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频发倒逼减碳技术升级,仅靠 “减排” 已难补气候赤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作为兜底技术愈发关键。腾讯「碳寻计划 2.0」精准锚定这一核心,集结全球力量破解 CCUS 规模化落地难题。
2024 年 12 月启动的碳寻计划 2.0,将钢铁 CCUS、碳移除 CDR、碳寻制造 CCU等 CCUS 核心赛道列为攻关重点,拿出 2 亿元催化资金联动产业伙伴,目标直指 “让实验室里的 CCUS 技术走进工业场景”。这场全球征集吸引 54 国 660 余份方案,经 87 位专家筛选,首轮 Top 50 团队出炉,中国团队占比超 40% ,在 CCUS 技术前沿阵营占据重要席位。

两大跨地域案例凸显 CCUS 技术的场景突破力,堪称 “变碳为宝” 的典型范本:
北京科技大学与中科院团队盯上钢铁行业的双重痛点 ——CO?排放与废钢渣堆积。他们研发的技术实现 “两步固碳”:先将钢铁厂烟气中 CO?与废钢渣反应,把气体永久固化成 “碳化岩”,这一过程的碳捕集效率可媲美宁波钢铁万吨级 CCUS 项目的 90% 以上水平;再将碳化岩制成 “负碳水泥”,注入采空矿井加固岩层。既消纳工业废料,又实现 CO?永久封存,完美复刻了 CCUS “捕集 - 利用 - 封存” 全链条价值。
肯尼亚 Octavia Carbon 团队的方案,展现了 CCUS 与地域资源的精妙结合。他们依托东非大裂谷的地热能源,用固态吸附剂高效捕集空气中的 CO?,再通过地热驱动脱附提纯,最后将高纯度 CO?注入地下玄武岩层矿化封存,锁碳周期长达数千年。整个流程零化石燃料消耗,为低碳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 CCUS 落地新范式。
这些入选项目均直击 CCUS 行业痛点:或像国内团队那样解决工业源碳捕集的成本难题,或如海外方案般突破封存稳定性瓶颈。腾讯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联动河钢集团、华润电力等产业伙伴,为技术对接钢铁、电力等排放大户场景 —— 正如其此前与 Carbfix 合作建设雷州半岛矿化封存示范项目那般,加速实验室技术向工业级应用跨越。
腾讯自身也以 CCUS 理念推进运营减碳:2024 年采购绿电超 13 亿度,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装机同比增 22.2%,用实践印证 “技术减碳” 的可行性。此次碳寻计划 2.0 集结的 50 支团队,正从钢铁厂、地质深处等场景切入,推动 CCUS 从 “示范工程” 走向 “规模效应”,为全球减碳提供技术突围新路径。
0人已收藏
1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水处理
返回版块42.86 万条内容 · 149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浙江 80 个环保项目拟申 240 亿中央资金!覆盖节能降碳与污染治理2025 年 10 月 24 日,浙江省发改委依据《浙江省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实施办法》,公示了拟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的 2026 年环资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涵盖 80 个节能降碳与污染治理专项项目。此次公示的项目聚焦两大核心方向,全面助力浙江绿色转型。在节能降碳专项中,多个重点项目瞄准能效提升与清洁能源利用:湖州嘉骏热电投入 3.5 亿元进行节能降碳设备更新,拟申请 6560 万元中央资金;温州远梵能源的文成县 100MW/200MWh 新型独立储能电站项目,总投资 2.59 亿元,申请 4000 万元支持;庆元县 “以竹代塑” 共富产业园一期项目更是以 7.16 亿元总投资,计划申请 1 亿元资金,推动竹资源替代塑料,兼具环保与富民效益。此外,中策橡胶、浙江晋巨化工等企业的技改项目,也通过设备更新实现能耗降低,覆盖热电、化工、汽车配件等多个高耗能领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