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材工坊 - 努德伦工作室
“璞材工坊 - 努德伦工作室” 坐落于 10 号高速公路旁一片松树林中(10 号高速是连接蒙特利尔与东部城镇区的主要通道),推窗即可望见奥福德山(Mount Orford)的景致。它不仅被定义为一处建筑作品,更被构想成一场沉浸式的触觉体验。这片场地曾是路边一家家庭餐厅与小型汽车旅馆的所在地,如今则成为璞材建筑事务所及其团队践行当代理念的背景 —— 这一理念既关注自然,也珍视文化遗产。
璞材建筑事务所设计了两栋建筑,由努德伦公司同步施工:一栋专用于手工制作生产,另一栋则是兼具公共互动功能的现代办公空间。尽管本文将重点介绍办公楼,但两栋建筑在设计之初便被视为统一建筑群落的一部分,无论是材料选择还是场地布局,都保持着高度的连贯性。
“在此地进行设计,首要原则是‘聆听’—— 聆听土地的声音、场地的历史,以及我们自身的实践理念。” 璞材建筑事务所合伙人、建筑师艾蒂安?肖塞(Etienne Chaussé)表示。
与景观共生的建筑韵律
办公楼的简约轮廓灵感源自乡土田园建筑风格,它被视作璞材建筑事务所创意实践的 “动态展示窗”。整面落地窗让光线在空间内不断变化,确保每次进入都能获得截然不同的体验。“我们希望这座建筑能与周围环境同频呼吸、共生共息。” 项目建筑师马克 - 安托万?克雷蒂安(Marc-Antoine Chrétien)解释道,“每一处开窗的设计,都旨在与户外建立一种持久且近乎有机的联结。”
建筑外立面采用未经处理的白杉木板材,随着时间推移会自然形成银灰色的包浆,这一过程也呼应着建筑与景观的逐步融合。为配合这种自然演变,屋顶选用预制模块化钢板 —— 其耐用性、长寿命与可回收性,成为了该选择的核心考量。
景观设计在整个项目中占据核心地位。尽管选址时看重的是此处开阔的全景视野,但场地中大量未经扰动的原生风貌同样极具价值。为保护这种原生性,场地的大部分区域都保持了自然状态。为在人工建造区域与原生景观间建立清晰过渡,设计团队设置了低矮的混凝土种植池(内部种植草本植物与针叶树),并搭配精心铺设的地面铺装。设计目标是打造一个兼具视觉与感官体验的 “缓冲带”—— 既体现人类活动的存在,又尊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轻盈、温暖且灵活的室内空间
室内设计在开放性与私密性、功能性与氛围感之间取得了平衡。一座由折叠钢材打造、顶部覆盖橡木的雕塑式楼梯,构成了空间的 “枢纽”,将一层更具公共属性的区域与上层的创意工作室连接起来。
▼ 建筑平面图
裸露的横梁与内衬织物的木作细节,不仅丰富了空间的触觉体验与声学效果,更增添了肌理层次与宁静氛围。
灵活性是室内布局的核心设计原则。例如,目前用作展示厅的一层空间,可根据未来需求轻松改造为额外的办公区域 —— 无需大规模翻新,即可确保空间的长期实用性。
以光线与热舒适为核心的设计导向
从设计之初,热舒适与自然采光性能便成为指导决策的核心因素。玻璃幕墙的朝向经过精心规划,既能调节室内温度,又能最大限度引入自然光。建筑南侧的凹式玻璃墙面形成了 “热缓冲层”:夏季可减少太阳辐射得热,冬季则能增强被动式集热效果。建筑西侧设置了外部木质遮阳格栅,可过滤午后的低角度阳光 —— 在确保视觉舒适度的同时,不破坏与景观的视觉联结。
这些被动式设计策略的和谐融合,不仅打造出舒适宜人的空间,更赋予其启发灵感的特质。在本案中,自然光被视作一种 “独立的材料”,是事务所建筑设计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
共享的设计过程,共生的空间
本案的设计过程,贯穿了 “共同创作” 的精神。建筑师、木匠与景观设计师在项目的各个阶段都保持紧密协作 —— 打破了学科间的界限,也让每位参与者都对项目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最终呈现的工作空间,不仅源于最初的设计愿景,更凝聚了如今使用者的双手与智慧。这种 “理念与工艺” 的协同共生,正是 “璞材工坊 - 努德伦工作室” 的核心理念所在。
项目信息
建筑设计:璞材建筑事务所(Matière Première Architecture)
摄影:亚历克斯?勒萨热(Alex Lesage)
施工单位:努德伦公司(Nu Drom)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公装设计
返回版块8.02 万条内容 · 20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