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问答 \ 申报材料中的施工图是否需包含装配式建筑评分表(如适用)?

申报材料中的施工图是否需包含装配式建筑评分表(如适用)?

发布于:2025-11-13 14:01:13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问答 [复制转发]

是的,如果申报的业绩项目属于装配式建筑(或项目所在地政策要求按装配式建筑实施),则施工图作为申报材料时,通常需要配套提供《装配式建筑评分表》或《预评价报告》;反之,若项目为传统现浇结构,则无需提供。

以下是系统性解答:


一、是否“适用”?——判断前提

首先需确认项目是否“适用”装配式建筑要求,主要看三点:

判断维度 具体标准
1. 项目所在地政策 北京、上海、深圳、江苏、浙江、广东、天津等多数省份/城市规定:新建住宅、公建项目必须采用装配式建造,装配率一般≥50%。
2. 项目立项或规划条件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土地出让合同中是否明确“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或“装配率要求”。
3. 施工图设计内容 图纸中是否包含预制构件(如预制楼梯、叠合板、预制外墙)、装配式节点详图、BIM拆分说明等。

? 只要满足任一条件,即视为“适用”,应提供评分表


二、为何需要提供评分表?

1. 施工图审查的法定要求

根据住建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 51129-2017)及各地实施细则:

  •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图审查阶段必须提交《装配式建筑预评价报告》,其中核心附件即为评分计算表

  • 图审机构据此判断是否满足当地装配率最低要求(如≥50%);

  • 无评分表 = 未完成合规性审查 → 图纸可能被视为“未通过图审”。

2. 资质申报的业绩真实性验证

主管部门在审核设计/施工业绩时,会核对:

  • 图纸内容与项目实际是否一致;

  • 是否具备相应技术能力;

  • 若图纸体现装配式但无评分依据,可能被认定为“图纸深度不足”或“虚假业绩”。

? 示例:某企业用一栋“装配率52%”的住宅申报甲级设计资质,但未提供评分表,审查人员无法确认其是否真实达标,业绩可能被否决。


三、评分表的核心内容(供参考)

一份合规的《装配式建筑评分表》应包含:

内容 说明
项目基本信息 名称、地点、建设单位、设计单位
评价依据 GB/T 51129-2017 + 地方细则(如《上海市装配式建筑评价办法》)
计算过程 分项得分:
? 主体结构(Q1)
? 围护墙和内隔墙(Q2)
? 装修和设备管线(Q3)
总装配率 (Q1+Q2+Q3)/ 总建筑面积 ≥ 规定值(如50%)
签字盖章 设计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 单位公章

? 该表通常作为《装配式建筑预评价报告》的附件,在图审时一并提交。


四、实务操作建议

情形 建议做法
项目确属装配式 + 已做预评价 提供原版评分表 + 预评价意见(如有住建部门盖章更佳)
项目属装配式但未正式评价 由原设计单位补编评分表,附说明:“本项目按装配式设计,装配率经核算为XX%,满足当时政策要求”
项目为传统现浇结构 在业绩说明中注明:“本项目为现浇混凝土结构,不涉及装配式建筑要求,故无评分表”
不确定是否属于装配式 查阅原项目《施工图审查合格书》或咨询当地图审机构

五、地方差异提示(2025年)

地区 要求严格程度
北京、上海、深圳 必须提供,且评分表需经专家评审或平台备案
江苏、浙江、广东 图审阶段强制要求,资质申报时建议提供
中西部非试点城市 若无强制政策,即使有预制构件也可不提供(但图纸需自洽)

结论

若业绩项目属于装配式建筑(尤其在政策强制地区),申报材料中的施工图应配套提供《装配式建筑评分表》;否则可能影响图审有效性认定和业绩可信度。

? 最佳实践

  • 对2018年后在重点城市完成的住宅/公建项目,默认需核查装配式属性

  • 宁可多附一份说明,也不要因缺失关键材料导致业绩无效。

如您提供具体项目信息(如城市、建成时间、结构类型),我可帮您精准判断是否必须提供评分表。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建筑问答

返回版块

1.87 万条内容 · 109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申报材料中的施工图是否需包含装配式建筑评分表(如适用)?

是的,如果申报的业绩项目属于装配式建筑(或项目所在地政策要求按装配式建筑实施),则施工图作为申报材料时,通常需要配套提供《装配式建筑评分表》或《预评价报告》;反之,若项目为传统现浇结构,则无需提供。 以下是系统性解答: 一、是否“适用”?——判断前提 首先需确认项目是否“适用”装配式建筑要求,主要看三点: 判断维度 具体标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