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粮仓
你的印象是否还停留在读本上的“苏式仓”
或是以储备为单一功能的平房仓、浅圆仓?
随着科技的发展
粮食仓储早已跨越“存得住”的阶段
全面迈向“存得好、降损耗、提效率”的新阶段
在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
一座智能粮仓正拔地而起
由中建科工承建的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粮油食品保供基地
广州市粮油食品产业园(广清园)项目
正全力推进建设
建成后总仓容约51万吨
它不仅是万千吨粮食的新家
更是湾区“米袋子”工程的定心丸
这座新一代智能粮仓,究竟 “新” 在哪里
技术新
滑模施工如3D打印,粮仓“无缝生长”
▲ 立筒仓滑模BIM示意图
项目所打造的63栋立筒仓建设采用 “ 滑模工艺 ” ,可以把它想象成“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自动长高”的智能建造方式。
那是怎么实现的呢?具体来讲,先给粮仓穿上一套“钢铁外套”:包括定型的“鞋帮子”模板系统(决定筒仓壁的形状和大小)、作为动力源的“液压机械脚”以及工人施工的“空中操作台”。随后,系统启动,液压千斤顶像整齐的“虫队”,沿支撑杆同步攀升,带动整个模板缓缓上滑。通过持续浇筑混凝土,仓体就像从地里“抽”出来一样,一气呵成、无缝成型。
那这种方式有什么优点呢?简单来讲, 快!省!牢! 这种方式不仅速度快、省人工、省成本,更让筒仓坚固密封,防潮防虫,真正让粮食“住得安心”。
▲ 楼房仓联梁结构作业示意图
除了立筒仓,项目还建设了4栋50米高的楼房仓, 让粮食住上“电梯房” 。与平房仓相比,楼房仓就像是从“小平房”跃升为“高层住宅”——它向上延伸、结构精密,对空间集约化利用,真正实现了“粮食上楼”,实现储粮模式从“横向铺开”到“立体生长”的跨越。
▲ “墙体顺做”详细步骤示意图
同时,“粮食上楼”的精密结构也对楼房仓的气密性、抗裂抗渗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先框架再砌体”的施工做法,好比先搭好积木的外框,再往里面填充小积木,墙体与框架间的接缝无法填充密实,会残留缝隙。为此,项目创新采用 “ 墙体顺做 ” 工艺,通过“先砌体再框架”,让框架主动适应墙体,最大限度减少结构“打架”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消除墙与框架间的施工接缝产生,显著提高气密性及防渗漏性能,让粮食的“房子”也牢固又耐用。
模式新
不止于仓储!科研、教育、观光的“粮仓+”复合生态
▲ 综合业务楼示意图
▲ 综合业务楼中庭示意图
▲ 一楼展厅示意图
广清园项目超越传统粮仓定位,更致力于打造集科技研发、粮食仓储、高效生产、粮食电子交易、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绿色生态智慧粮食园区。园区内的综合业务楼主要承载着粮油食品产业研发中心、检验化验中心、粮油食品交易、粮食科普教育、生态旅游基地等多种功能。
▲ 观光工厂参观廊示意图
更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还引入“观光工厂”理念,通过设置参观廊道、智能化运营中心、互动体验区等,公众可以亲眼看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从原料到成品,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清晰可见,如此既提升了消费信任,也让生产车间成为工业旅游与科普教育的新地标。
理念新
绿色低碳,打造“会呼吸”的生态粮仓
▲ 冷巷拔风示意图
作为新一代粮仓,广清园在绿色储粮和节能运行方面下足功夫。屋面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实现清洁能源发电;设计中融入岭南冷巷、拔风烟囱等传统建筑智慧,优化自然通风降温;设置雨水回收系统、中水回用装置,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 综合业务楼前采用梯田稻浪造型
▲ 粮仓造型效果图
▲ 筒仓立面概念图
更引人注目的是, 粮仓不仅好用还好看 !项目整体设计理念为“ 穗花香,麦浪起 ”,从麦穗形态获得灵感,建筑立面肌理仿佛从麦田中生长出来。此外,园区景观模拟“梯田稻浪”的大地艺术,叠级式的大地景观结合雨水管网设计,最大程度实现园区雨水回收利用,打造新一代海绵城市。景观选用凤凰木、异木棉、鸡蛋花等岭南植物,营造出四季有景、生态和谐的花园式粮仓氛围。
一座粮仓,守护一城人心安。筒仓渐次“长高”,粮仓逐渐成形。未来,这座立足湾区、辐射华南的智能化粮仓,将以其规模化、数字化、绿色化的特点,成为筑牢粮食安全防线、端牢中国人饭碗的坚实底气。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项目案例
返回版块1956 条内容 · 78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