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月,在望不尽的绿意中,六五环境日如期而至。6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2024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24年以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水平,居全国前列。
在贵州,绿色故事和年轮一起延续。多年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17.6万平方公里的山水尽显绿意,养育万物栖息,恩泽人类生存与发展。
今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窥一斑而知全貌,从三个缩影看贵州如何以先行之姿,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以发展“含绿量”提升增长“含金量”,展现山清水秀、绿色低碳的美丽贵州新风采,为美丽中国建设绘就黔贵绿美画卷。
“2024年,全省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3266.14万吨,综合利用量为8838.25万吨,处置量为1880.72万吨;全省危险废物(不含医疗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约358.94万吨/年,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能力13.10万吨/年。”
——《2024年贵州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在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现场,每天都有挖掘机来回穿梭作业。
“这个项目于今年2月底启动,预计明年年中完成1号场地施工,届时可消纳约100.2万吨煤矸石,能让我们安心生产,无后顾之忧。”项目业主贵州发耳煤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广伟介绍,公司现有煤矸石堆场库容已至极限,去年8月堆场闭库后,新产生的煤矸石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
六盘水市水城区杨梅片区煤矸石填沟造地综合利用试点示范项目效果图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认为,填沟造地是基于我省省情、符合我省实际、综合利用量最大且理想的办法。
2024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联合6部门发布《贵州省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技术指南(试行)》,在六盘水市、毕节市实施第一批6个煤矸石填沟造地试点示范项目,拟消纳煤矸石约1300万吨。
“将煤矸石用于生态恢复治理、土地整治等填沟活动,在优先恢复为原有土地类型基础上,开展后续生态恢复和土地利用,通过造林碳汇、土地资源指标交易等方式实现价值转化,不断拓宽‘两山’转化路径。”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处副处长张明介绍。
九龙湖“帷幕法”“生化法”治理工程
减量化消除存量、无害化修复环境、资源化综合利用……贵州持续推进磷石膏、赤泥、粉煤灰、锰渣、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和技术攻关,强化环境风险防控、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我省大力实施“富矿精开”战略提供保障和支撑。
2024年,全省生态修复消纳磷石膏721万吨,占全部消纳量的61%,生态修复已成为磷石膏规模化消纳的重要途径;推进实施清镇市莲花寺村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遵义铝业赤泥土壤化边坡治理与基干土制备等项目,拟消纳赤泥约20万吨,逐步拓宽赤泥综合利用场景;建成“焙烧法”“水洗法”锰渣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项目,实现年处理锰渣160万吨,锰渣无害化技术取得突破……
一个个竞相涌现的鲜活案例,撕下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负面标签”,将磷石膏的灰白山脉、锰渣的墨色深坑、煤矸石的黑色荒原等不断开垦为资源的沃野,贵州以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增长“含金量”。
来源: 贵州日报 。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固废处理
返回版块9386 条内容 · 18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构建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垃圾年产生量高达20多亿吨,部分建筑垃圾缺少利用处置空间,违法违规倾倒问题仍时有发生。记者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治理的意见》已于近日发布。意见要解决什么问题?有哪些亮点内容?如何落实?6月10日,围绕这些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解。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