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水处理 \ 污水处理厂冬季运维指南:破解5大核心难题,守住水质达标底线

污水处理厂冬季运维指南:破解5大核心难题,守住水质达标底线

发布于:2025-11-18 07:15:18 来自:环保工程/水处理 [复制转发]

污水处理厂冬季运维指南:破解5大核心难题,守住水质达标底线

冬季低温、冰冻、光照不足等环境因素,会给污水处理厂带来“生化效率下滑、设备故障激增、管道结冰堵塞”等一系列挑战,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出水COD、氨氮超标。本文结合一线运维经验与技术规范,拆解冬季污水处理厂5大常见问题,给出可直接落地的解决方案,帮运维团队精准避坑、稳定达标。

 

一、核心痛点

1:生化系统“罢工”——微生物活性骤降

    冬季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好氧菌、硝化菌等功能微生物“活性不足”:水温每降低10℃,微生物代谢速率下降50%,导致COD去除率下滑、氨氮降解停滞,污泥沉降性能变差(SVI值升高,易出现污泥膨胀)。

 解决方案:“保温+驯化+参数优化”三重保障:

 1. 池体保温:锁住热量不流失

- 生化池、二沉池加盖保温棚(选用阻燃保温材料,透光性好,兼顾冬季光照),池壁外侧包裹岩棉或聚氨酯保温层,确保池内水温稳定在12℃以上(硝化菌最适温度15-28℃,低于10℃效率骤降);

- 进水口设置预加热装置(如蒸汽加热或板式换热器),避免低温原水直接冲击生化系统,水温波动控制在±2℃/天。

2. 微生物驯化:培养“耐低温军团”

- 接种耐低温功能菌(如耐冷型硝化菌、COD降解菌),快速提升系统抗低温能力,接种后污泥浓度(MLSS)维持在3000-4000mg/L,比常温时提高20%-30%;

- 延长污泥龄(SRT):硝化菌世代周期长,冬季将SRT从常温10-15天延长至20-25天,确保功能菌在系统内稳定增殖。

3. 工艺参数微调:适配低温工况

- 溶解氧(DO)控制在2.0-3.0mg/L,比常温提高0.5-1.0mg/L——低温下氧气溶解度升高,但微生物耗氧速率下降,需适当提高曝气量,避免缺氧区形成;

- 营养盐比例优化:BOD?:N:P=100:5:1补充尿素和磷酸二氢钾,低温下微生物对营养盐需求更敏感,缺氮缺磷会直接抑制代谢;

- 降低有机负荷:通过调整进水流量,将F/M值(食微比)控制在0.05-0.1kgBOD?/(kgMLSS·d),避免微生物“吃不动”导致出水超标。

 二、核心痛点2:管道与构筑物“结冰堵塞”——水流循环受阻

    冬季夜间气温低于0℃时,格栅、提升泵、输水管线、二沉池出水槽等易结冰,轻则导致水流不畅,重则引发设备停机、管道爆裂,影响全厂运行。

 解决方案:“保温+疏通+防冻”三位一体

 1. 管道保温:分类防护不遗漏

- 室外裸露管道(如进水管、回流污泥管)包裹岩棉保温层+外缠防水布,关键部位(如阀门、法兰)加装电伴热装置,设定温度5-10℃,防止局部结冰;

- 溢流管、放空管末端设置排水阀,每日巡检时打开阀门排空残留水,避免管内积水结冰膨胀。

2. 构筑物防冻:重点区域重点防护

- 格栅井、沉砂池加装保温罩,格栅机链条涂抹防冻润滑油,每2小时启动一次格栅(即使无大量杂物),防止链条冻结卡死;

- 二沉池出水槽、堰板每日清理浮渣,夜间开启少量曝气或搅拌装置,避免水面结冰影响出水均匀性;

- 污泥浓缩池、储泥池加盖保温,投加助凝剂(如PAC+PAM)提高污泥沉降速度,减少污泥在池内停留时间,防止污泥冻结板结。

3. 定期疏通:避免积泥结冰

- 每日巡检时用热水冲洗管道内壁(水温40-50℃),重点清理格栅井、沉砂池内的积泥和杂物,防止泥沙沉积后结冰堵塞;

- 每周对回流泵、污泥泵进行反冲洗,检查叶轮内是否有结冰或杂物缠绕,确保设备启停顺畅。

 三、核心痛点3:设备故障“高发”——风机、水泵频繁“掉链子”

    冬季低温会导致设备润滑油凝固、密封件老化、电气系统受潮短路,其中风机、水泵、曝气设备故障率较常温时高出30%以上,直接影响工艺运行稳定性。

 解决方案:“预热+维护+备用”三重保障

 1. 设备预热:启动前必做步骤

- 风机、水泵启动前,先检查润滑油液位和粘度,冬季更换低温专用润滑油(如5W-30型号),启动前空转5-10分钟预热,避免冷启动导致轴承磨损;

- 曝气管、曝气盘启动前用压缩空气吹扫,清除管内积水和结冰,防止曝气不均影响生化效果。

2. 日常维护:频次加倍不松懈

- 每日检查设备电机温度、振动值和运行噪声,风机进气口加装保温防尘罩,防止冷空气夹带粉尘进入机体;

- 每周检查电气控制柜内湿度,加装除湿装置(如除湿机或硅胶干燥剂),避免冷凝水导致短路;

- 备用设备每周启动一次(运行30分钟),确保应急时能快速切换,避免单台设备故障导致系统瘫痪。

3. 重点设备防护:针对性加固

- 罗茨风机的皮带、联轴器等易损件,冬季更换频率提高50%,备用一套关键备件;

- 潜水泵避免长时间停机,若需停用,每周启动1次防止叶轮结冰,泵体包裹保温层,电缆接口做好防水密封。

 

四、核心痛点4:出水水质“波动”——COD、氨氮超标风险

    除了生化系统效率下滑,冬季污水水质本身也存在“进水浓度高、水质波动大”的特点(如生活污水中洗涤剂、有机物浓度升高),叠加低温影响,出水COD、氨氮易超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

 解决方案:“预处理强化+深度处理兜底”

 1. 强化预处理:降低后续负荷

- 格栅机、沉砂池延长运行时间,提高悬浮物(SS)去除率,减少无机颗粒对生化系统的冲击;

- 调节池内加装搅拌装置,避免低温导致污水分层,确保水质均匀进入生化池,同时可投加少量碱度调节剂(如碳酸氢钠),维持进水pH在7.0-8.5,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环境。

2. 深度处理兜底:确保达标排放

- 若生化系统出水氨氮仍偏高,在深度处理段投加次氯酸钠或二氧化氯进行折点加氯,控制余氯量在0.5-1.0mg/L,确保氨氮≤5mg/L;

- COD超标时,可在二沉池出水端投加PAC(投加量50-100mg/L)和PAM(投加量2-5mg/L),强化絮凝沉淀,进一步去除残留有机物和SS;

- 紫外线消毒系统冬季需提高紫外线剂量(从常温15-20mJ/cm?提升至25-30mJ/cm?),因低温污水透明度下降,需定期清理灯管套管上的污垢,保证消毒效果。

 

五、核心痛点5:污泥处理“难题”——脱水效率下降

    冬季污泥粘度升高、含水率上升,压滤机滤布易堵塞,污泥脱水效率下降(常温时污泥含水率可降至80%以下,冬季可能升至85%以上),不仅增加污泥处置成本,还可能导致污泥堆积。

 解决方案:“调理+设备优化”双管齐下

 1. 污泥调理:降低粘度易脱水

- 投加石灰、铁盐(如氯化铁)等调理剂,提高污泥颗粒度和脱水性能,石灰投加量按污泥干重的10%-15%计算,铁盐投加量50-80mg/L;

- 污泥浓缩池内延长停留时间(从常温12-18小时延长至24-36小时),提高污泥浓度,减少后续脱水设备负荷。

- 压滤机滤布更换为冬季专用耐磨、抗堵塞型,每日运行结束后用40-50℃热水冲洗滤布,清除残留污泥,避免结冰堵塞;

- 调整压滤机运行参数:提高进泥压力(从0.6-0.8MPa提升至0.8-1.0MPa),延长压榨时间(从2-3小时延长至3-4小时),确保污泥含水率降至80%以下。

 冬季运维实操 Checklist(每日必做)

 1. 检查生化池水温、DO、pH,确保水温≥12℃、DO 2.0-3.0mg/L、pH 7.0-8.5;

2. 巡检室外管道、阀门,查看保温层是否完好,电伴热是否正常工作;

3. 启动备用风机、水泵各运行30分钟,检查设备状态;

4. 清理格栅井、沉砂池积泥和杂物,用热水冲洗管道;

5. 检查污泥脱水机滤布,用热水冲洗,确保无堵塞;

6. 监测出水COD、氨氮、SS,若出现超标苗头,及时调整工艺参数或投加药剂。

    冬季污水处理厂运维的核心是“早预防、早调整、勤维护”,通过保温锁温、微生物驯化、设备防护等措施,就能有效应对低温挑战。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污水处理厂冬季运行维护技术指南,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2025-11-19 06:19: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水处理

返回版块

42.86 万条内容 · 149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污水厂运营工艺 设备 安全实操手册

污水厂运营:工艺+设备+安全实操手册 污水厂运营是个“细活儿”——工艺参数差一点、设备维护慢一步、安全操作少一环,都可能导致水质超标、设备故障甚至安全事故。很多一线人员吐槽“手册太厚看不懂、条款太细记不住”,今天这篇文章就浓缩《污水处理运营手册》核心精华,把工艺运行、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的实操要点拆成“直接能用”的指南,帮你高效搞定日常运营!    一、工艺运行:抓准核心参数,稳定水质不踩雷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