混凝土,而是加入了抗碱玻璃纤维,强度高、韧性好,还能做出各种造型。通俗来说就是给高架车站穿了一层“绿色低碳外衣”,自带“轻量科技+绿色基因”。

据了解,这种厚度仅25毫米的“混凝土轻纱”,比传统幕墙减重84%,单座车站减少碳排放量约266吨。在外观造型方面,GRC幕墙深窗套仿制龙山文化肌理,夜晚灯光亮起时,整座车站宛如“穿越千年的光影诗行”。

图片      

“小发明”解决“大难题”

图片      
图片  

“技术创新既要推动产业发展,更要服务社会民生。” 孙捷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工程建设中,他直面群众的急难愁盼,用技术创新破解民生难题。面对旋挖钻施工的噪音扰民问题,他引入集束式反循环气动潜孔锤,研发3种新型取土器,从源头消除噪音污染。

“工程中的小发明、小革新往往也能取得很有益的效果,可能会解决民生问题,我们也应该重视并做好它。”孙捷城说。扎根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一线9年有余,孙捷城围绕解决工程建设突出难题,依托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丰富的科研资源,与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开展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形成了盾构穿越复杂环境、车站预制叠合结构、地铁绿色建设技术等20余项创新技术,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项,主编参编省级标准6项,参编著作4部,荣获省市级荣誉称号及科技奖项20余项。他说,“集团搭建的省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等创新平台,都为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了难得的时机和平台。”

图片  
 

阳光透过彩龙路站的膜结构洒进来,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在诉说这座“会呼吸的车站”的绿色故事。“轨道交通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做技术创新的践行者。”孙捷城也在对这座城市深情告白: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中,做一个“绿色建造师”。

通讯员:交投公司

编辑:筱明

校审:世锋

审核:志强

出品: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融媒体中心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济南轨道交通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轨道交通

返回版块

1.02 万条内容 · 126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顶轨器和夹轨器是同一种设备吗

顶轨器和夹轨器随让都用于铁路轨道的固定和稳定,但是他们在功能和用途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并非同一种设备。顶轨器主要起到支撑和固定轨道的作用,而夹轨器则通过夹持力保持轨道的稳定。 顶轨器是一种用于支撑和固定铁路轨道的设备,通常安装在轨道下方,通过承受轨道和列车的重量来保持轨道的稳定。顶轨器的作用是分散轨道受到的压力,防止轨道因承受过大的重量而发生变形或移位。在铁路建设和维护中,顶轨器的选择和安装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计算和设计,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地支撑轨道,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