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海湾大桥 效果图
项目名片
姓名 : 平陆运河桥梁9标金海湾大桥
生日 : 在建
籍贯 : 广西
长度 : 191m
类型 : 钢管混凝土哑铃型系杆拱桥
特点 : 金海湾大桥为哑铃型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大桥拱肋吊装采用“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施工”
建设单位 : 广西平陆运河建设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 :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金海湾大桥 主桥采用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主跨191m,计算跨径180m。桥面按分幅布置,横断面布置为:2×(3.0m人行道+2.9m 拱肋保护区+0.5m护栏+3.5m非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0.5m护栏+2.3m拱肋保护区+1.1m检修道)+0.5m 分隔栏=51.1m。
独特&创新之处
1
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施工控制技术
项目拱肋吊装期间,全过程采用路桥集团自主研发的“扣索一次张拉计算方法”和“连续索非线性滑移计算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扣索力计算以及索道计算精度差的问题,确保了拱肋高精度合龙。
▲ 扣索一次张拉计算方法
2
格子梁双锚头协同调控安装技术
基于无应力状态法理论,项目采用格子梁双锚头协同调控安装技术,突破了传统吊杆张拉工艺束缚。该法通过调节上、下锚头拔出量以吊杆无应力长度控制格子梁安装标高,全过程无需张拉吊杆,有效节约了施工周期。
▲ 格子梁挂索上锚头控制
3
装配式重型钢管塔架
缆索吊装系统扣锚合一塔架采用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装配式重型钢管塔架创新方案。该塔架基于4×4.9m标准化模数单元设计,通过模块化组合可快速完成塔架延展或缩进式重构,实现不同桥梁跨径自适应调节。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桁式结构体系通过多向节点连接技术,形成三维立体受力网络,使塔架各部分协同受力,有效分散了外部荷载,从而确保了塔架整体的强度与稳定性,为缆索吊装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了坚实可靠基础。
▲ 装配式重型钢管塔架
4
BIM技术的运用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充分运用BIM技术对缆索系统安装、拱肋吊装以及桥面格子梁安装等一系列关键工序与工艺展开全方位、精细化的方案模拟与交底工作。通过构建高度逼真的三维模型,将施工流程、技术要点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直观呈现,让施工人员能够提前熟悉施工全貌,精准把握操作细节,为实际施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 BIM技术的运用
5
数字化手段赋能施工
项目通过主航道运输智能辅助系统平台、安装智慧工地平台、智慧安全帽、TS60测量机器人等信息化手段,管控桥梁施工过程中将各类现象数据化、具象化,为精准、高效开展桥梁施工提供可靠决策依据。
▲ 主航道运输智能辅助系统平台
▲ 智慧工地平台
▲ 测量机器人
▲ 智慧安全帽
经济社会意义
平陆运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通江达海的运河工程,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和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广西所盼、桂运所系、江海联运、山海协同的重大项目,对推动广西及西南地区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金海湾大桥是平陆运河跨线桥梁之一,位于钦州市钦南区,大桥建成后,既可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城市面貌,又能打通钦州市“血脉”,助推城市经济发展。
稿件支持
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来源:桥梁视界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桥梁工程
返回版块19.43 万条内容 · 64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新旧结构传力巧“牵手”——大跨桥梁拼宽技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汽车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一些早期建成的公路交通量日渐饱和,行车拥堵、服务能力下降,极大地制约了物畅其流、增加了行车能源消耗,急需通过改扩建提高通行能力。状况较好的桥梁进行拼宽,可有效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改扩建方案。既有桥梁,特别是刚构桥、斜拉桥等大跨桥梁是改扩建中的重难点,极具挑战性。另外,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新型无黏预应力筋等轻质高强“新材料”、混凝土水力切割“新工艺”等“四新”技术的发展,为大跨桥梁拼宽提供了有利条件。本文综合开展世界首座驮架式拼宽混凝土斜拉桥设计工作时所进行的大跨桥梁拼宽技术调研及针对性的研发工作,根据拼宽形式及采用的“四新”技术,总结归纳为刚构桥变高托底式钢结构拼宽、刚构桥等高托底式UHPC拼宽、组合梁斜拉桥拉吊式钢结构拼宽、混凝土斜拉桥驮架式钢结构拼宽等四种大跨桥梁拼宽技术,结合工程案例简要介绍,供类似结构参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