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初, 电影《粗野派》斩获奥斯卡最佳男主、摄影与配乐三项大奖,极佳的视觉审美将“粗野主义”重新搬上台面。
粗野主义在时代的流转中重塑了 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 ,它以一种直白、坚固的姿态 迎接挑战 ,回应了局势的动荡,成为时代的反思与表达,最终屹立不倒。
坐落在伦敦金融城中心的巴比肯住区,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描述为“世界的现代奇迹之一” ,是 战后城市重建 中的 一个象征性建筑。
作为粗野主义的代表, 巴比肯住区不仅仅是建筑的集合体,还是 坚固的集体理想家园,它承载着战后城市重建的希望与理想。
巴比肯中心以其复杂的结构和大规模的混凝土外立面,表达了对 社会功能性与集体生活 的关注。
这里不仅提供了高密度的居住空间,还通过其文化设施和公共空间,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 现代都市社区 。
巴比肯中心使用大量混凝土,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永恒感。它的外观不加修饰,既展现了粗犷的美学,也象征着城市重建中的坚韧力量。
面对战后社会的动荡与不确定性,巴比肯中心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承载着当时社会对 稳定和秩序 的渴求。
昌迪加尔作为印度独立后新建的首都,既需要满足区域内的物流运输需求,又要成为向世界宣告新时代印度 现代、繁荣、独立形象 的象征。
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深受现代主义影响,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也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昌迪加尔首府建筑群变成了柯布的现代主义和粗野主义的交织。
1950年底,柯布介入昌迪加尔项目,除对美国规划师梅耶制定的总体规划进行调整之外,柯布的主要职责是 首府广场建筑群 的设计。
在首次印度之旅现场绘制的草图中,柯布已经明确了建筑群的空间概念,以及每个建筑单体的性格特征。以巍峨的喜马拉雅山为背景,整个建筑群的轮廓线构成一种独特的韵律。
▲秘书处大楼
在昌迪加尔,混凝土不仅仅是材料的运用,更是对 地区文化、气候 的适应与回应。
波士顿的公民领袖们渴望建造一座体现透明度、现代性和民主政府开放性的市政厅。
1962 年,一场国际设计竞赛为 Kallmann, McKinnell, & Knowles 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公司提供了舞台,让他们 重新定义波士顿的建筑身份 。
他们的获奖设计对政府建筑进行了大胆的诠释--一种粗野主义的结构,它打破了传统,用混凝土体现了一种未经过滤的、强大的市政存在。
波士顿市政厅的空间组织反映了公民等级制度。低层向公众开放,其设计让人感觉容易接近和亲切,大面积的开放区域唤起了开放感和民主参与感。
与此相反,上层则是行政办公室,这种分层设计暗示了市政透明度和结构秩序。建筑师利用这种空间组织来表达有关治理的信息,明确区分建筑的公共功能和官僚功能。
这种设计选择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波士顿市政厅旨在具体体现市政的透明度和秩序。其大胆、毫不妥协的形式摒弃了通常掩盖政府建筑的华丽装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既坚固又接地气的结构。
其大规模的混凝土结构、几何化的外形和不加修饰的表面,使它成为波士顿城市中的一个显眼标志。
尽管市政厅的设计曾遭到激烈的争议,但它无疑展示了粗野主义对功能性和民主空间的强烈表达。
它的设计突破了传统政府建筑的庄严外观,强调了市民参与与透明度。通过混凝土的使用,市政厅不仅体现了建筑的功能性,还突出了在公共空间中,建筑如何促进社会互动和民众对权力机构的关注与反思。
“山脉和岩石这样的具体事物的固有法则定义了他们,他们什么也不象征,他们不传达任何讯息,他们只是单纯的存在着。”
粗野派建筑“只关道德,无关美学”,避免对建筑的精确描述,但保存建筑生命力,粗野派不仅是建筑术语,也是哲学理念:简单、诚实、功能,只为目的、居住者和位置服务。
正如 《粗野派》电影结尾的 1980 年威尼斯双年展上,拉斯洛·托斯的侄女在宣读伯父的获奖感言中 提到他的建筑像一台没有拥有多于零件的机器——“拥有一种稳定的核心,一种硬核粗犷的美,一种将他们当地居民的感知原原本本引入这个世界的方式” 。
“不问过程,只看目的”,正是粗野派建筑理念,以最原始的方式,为功能和目的服务。
在巴比肯中心的战后精神家园、昌迪加尔的文化身份表达以及波士顿市政厅的民主功能中,我们看到了粗野主义如何用混凝土构筑起 城市与社会的精神支柱 。
尽管曾被斥为 “ 丑陋的怪物 ” ,这些建筑至今依然屹立不倒,成为现代城市的一部分。
正如《粗野派》中的台词所言,粗野主义建筑所承载的,不仅是物理上的坚固,更是时代的精神烙印。
结语
在今日快节奏、精致包装的消费社会中,粗野主义所代表的混凝土质感和原始美学,提供了一个停顿与反思的空间。
它以其粗犷、坚固的形态提醒我们,在数字化和视觉化主导的时代,真正的美学革命往往源于那些未经修饰、未曾驯化的力量。粗野主义的建筑语言不仅仅是对形式的挑战,更是对社会变革与历史记忆的深刻回应。
粗野主义像一种独特的反叛语言,它的 坚韧、纯粹和真诚,让我们在喧嚣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审视建筑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对粗野主义建筑的重新审视,我们或许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找到一份属于建筑、属于社会、属于我们自己的坚韧与力量,感知到那些未被打磨的、最真实的美学价值。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13.61 万条内容 · 20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从飘带公园到文化聚落,淄博现象级地标项目诞生记!在当代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如何打造既承载历史记忆又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公共空间? 今天,带您走进由JSTUDIO打造的淄博两大标杆项目——金带公园与齐盛里 ▲ 总体鸟瞰图 金带公园 如丝绸般蜿蜒舒展,将历史织进流动的风景; 齐盛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