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水利工程 \ 水利工程资料库 \ 董铺水库的前世今生

董铺水库的前世今生

发布于:2025-02-28 11:57:28 来自:水利工程/水利工程资料库 [复制转发]

董铺水库位于合肥市西北部,这座水库不仅以其大库容量拦截洪峰,守卫着合肥市区的安全,更以其优质水源向市区供水,被亲切地称为“合肥人的大水缸”。“吃水不忘挖井人”,当年水库兴建过程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安徽省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一同探寻董铺水库的前世今生。


董铺水库(资料图片)


洪水频发

迫使建库工程上马


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它为城市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对繁荣城乡经济有一定促进作用,但频繁的水患又给人们带来了灾难。近百年来,即出现了1849年、1931年、1952年和1954年等多次特大水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解决合肥市的洪涝灾害问题,1952年,安徽省和合肥市便着手规划合肥市防洪工程。而1954年遭遇的那场百年一遇的大水,直接催生了董铺水库的兴建。


1954年春夏,江淮地区普降暴雨,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水,合肥地区更是受灾严重。在《合肥市志》中,对这场特大洪水有着这样的记录:7月10日,合肥地区发生百年未遇的洪水灾害。是日7时至10时,降水量达221毫米(全年降水量为1541.9毫米),致淝河水位陡涨至16.19米,淮河路水深齐腰,水西门、杏花村水漫屋顶。全市有6250多间民房被冲倒,13000多亩农田被淹没。多处交通中断,工厂停工,商店停业。


为减轻洪水对合肥市区的威胁,打赢抗洪抢险保卫战,修建防洪大型水库已迫在眉睫。1954年10月,安徽省水利厅编制《合肥市防洪工程初步意见书》,采用“排蓄兼顾,疏防结合”的方案,在南淝河上游兴建水库,董铺水库是其中之一。1956年5月,南淝河董铺水库工程指挥部正式成立,标志着董铺水库建设拉开序幕。


“董铺水库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城市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利工程。坝址位于南淝河上游,合肥市西郊原董铺郢,距市中心约十公里,控制流域面积207.5平方公里。”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86年《报送董铺水库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工作的报告》中,对董铺水库的概况作了描述。


此外,档案中还提及,“水库拦河坝及输水涵洞工程于1956年11月动工兴建,1958年2月完成。水库于1960年正式蓄水运行。水库的溢洪道及坝顶防浪墙工程1965年续建完成。原设计枢纽工程系按二等工程设计,1963年华北大水后,又将工程等级提升为一等即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校核。‘七五·八’河南大水及‘七·二八’唐山地震后,认为水库关系到合肥市及淮南铁路防洪安全,必须加固,水电部以(79)水规字第56号文批准了加固设计文件,核定水库枢纽为一等工程,防洪标准采用千年一遇洪水设计,可能最大洪水校核。加固工程自1978年冬开始,1982年底基本完成。”


未雨绸缪

新建水库根除水患


为杜绝洪灾隐患,1956年合肥市委在省委大力支持下,经淮委代总工程师王祖烈和当时的苏联专家索洛诺维奇指导,勘测设计,结合多种方案比较,最后形成规划:在南淝河上游正源与中支四里河下游,兴建董铺和大房郢两座大型水库,在中游市区修筑防洪墙,下游进行河道疏浚。


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设部苏联专家索洛诺维奇同志对审查安徽省南淝河董铺水库技术设计及检查施工现场的意见报告》节选。


“根据同志们的汇报和我亲自到现场看过以后,深刻地体会到南淝河洪水对合肥确有很大威胁,造成灾害是很明显的。主要由南淝河支流之一——板桥(河)、四里河的洪水下泄及受巢湖、长江水位顶托的影响。因此,引起1951,1952,1954年(洪水)给合肥市带来了严重的灾害,损失是很大的。根据这种情况,合肥市地方政府提出根除洪水灾害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在安徽省档案馆馆藏档案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设部苏联专家索洛诺维奇同志对审查安徽省南淝河董铺水库技术设计及检查施工现场的意见报告》中,这位苏联水利专家提出来自己的设计方案。


根据档案记载,他原本提出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在合肥市沿河两岸修建防洪堤;第二个方案,修建板桥河分洪道,把洪水引到别的地方去;第三个方案,在南淝河上游五里岗修建水库,并且在某些地方修筑小防洪堤。“当时在1955年北京讨论的时候,我提出了第四个方案:在板桥(河),四里河及合肥市上游七公里处修建三个水库。我感到设计人员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采取了第五个方案,就是在董铺和四里河地点修建水库。这个方案我认为设计人员的处理是正确的,与第四个方案是近似的。在投资方面分期修建也是完全正确的。”索洛诺维奇指出,四里河水库未建以前,董铺水库只能保证合肥在百年洪水以下不受淹没,因此,四里河水库是必须修建的,这样可以抵挡千年一遇洪水,“谈到这个问题,我强调一点,必须保证合肥千年洪水不受淹没。”


“合肥上游必须修建两个水库,董铺水库和四里河水库,保证千年洪水不受淹没。除水库外,南淝河河道修理也是必要的,借以增加宣泄能力。”这份报告,对确保水库建成后能持久发挥作用,从总体设计上进行了通盘考虑。



1977年6月,《董铺水库加固设计》获水利部批准,陆续做了溢洪道、防浪墙、除险加固、大坝加高、加长等工程,于1982年全部竣工。至此,一座库容为2.42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告成。


截洪蓄水

水库撑起城市繁华


董铺水库建成后,充分发挥水库蓄洪调峰的功能,数十次拦蓄洪峰,为保护合肥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相关资料记载,1984年6月合肥市出现超过1954年的特大暴雨,只是局部低洼处积水,虽有损失,但灾害大大减轻。特别是1991年,合肥地区遭受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水库将其控制范围内的洪水全部拦蓄入库,调蓄洪水总量达9936万立方米,当时蓄水水位超过汛限水位2.35米,达29.85米,拦蓄了大于兴利库容两倍的洪水,削减下泄洪峰流量达90%,有力地减轻合肥市区的洪水灾害。


除了防洪作用之外,董铺水库还担负起城市供水的角色。得天独厚的优质水源,自1961年开始,经由自来水公司二、三水厂向全市供水。2004年,大房郢水库与董铺水库实现连通,向合肥市提供优质生产和生活用水,如今两座水库一起支撑着城市的繁荣。


由于董铺水库特殊的调蓄功能,保证了较强的净化水源能力,通过多年监测结果表明,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为严格控制水库水质,1987年合肥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公布实施了《合肥市董铺水库水源水质保护办法》,2004年公布实施了《合肥市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把水库水源水质保护纳入法治轨道。同时在特别干旱时节,通过水库可及时引来上游淠史杭的优质水,确保合肥人民健康饮水的需要,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改善城郊生态环境,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如今的董铺水库处处生机勃勃,波光粼粼的水面漾着清波,林木葱葱引来成群鸟儿在这里休憩,这里不仅是合肥市民主要水源供应地之一,更是大地馈赠城市的最美礼物,滋润着合肥这座城市。


文: 梁庆云 王晓峰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利工程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8 万条内容 · 22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防火应急取水点 筑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水是自然界中最有效的灭火剂 “以水灭火”是森林防灭火工作中 最有效的措施 建应急取水点势在必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