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道路桥梁 \ 隧道工程 \ “旧隧换新颜”丨上海首条沉管法特大型越江隧道“重磅回归”

“旧隧换新颜”丨上海首条沉管法特大型越江隧道“重磅回归”

发布于:2025-03-28 13:49:28 来自:道路桥梁/隧道工程

来源:隧道网

[复制转发]


经过为期一年的施工        
上海外环隧道
于3月22日零时        
正式恢复交通

 

外环隧道于2003年建成通车,是上海首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特大型越江隧道。2024年3月,运营超过20年的外环隧道正式启动大修工程。          


            

大修工程施工内容涉及隧道结构加固、沉管段接头改造、结构裂缝和渗漏治理、路面维修、设备系统更新等。          




     

     
创新工艺助力隧道加固      

1)针对长736m的沉管隧道主体,基于端钢壳激光定位与结构动态监测,创新构建了三重止水防御体系,突破性研发“内置式接头修复加固技术”,显著提升接头耐久性。

     


2)通过新型堵漏材料结合内贴钢板等技术修复结构裂缝与渗漏,升级隧道结构安全韧性。

     
     


3)采用具有高抗车辙和抗水损害功能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将原路面结构优化为三层“夹心”结构,提升路面承载力。      

     
     




     
绿色低碳赋能精细管理      

1)针对老旧钢结构除锈难题,采用激光清洗技术,避免传统机械打磨产生的扬尘污染,扬尘减少90%。


2)循环处理利用5万吨建筑废料,实现100%资源化利用;


3)升级机电系统,实现对设备用能的精细统计与管理,同时全线升级1568套LED智能调光灯具,预计全年可节电240万千瓦时。


4)采用高压水射流机器人,提升无尘化改造9公里防撞墙的效率。



     
数智大脑精准“把脉”隧道病害      

1)搭建“数智大脑”,采用三维激光扫描、BIM模型等技术精准“把脉”隧道病害。


2)创新打造智慧施工技术平台,动态掌握关键施工指标数据,实现可视化模拟施工。




外环隧道大修后,车辆限速由大修前的50公里/时调整至60公里/时,并设置了相应的客货分道及可变车道。机电设备均完成系统性升级,还增设了智能排水泵、暗埋段全线水喷雾系统,进一步强化防汛及消防保障。


3月22日零时

大修后的外环隧道

以更硬核的“身躯”

更智慧的“大脑”

逆龄生长 焕新回归





     

综合整理自 隧道股份、 隧道连接你我、 东方网 等微信公众号


       

         

延伸阅读              

外环隧道为什么采用沉管法施工?              

自1970年7月1日黄浦江上第一条隧道——打浦路越江隧道通车以来,穿越黄浦江的道路隧道,包括延安东路隧道及复线隧道、大连路隧道和复兴路隧道,均采用盾构法施工。          
然而,外环沉管隧道有通行集装箱运输卡车及8车道的要求,如继续采用盾构法方案,即使采用相当于0.5倍隧道直径的江中覆土深度与西端同济路立交仍无法连接,同时还存在大直径盾构施工占地面积较大的缺陷。          
通过1994年以来工程的各阶段方案比选和专家评审,上海市政府、原国家经委批准了以8车道隧道规模建造,上海外环沉管隧道油然而生。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隧道工程

返回版块

2.95 万条内容 · 27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高原铁路隧道智能化监测:守护地下安全,赋能智慧建设!

    来源:升拓检测 荐读:微土木人,欢迎投稿!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