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设备:脱泥机
在污水处理工艺链中,脱水机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的关键设备,直接决定污泥后续处置效率与成本。叠螺式、带式、板框式脱水机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三类设备,适配不同处理场景与污泥特性。
一、工作原理:三类设备的差异化分离逻辑
1.叠螺式脱水机:螺旋挤压 + 叠片过滤的精准协同
叠螺式脱水机核心由 “固定环 + 游动环” 交替叠加形成过滤腔,内置螺旋轴。经絮凝预处理的污泥进入过滤腔后,螺旋轴旋转产生轴向推力,推动污泥向出料端移动;同时,固定环与游动环的微小间隙(0.5-1mm)形成过滤通道,在压力梯度作用下,污泥中的游离水与间隙水通过间隙渗出,形成滤液回流处理;污泥则被逐步挤压浓缩,最终形成含水率 75%-85% 的泥饼排出。其独特的叠片结构可通过螺旋轴转动实现自清洗,减少污泥堵塞风险。
2.带式压滤机:重力预脱水 + 辊压挤压的高效组合
带式压滤机以 “上下双层滤带” 为核心,搭配驱动辊、挤压辊、张紧系统与清洗装置。工作时,絮凝后的污泥均匀分布于上滤带,先进入重力脱水区 —— 借助重力自然沥干游离水,污泥含水率初步降至 85%-90%;随后滤带带动污泥进入挤压区,通过多组辊轮的递增压力(从低压 1-2bar 到高压 3-5bar)挤压,进一步分离间隙水;最后经刮泥板剥离泥饼(含水率 65%-80%),滤带则通过高压喷淋清洗再生,实现连续运行。
3.板框式压滤机:滤室静态挤压 + 滤布过滤的深度脱水
板框式脱水机由交替排列的滤板与滤框组成,通过液压系统驱动滤板压紧,形成密闭滤室。污泥在进料泵(压力 2-4bar)作用下注入滤室,水分通过滤布过滤后从滤板排水孔排出,污泥被截留在滤室内逐渐形成泥饼;当滤室充满泥饼(通过压力表或时间判断),泄压松开滤板,泥饼自然脱落或通过刮泥装置排出,最终泥饼含水率可低至 60%-70%,是三类设备中脱水效果最优的类型。
二、使用方法:标准化流程与设备特性适配
1.共性基础流程:预处理→调试→运行→停机
00001. (1)预处理:三类设备均需将污泥浓度调节至 2%-5%(浓度过低易导致脱水效率低,过高易堵塞),加入 PAC(聚合氯化铝)或 PAM(聚丙烯酰胺)絮凝剂,搅拌形成直径 2-5mm 的大絮体,避免小颗粒污泥穿透过滤介质。
00001. (2)开机调试:检查设备密封(滤带接口、滤板密封圈、叠片间隙)、传动系统润滑(电机轴承、辊轴)及仪表(压力表、液位计);叠螺机需空载运行 1-2 分钟,确认螺旋轴转动正常;带式机需调节滤带张力(0.3-0.5MPa)与跑偏矫正;板框机需压紧滤板至指定压力(3-5bar),确保无泄漏。
00001. (3)运行监控:实时观察泥饼厚度与含水率 —— 叠螺机泥饼厚度需控制在 5-10mm,带式机为 8-15mm,板框机为 15-25mm;同时通过调节进料量优化效果,其中叠螺机进料量为 0.5-2m?/h,带式机为 5-50m?/h,板框机为 1-10m?/h;若出现滤液浑浊(跑泥),需调整絮凝剂投加量或更换过滤介质(滤布、叠片)。
00001. (4)停机操作:先停止进料,用清水冲洗设备内部(叠片间隙、滤带表面、滤室)10-15 分钟,清除残留污泥;叠螺机关闭螺旋轴后切断电源;带式机松开滤带张力后清洗喷嘴;板框机泄压松开滤板,清理残留泥饼后保养滤布。
2.设备特性适配要点
· (1)叠螺机:适合小流量间歇进料,可通过 PLC 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启停,无需专人值守;若处理含纤维污泥(如造纸废水),需定期清理螺旋轴缠绕物,避免影响螺旋推力与过滤效果。
· (2)带式机:需保证进料均匀,通过布料器将污泥均匀分布在滤带上,避免局部过载导致滤带跑偏;冬季低温环境下,需在滤带两侧加装保温装置,防止污泥冻结在滤带表面,影响脱水效率与滤带寿命。
· (3)板框机:进料时需通过阀门逐步提升压力,从初始 1bar 缓慢升至 2-4bar,避免瞬间高压冲击损坏滤板;泥饼脱落过程中,需逐片检查滤布是否存在破损、漏洞,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防止下次运行出现漏泥现象。
三、核心利弊对比:适配场景与性能权衡
1.叠螺式脱水机
其优势在于占地面积小,仅为带式机的 1/3-1/2,特别适合场地受限的中小型项目;自动化程度高,可实现 24 小时连续运行,减少人工值守成本;叠片结构能通过螺旋轴转动自清洗,堵塞风险低,维护频率远低于其他两类设备;能耗也更低,每吨污泥处理仅需 0.5-1.5kW?h,运行成本可控;同时对污泥浓度适应性强,1%-5% 浓度的污泥均可稳定处理。
但叠螺机也存在局限:单台日处理量最大不超过 10 吨污泥,无法满足大规模污水处理项目需求;泥饼含水率较高,维持在 75%-85%,后续运输、填埋或焚烧的处置成本会略高;核心部件螺旋轴与叠片磨损后,更换成本相对较高,需计入长期维护预算。
从适配场景来看,叠螺机更适合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分散式污水站,以及食品、医药、化工等工业废水处理场景,尤其在污泥量少(日均处理量<10 吨)、场地紧张的项目中,能发挥其紧凑、高效的优势。
2.带式压滤机
带式机的核心优势是处理量大,单台日处理量可达 10-100 吨污泥,能满足大规模连续处理需求;泥饼含水率处于中等水平(65%-80%),在处理效率与脱水效果间实现平衡;设备结构相对简单,核心易损件滤带的更换成本较低,单条仅需几百元;操作门槛低,新手经简单培训即可上手,维护流程也更便捷,适合团队人员流动性较大的项目。
不过带式机的劣势也较明显:占地面积大,除主机外,还需预留滤带清洗区、检修通道,整体占用空间是叠螺机的 2-3 倍;对污泥预处理要求高,若污泥浓度低于 2%,易出现跑泥现象,需额外增加浓缩工序;滤带在运行中易因进料不均、张力偏差跑偏,且长期挤压后表面会磨损,需定期调整、更换;清洗用水量大,每吨污泥处理需消耗 0.5-1 吨清水,对水资源紧张的项目不够友好。
在适配场景上,带式机更适合大型市政污水处理厂、工业园区集中污水站,以及纺织、印染、冶金等高流量工业废水处理项目,能满足规模化、连续化的污泥脱水需求,在日均污泥处理量>10 吨的项目中性价比突出。
3.板框式压滤机
板框机的最大优势是脱水效果最优,泥饼含水率可低至 60%-70%,能大幅减少泥饼体积,降低后续运输与处置成本;滤室通过液压系统压紧,密封性能好,运行过程中无漏泥现象,滤液清澈度高,可直接回流至前端处理工序;滤板采用增强聚丙烯或铸铁材质,耐腐蚀性、抗压性强,使用寿命可达 5-8 年,设备耐用性突出;同时对高粘度、高浓度污泥(如化工、电镀污泥)适配性强,能稳定处理其他设备难以应对的复杂污泥。
但板框机属于间歇运行设备,单个处理周期需 3-6 小时(含进料、压榨、卸饼),处理效率远低于连续运行的叠螺机与带式机;自动化程度低,滤板压紧、泥饼清理等环节需人工操作,人工成本较高;设备整体重量大(1-5 吨),安装时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前期基建成本增加;滤布易因污泥堵塞孔隙,每完成一个处理周期就需拆卸清洗,维护工作量较大。
从适配场景来看,板框机更适合工业污泥深度脱水项目(如电镀、化工、危废处理),以及污泥资源化利用(制砖、焚烧)的前置处理环节,尤其在对泥饼含水率要求高(≤70%)、可接受间歇运行的项目中,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四、维护保养:延长寿命与保障稳定运行
1.日常维护(每日停机后)
清洁方面,叠螺机需重点清理螺旋轴表面缠绕的纤维、毛发等杂质,再用高压水枪冲洗叠片间隙,确保间隙无污泥残留;带式机需先冲洗滤带表面的污泥,再拆解清洗喷淋喷嘴,防止喷嘴堵塞影响下次清洗效果,同时清除挤压辊、驱动辊表面的残留污泥;板框机需将滤布从滤板上拆卸下来,用清水浸泡后冲洗,再清理滤板排水孔内的污泥颗粒,避免排水不畅。
检查环节,需逐一查看设备密封件:叠螺机的叠片密封圈、带式机的滤带接口、板框机的滤板密封圈,若发现破损、老化需及时更换;启动电机、进料泵,听运行声音是否正常,若有异响需排查轴承、叶轮是否磨损;观察停机前的滤液状态,若滤液浑浊,判断是过滤介质(滤布、叠片)堵塞还是破损,针对性处理。
2.定期维护(周 / 月 / 季度)
(1). 每周维护
针对叠螺式脱水机,需打开电机轴承端盖,补充锂基润滑脂,确保轴承润滑充足;同时用转速表检测螺旋轴转速,若转速偏差超过 ±5%,需调整电机变频器参数。带式压滤机需通过张紧系统调节滤带张力,将张力恢复至 0.3-0.5MPa 的标准值,检查跑偏矫正装置的传感器是否灵敏,并用刮板清理挤压辊表面的顽固污垢。板框式压滤机则要检查液压油箱的油位,若油位低于刻度线 1/3,需补充 46# 抗磨液压油;同时测试滤板压紧压力,通过压力表确认压力能稳定维持在 3-5bar,若压力下降过快需排查液压系统泄漏点。
(2). 每月维护
叠螺机需用塞尺测量叠片间隙,若间隙超过 1.5mm,说明叠片已严重磨损,需整体更换叠片组;同时校准进料泵的流量仪表,确保实际进料量与显示值偏差≤10%。带式机需仔细检查滤带表面,若破损面积超过 5%,或滤带边缘出现撕裂,需及时更换新滤带;拆卸滤带张紧气缸的端盖,清洗气缸内部杂质,更换老化的密封圈,防止气缸漏气影响张力调节。板框机若滤布清洗后过滤效果仍差(滤液浑浊、脱水时间延长),需批量更换滤布;检查滤板表面是否平整,若出现明显变形、凹凸不平,需更换变形滤板,避免影响滤室密封性。
(3). 每季度维护
叠螺机需拆开 PLC 控制柜,用压缩空气清理内部灰尘,测试自动启停、故障报警等功能是否正常;拆卸螺旋轴两端的轴承,测量轴承间隙,若间隙超过 0.1mm 需更换轴承,防止螺旋轴运行时晃动。带式机需拆卸挤压辊的轴承座,更换轴承内部的润滑油,清理轴承座内的污泥杂质;用标准压力计校准压力传感器,用液位校准仪校准液位计,确保仪表数据准确。板框机需放空液压油箱内的旧油,用专用清洗剂清洗油箱内部,更换液压油滤芯,再重新加注新的 46# 抗磨液压油;检查进料泵的叶轮,若叶轮表面出现严重磨损、腐蚀,需更换叶轮,保证进料压力稳定。
3.故障预防要点
进料控制上,叠螺机单次进料量不得超过额定值的 120%,避免螺旋轴过载卡死;带式机需通过布料器严格控制进料均匀度,禁止局部堆泥超过 20mm 厚度;板框机进料压力必须控制在≤4bar,严禁超压运行。
防腐处理方面,若处理酸碱等腐蚀性污泥,每次停机后需用中性水(pH 6-8)冲洗设备内部 20 分钟,中和残留的腐蚀性物质;板框机的滤板需每半年喷涂一次防腐涂料,增强表面耐腐蚀性。
长期停机(超过 1 周)时,叠螺机需空载运行 5 分钟,排出设备内部残留的污泥;带式机需松开滤带张力,在滤带表面、辊轴轴承处涂抹防锈油;板框机需将滤布拆卸晾干后存放,放空液压油箱内的积水,防止油箱内部生锈。
五、总结与选型建议
三类脱水机各有技术侧重:叠螺机走 “小而精” 路线,以紧凑、低耗、自动化优势适配中小型场景;带式机主打 “大而广”,靠大处理量、易操作特性满足规模化需求;板框机聚焦 “深而专”,凭深度脱水能力服务高要求工业场景。
选型时需综合多维度考量:若污泥量小(日均<10 吨)、场地紧张,优先选叠螺机;若污泥量大(日均>10 吨)、需连续运行,带式机更合适;若对泥饼含水率要求高(≤70%)、处理工业复杂污泥,板框机是最优解。通过科学选型与规范维护,可最大化脱水机效能,助力污水处理工程降本增效。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9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诊断与优化调控(一)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诊断与优化调控(一) 污水处理厂常见问题诊断与优化调控,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是设备设施常见问题诊断与优化调控,主要内容有污水处理厂通用设备,如潜污泵等故障判断及处理。污水处理厂专用设备,如格栅机、刮泥机、曝气器等故障判断及处理。 第二部分是仪器仪表常见问题诊断与优化调控,主要内容有在线仪器仪表,如ORP仪、DO仪等在线仪器仪表的原理、常见故障判断及处理。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不客气,多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