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离乡求学、投身都市的人而言,人生的转折点往往唤起一种渴望:渴望更从容的生活节奏,和对心属之地的回归向往。我们的设计委任者,一位来自浙江江山的中年男士概莫能外。在杭州生活工作二十余载后,他寻找的不只是一处周末疗愈居所,而是一方可终老的精神原乡——归栖即新生。
这栋临溪而坐、建于 1975 年的夯土农舍,虽经年荒置近乎倾颓,却自蕴一份宁静而耐人寻味的气息。初次造访时,我们在溪水边的石头上,倾听了纷纷的“乡愁”——儿时的故事、每每归来的念想、“采菊东篱”的美好……面对空置祖屋的无奈。所谓祖屋,是农耕田舍的普遍型制——人居和牲圈合为一体——中文“家”字的构成渊源。祖屋承载了共同的记忆,是乡亲的精神寄托。能否把现代住居品质带来祖屋?如何吸引年轻的后辈回来?新的生活方式会是怎样?是否有可持续的方式归园田居?设计工作始于对从这些问题的探讨。
▼建筑改造前后对比
▼结构体系
▼改造及扩建后
原建筑中牲圈和厕所的三分之一体量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胶合木( Glulam )木屋——上海设计、芬兰预制、江山建造——作为主人的私人起居。一条廊道贯穿整栋建筑,冥想似的串联新旧空间:远端保留的老屋主体被修缮为客房与家族聚会的堂屋。毗邻木屋的较小木结构是主体木屋的延伸,兼具厨房与餐厅,四周果树菜畦环抱,定制的厨房布局宜于中西结合的多样化烹饪需求。两座木结构体量通过抬升的碳化木平台连为一体,深邃的紫调涂装源自主人已故母亲钟爱的颜色——记忆被轻轻的融于新居。手工打造的胶合板定制家具、柔和的木蜡油松木墙面与特别设计定制的软装搭配共同营造出轻松温暖的居家氛围;在书房与餐廊等空间,跃动的色彩与明快的布艺与窗外的绿意一起,带来愉悦的生活逸趣。
▼木屋立面
▼胶合木木屋-起居空间
▼胶合木木屋- 楼梯与书架墙
▼胶合木木屋- 起居空间
▼餐厨空间
▼堂屋-客房 II 及中廊
▼堂屋-中廊卫生间
▼堂屋-通往木屋的中廊
▼胶合木木屋-主卧看向中庭
堂屋,木屋,餐厨,三座建筑体量均融入了传统中国院落住宅的基因,在各自的场景以不同的语言再现。主卧室的对开移门通向光线漫溢的中庭,将视线引向田野与溪流。经过重新演绎的「美人靠」轻倚其间,框取晚日与高林。早餐时分,远山轮廓与竹林群落化作一幅活态画卷——是对苏州园林「借景」手法的当代致敬。
▼胶合木木屋-主卧看向中庭
▼胶合木木屋-主卧
▼餐厨-长窗框景
堂屋的中轴线上新增了一处天窗,为中庭注入自然光。昔日置架农具的空间序列经重新规划呼应原有的韵律,同时夯土墙得以保留、修复,并以当地工艺重新粉饰。堂屋正墙中央,一段原始的粗粝夯土墙被保留并被框为圆形“古画”,唤起故所新生的意象。堂屋入口外立面亦按原貌重建,室内立面采用了气密封闭的现代门框做法。门框和门都使用了热改性碳化木,并以复古木插销作为闭合方式。房间内的双向移窗同样采用胶合木制作,以本土传统移窗样式为基础,成为调控自然光的诗意媒介。
▼堂屋-客厅
▼堂屋-天光下的客厅沙发区
▼堂屋-保留的夯土墙被框作画,业主的旧地毯被回收用于沙发区
▼堂屋-入口立面
▼堂屋-入口内侧
▼堂屋-胶合木结构与移窗
“ 承载了我个人的童年记忆,基于个人审美与现代居所设计理念,充满北欧风情,有丰富的功能也充分融入自然和当地生活习俗的现代居所,给我及我身边亲友提供了一个身心灵可以休憩的空间。 ” 业主祝先生如是说。
▼胶合木木屋-主卧
▼胶合木木屋-主卧看向卫浴
▼胶合木木屋-客厅水吧台
▼胶合木木屋-书房休憩
▼堂屋-楼梯
江山度假木屋并非对往昔的简单复刻,而是一处当代生活与中国传统价值的融合之所。它是对古老智慧的致敬,亦是对中国当代乡居中的在地性、亲生命与可持续生活方式共焕新生的探索。
▼堂屋-客房 II 及中廊
▼田野视角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江山度假木屋
项目类型:建筑/室内/景观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家装设计
返回版块22.34 万条内容 · 389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木构轻语,山海入框 | 海岛上的木屋别墅,北欧栖居的景观诗学“维” 别墅(Villa Vy)坐落于狂风吹拂的松树与裸露的花岗岩露头之间,是对斯德哥尔摩群岛壮丽环境的完美适配之作。这座住宅由建筑师艾达?廷宁设计,在开放感与庇护感之间实现了精妙平衡,是对北欧小木屋建筑风格的当代诠释。“Vy” 在瑞典语中意为 “景致”,这一命名恰好体现了项目的核心理念:为周边景观及其绝美的视野构建框架,升华观景体验。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