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城市遗产保护强调将历史城镇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保护城镇历史空间的同时,促进其发展并适应现代生活。依靠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城市遗产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系统性保护和积极有效的维护管理。
作者 | 张松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副主任委员、名城分会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中心已有数千年历史。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 城市遗产是数代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是公共历史在空间上的积淀,理应是人民的共有遗产、市民的共同财富。 城市遗产保护强调将历史城镇的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在保护城镇历史空间的同时,促进其发展并适应现代生活。
丽江。张松摄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 的城市特色主要表现在“天人合一”的古城风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景观。保护中求发展、发展中守特色,是丽江的城市发展理念。丽江的保护既包括自然山水环境,也有人文历史风貌,还有多民族的美好和谐生活。丽江的区位优势并不明显,却成为人气旺盛的旅游目的地,反映了中国特色名城保护实践的探索成果,也证明了保护就是发展理念的科学与先进。
扬州古城内的 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 明清时代形成的鱼骨状街巷构成了活着的社区遗产。10多年来,街道基层政府主导推进“自下而上”的保护方式,以历史环境保护为线索,依靠原住居民开展社区治理。通过保护更新行动,老房子老院落得以修缮,社区生活的原真性得到保护,实现了以百姓幸福生活为目标的基层民主治理。仁丰里社区治理实践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一处生动注脚。
无论丽江城市保护还是扬州街区的微更新,都是城市遗产“共有、共保、共享”的实践案例。 城市遗产是构成人们共同身份的基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只保护管理城市里具有重大意义的单体建筑遗产,也要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地段实施整体性保护更新。整体性,包括了政策、制度、资金、技术以及公众的参与。因此, 依靠广大市民的共同参与,城市遗产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系统性保护和积极有效的维护管理。
文化积淀和差异性是城市的活力所在。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时,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生活需求,保留他们的文化和生活习俗。也要注意避免雷同,把地区的区位特征、历史空间特色、地域文化特色研究透彻,与民众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有机衔接。
历史城区是有人生活居住的城市社区,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成果必须惠及民生,促进经济发展,这样才能成为充满烟火气的、活着的遗产。
本文来源:《人民日报》 (2025年04月26日 第06版)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城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15.4 万条内容 · 24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湿城共荣,“深” 生不息,深圳发布湿地保护规划导读 为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的新要求,系统推进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国际湿地城市和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近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发展局联合印发实施《深圳市湿地保护规划(2025—2035年)》(简称《规划》)。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肩,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之源,是净化水质的地球之肾,是防灾减灾的海岸卫士,是最高效的碳储库,是最丰富的物种基因库,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