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资料库 \ 城市中的负空间,该如何更新激活

城市中的负空间,该如何更新激活

发布于:2025-02-06 10:00:06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资料库

来源:建筑周

[复制转发]



在城市空间中:正空间是在预先的计划下被有意设计的空间形状,而负空间则是指建筑之后剩下的开放空间。 这些剩余空间产生的原因有:建筑物间的不规则空间、被污染土地上的剩余空间、高架桥下无法被利用的剩余空间、地形限制下产生的剩余空间、原有用途改变后被废弃的空间等。


城市发展由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阶段,空间更新一直是重要议题,  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就成为了城市扩大生活空间的另一个突破方向。


城市中的负空间激活改造,是城市演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10个优秀的国内外负空间激活案例 


01.

费什巷镇广场· 澳大利亚

【铁路桥下的城市雨林 】

景观设计:RPS Group


费什巷镇广场北以费什巷为界,南以墨尔本街为界,以前是布里斯班南岸闲置的停车场废弃空间,并新建了两层建筑作为酒吧和餐厅,其余中央开放空间位于铁路混凝土桥下,这也是昆士兰铁路公司(QR)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未被充分利用的遗忘空间改造成了一个亲密的城市公园,里面种满了纠结的蕨类植物和攀爬藤蔓。


 
 


 
 


项目将现有的2400平方米的混凝土地下通道转变成了一个令人惊喜万分的亚热带雨林,并且全年无休对公众开放,从而吸引游客进入,感受布里斯班温暖的气候,一个废弃的空间中创造与自然的联系和场所感由此产生。      


 
 



“费什巷镇广场”现在共有3500多种植物,它们反映了当地库里尔帕地区发现的前欧洲景观,包括本地的鸟巢蕨、澳大利亚扇棕榈、本地紫罗兰、蓝姜、夏枯草和70多种高达4.5米的澳大利亚树蕨。      

     
 

     
项目设计的冈瓦纳式雨林景观,里面有70多棵成熟的树蕨作为主导,其余是本地蕨类植物混杂着耐寒的外来攀援植物和低矮植物。攀援着藤蔓的混凝土柱与拱形建筑和鹅卵石般的粘土路面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城市残余绿色口袋的感觉。      


 


02.

Mecidiyekoy 广场建 筑·伊斯坦布尔

【改造城市黑洞,变身艺术空间】

设计:KAAT ARCHITECTURE + URBAN


几十年来,由于处在交通极为密集的高架桥下方,Mecidiyekoy 广场一直是这座城市的黑洞,吸收着 严重的汽车噪音和尾 气。改造该广场一直是伊斯坦布尔大都会市政府发展计划的一部分,以创造一个更宜人的环境并成为孕育和展示当代艺术的空间。



KAAT设计了两座建筑:一座是艺术建筑,人们既可以从人行道观看,也可以进入空间内体验展览;以及一座书店,旨在重点振兴和展示广场及其周边地区已被遗忘多年的文化。


▼与桥下空间融为一体的建筑

▼书店入口

▼艺术馆内景

▼书店内景


03.

U橘?篮球公园·湖北宜昌

【激活废弃过渡空间,打造全龄休闲公园  】

景观设计:HID翰地景观 


项目位于宜昌,作为城市主干道路的下穿过渡空间,人们却常常因为台阶过多缺少坡道,而放弃这段下穿空间,更愿意绕行走人行横道甚至横穿马路,如此一来,此处空间更显萧条。因此,这个处于繁华地段的下沉负空间,成为整个发展大道街区城市更新项目的重要改造对象。


△ 场地原始照片  


改造诉求:让发展大道周边的年轻居民愿意来这里停留驻足,让下穿空间变得更有吸引力。设计要做的就是:结合场地现状,在尽量少拆改的前提下,重新赋予功能、定义形象、整合城市各年龄段需求。


 

  △  设计推演,利用高差折叠出的功能空间


经过合理的功能、竖向及空间梳理,场地分为标准框半场篮球场、趣味框篮球场、阶座休憩空间、卡座休憩空间、吧台休憩空间、儿童活动大斜坡、户外经营空间。利用现状高差形成的多种形式的阶座,提供了丰富的林下休憩空间,围合出的多功能趣味篮球场提供了全龄友好的篮球运动空间。  

 
 
△ 篮球公园航拍  


动感的水果构成,融入了三个半场篮球场、趣味球场、以及设计师的最爱球队。


△ 橘子图案构成的三个半场篮球场图案  
 
△ 下午四点球场上的少年越来越多  
 
 

- 儿童攀爬区 -

 

△ 从看台台阶过渡到儿童区

- 看台区 (阶座休憩空间、卡座休憩空间、吧台休憩空间) 


 
△ 吧台、卡座、木座椅,让台阶更为丰富  
 
 


- 功能性下穿步道及残坡  -  
 
△  有活力四射的球场、有YAO相护,即使多走些台阶也是可以的呢  

 △ 黄白蓝相间的残坡,走起来也似乎很有趣


 △ 发展大道上最亮眼的活力空间


04.

苏州河武宁路桥下驿站·上海

【塑造向社区倾斜的日常公共空间】

设计:致正建筑工作室


武宁路桥下驿站是苏州河普陀段两岸公共空间贯通中先期示范建设的三座市民服务驿站之一,位于武宁路桥北岸跨光复西路的桥洞下。武宁路桥北两侧还大部分是老旧小区,环境与人群比较混杂,选择武宁路桥下建设驿站,是为了在城市更新的语境下探索如何盘活城市空间资源,将桥下消极空间积极化并进行环境品质提升,塑造向社区倾斜的日常公共空间。


▼重塑后的桥下空间


路北顺应原有护坡,改造为一个开放的阶梯式“城市看台”;在两端预留了作为休息室或道班房的两个小房间,架在坡上稍高于路面,并在其长窗下沿着木铺装人行道设置了座椅。


▼路北“城市看台”

▼桥下剧场


05.

町屋高架铁路下的幼儿园·日本东京

【开创高架线幼儿园新模式

设计:秋山隆浩建筑设计事务所


这所幼儿园位于东京市中心荒川区町屋的高架铁路下,其目的是利用高架铁路下的闲置空间,以此缓解寸土寸金的东京幼儿园短缺的问题。该建筑颠覆了幼儿园的传统形象,开创高架线幼儿园的新模式。



为柔化此负面印象,团队打造了总长70公尺的连续屋顶,宛如防护罩般横于桥梁与建筑主体之间,从外部看去,这道屋顶奠定了幼儿园的结构主体,倘落置身建筑当中,则有着被温柔保护、不受外界喧嚣干扰的安心感。



06.

屋顶广场·韩国首尔

【高架桥下的公共休闲空间】

设计:HG-Architecture


本次项目所在的Imun立交桥下部空间,是铁路立交和公路立交这类大型基础设施的底部交叠,设计旨在通过“屋顶”等建筑元素,来将这样一个城市闲置用地及其周边断裂的空间相连,使之成为可以举办各种文化和体育活动的社区中心。


▼别致的屋顶结构


屋顶上部为文化活动、休闲娱乐和简单的运动空间。下部在白天是当地人的庇护所,晚上则成为附近餐馆和小贩的户外露台咖啡馆。总的来说,它就像一个随时间变化的当地居民生活庭院。


▼屋顶广场

▼休闲运动区域

▼在傍晚,广场成为附近餐馆和小贩的户外露台咖啡馆


07.

The Underline一期·美国迈阿密

【多样化城市走廊】

景观设计: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


The Underline是一条长达10英里的多式联运走廊,从布里克尔的迈阿密河一直延伸至Dadeland South站,当前建成的Brickell Backyard属于该规划项目的一期工程,位于整个项目的最北端,它为后续的阶段奠定了总体基调。  


 


这一新的城市线性空间由一系列“房间”组成:河畔房间、健身空间、慢行走廊以及“鱼卵石”房间,每个房间都有一个专属的特色方案与周边环境和当地社区需求相呼应,给市民提供了一个集休憩、社交聚会、健身、表演、艺术和通勤于一体的开放场所。


 
 
 
 


在满足各类社会社交功能的同时,设计还营造了颇具原生感的葱郁空间,植物种植的灵感来源于当地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植被群落特征,体现了南佛罗里达的自然风情。项目通过直连迈阿密-戴德公共交通系统,以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将邻近社区与迈阿密市中心相连,由此创建出的中轴线为整个城区的可持续公共交通网奠定了基础。


 
 


08.

鹰峰平台·韩国首尔 

【全民运动袖珍新空间

设计:YZA


该地块位于韩国首尔城东区鹰峰洞,这里有一条单行道,两侧分叉,立交桥下的死胡同因坡度陡峭而显得非常阴暗。改造后的“鹰峰平台”是代表“鹰峰洞”的地标,是一个光线流动的露台空间。它是一个复杂的文化空间和居民休息空间,聚集了周围居民的目光,并为居民提供了运动空间。



它将巨大的地下通道分割成一个个小的袖珍空间,是一个向附近居民开放的社区空间。天桥的下半部分被改造成一个人性化的露台,旨在成为一个可以舒适地上下和停留的广场,同时也是附近任何地方都能看到的地标性建筑。




09.

万隆高架桥下电影公园·印尼万隆市

【曲线台阶电影公园

设计:SHAU


这个桥下空间曾垃圾堆积如山,充斥着恶臭味,没人敢靠近,是一个被遗弃的空间,改造后的Taman Film公园能容纳大量的观众,而且平时可用作交流和活动空间。场地地形向河流方向自然下降,内外半径不一的曲线台阶,提供不同大小的用于交流的私密“空间”。



最终呈现既有趣又有高度灵活性的座位空间,人们三五结群利用台阶式座椅空间,台阶的曲线几何形状加上被不同绿色的人造草地覆盖,所以整个空间呈现出“蓬松感”,给人一种想要触摸和拥抱的冲动。



10.

照亮巴黎 Illuminate Paris · 法国

【高架桥下的临时难民屋 】

建筑设计:1week1project 工作室+Sophie Picoty



这是名为“照亮巴黎!”(Illuminate Paris!)的概念性公园设计方案,该方案计划在高架铁路桥下,为那些安置涌入难民的组织提供支持。这种模块化的“体验区域”包括一系列类似灯笼的装置,这些装置悬挂在高架桥下方,为那些只能在桥下或公园内搭帐篷过夜的难民提供他们亟需的居住空间。


   


该项目不仅能为难民们提供临时的住宿,同时还可被作为游乐场,表演空间或公园。这些模块化的装置,能够进行任意的组合,只要简单地拉动装置上的绳子即可。从临时商铺、到共同工作空间,甚至到音乐节会场,该设计都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资料库

返回版块

13.61 万条内容 · 20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上海罗山花苑社区微更新

项目场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罗山花苑小区内,是一处以荒废的圆形花坛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紫藤廊架、座椅和草地的社区绿地,改造前仅有老人和儿童偶尔使用。这与社区中日益丰富的社团活动和对公共空间的多样化需求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矛盾。在设计伊始,我们便试图采取微更新的理念,通过轻质介入来重新激活公共空间的活力。 ▲项目场地鸟瞰 ? Studio RE+N ▲项目鸟瞰 ? Studio RE+N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