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EMC预制空心叠合剪力墙施工技术探讨

EMC预制空心叠合剪力墙施工技术探讨

发布于:2025-10-29 11:19:29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以北京某项目为实例,探讨EMC预制空心叠合剪力墙施工技术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以期为其他的项目实施提供依据。

1?项目概况

平房项目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用地面积1.9万m 2 ,地上总建筑面积4.9万m 2 ,共有8栋高品质住宅 楼,2栋配套公建,其中,所有住宅楼(1号~8号)采用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配套房(10号)采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2?施工方案

2.1?深化设计

(1)预制构件预留预埋深化设计。预制构件深化阶段,结合各专业详图和实际施工中安全及质量要求对各种预留预埋进行复核、对比与优化,确保相应预制构件满足预留预埋要求。

(2)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吊装深化设计。考虑预制构件形体特征,选择吊装方式。由于本项目预制构件形体尺寸较大,而断面较小,容易出现压弯,为了保证构件在吊装时吊点只垂直受力,故采用吊装梁安装,吊装梁采用吊点可调的形式,使其通用性更强。

2.2?技术准备

(1)预制构件存放场区。选定预制构件存放场区后,首先核定场区的荷载要求,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堆载造成的影响。本项目经计算预制构件存放区域符合车库顶板的静荷载要求,为减少混凝土顶板承受荷载,防止裂缝产生,构件堆放区域在顶板下进行支撑,保留原模板施工中模架设置,设置1层回 顶,立杆间距不大于1?200?mm。

(2)车库顶板运输道路支撑加密。由于工程场地限制,构件车辆需要通过车库顶板通行,需在车库顶板上(局部)规划施工道路。原则是不将施工荷载直接作用在已建工程结构上,采取加固结构的支撑措施,将荷载逐层向地基传递。

2.3?现场准备

(1)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提前准备好施工水源、电源、热源。

(2)根据项目现场实际情况,提前规划预制构件进场节奏,依靠塔式起重机倒运预制构件,堆放遵循“先用靠外,后用靠内”的原则,存放遵循“重的靠近,轻的靠远”的原则。

(3)对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和现场堆放时,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

3?施工工艺

EMC预制墙板施工流程(图1):引测控制轴线→楼面弹线→水平标高测量→后插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及验收→墙身搭接钢筋检査→EMC预制墙板起吊→EMC预制墙板就位→安装斜支撑→脱钩→位置、标高校核→现浇段钢筋绑扎→水平接缝清理→竖向后浇段、水平接缝支模→竖孔内大直径钢筋临时固定→竖孔内大直径钢筋临时固定→竖孔、竖向后浇段混凝土浇筑→楼板叠合层混凝土浇筑。

   

图1?EMC预制墙施工流程

其中重点施工工序包括:预制墙板的吊装就位、水平接缝处理、竖孔内的混凝土浇筑。

3.1?预制墙起吊

EMC预制墙起吊前应在下斜支撑螺纹套筒内拧入“位置控制环”,EMC预制墙到达楼面后,用专用勾具勾住位置控制环以微调墙体位置,提高大直径钢筋与竖孔的对位效率。位置控制环如图2所示,由内径为80~100?mm的钢环和栓焊接组成,栓规格应与下斜支撑螺纹套筒匹配(一般为M?20),端部预留螺栓头以便于使用电动扳手。位置控制环拧入下斜支撑螺纹套筒后,钢环应位于水平面内,EMC预制墙每侧需安装一个位置控制环。必要时,在位置控制环上系缆风绳。

   

图2?位置控制环示意

EMC预制墙起吊至1?m高左右时静停30?s,以检验吊环可靠性,没有异常的情况下可继续起吊。

3.2?水平接缝高度控制

EMC预制墙底部需按设计要求预留高度70?mm的水平接缝,水平接缝高度可采用调节螺栓或垫块两种方式确定。

(1)调节螺栓。在EMC预制墙底部预留螺纹套筒,预制墙起吊前拧入对应规格的螺栓,采用扳手调节螺栓拧入套筒的深度,实现预制墙标高调整。

(2)垫块。在预制墙安装前,在EMC预制墙两端对应的楼面上表面放置硬质塑料垫块确定水平接缝高度,塑料垫块放置在EMC预制墙底部凹槽以外范围。塑料垫块沿墙体厚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均不应大于80?mm,厚度根据水平接缝高度确定,可按5?mm级差配置一系列塑料垫块,在预制墙安装前进行标高测量,确定塑料垫块厚度。

也可采用方钢管作为垫块,在预制墙安装前,在EMC预制墙两端对应的楼面上表面布设方钢管(方钢管开口方向与墙厚方向垂直),方钢管底部采用砂浆固定,采用水平仪抄平方管钢上表面标高至设计标高,预制墙安装完成后无需再进行标高调整。

3.3?水平接缝支模

EMC预制墙底部需按设计要求预留高度70?mm的水平接缝(图3),水平接缝内随竖孔同时浇筑混凝土填充,因此预制墙安装完成后需采用小型鼓风机清理垃圾,然后支设模板。水平接缝可采用木模或方钢管,两侧木模或方钢管通过对拉螺杆或拉片拉结。条件允许情况下,建议采用拉片拉结,拆模后直接将拉片拧断,无需再进行对拉孔封堵作业。

   

图3?水平接缝示意

为防止水平接缝模板移位,可在局部采用七字码、水泥钉将水平接缝模具固定在楼板上。

3.4?竖孔内混凝土浇筑

水平接缝后浇混凝土随竖孔内后浇混凝土同时浇筑,竖孔内后浇混凝土浇筑要求如下。

(1)竖孔内后浇混凝土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20?mm,坍落度不应低于200?mm,混凝土浇筑前必须严格测量坍落度,后浇混凝土工作性能直接影响现场施工效率和质量,必须严格控制,以提高工效、保证一次成活。

(2)竖孔内后浇混凝土采用直径30、35或50型振捣棒振捣,应做到逐孔振捣、随浇随振,振捣棒需伸到EMC预制墙底部,在振捣棒上绑扎铁丝或设置卡箍作为标识,振捣工人根据标识判断振捣棒是否插至EMC预制墙底部。

(3)为保证及时振捣,现场应按正常人数的3倍配置振捣工人和振捣棒。

(4)窗下墙竖孔内后浇混凝土在相邻暗柱竖孔内混凝土浇筑后浇筑,采用溜槽或小桶从楼层放入混凝土,逐孔浇筑、振捣。

(5)后浇混凝土浇筑时,安排专人在楼面下观察水平接缝及竖向后浇段模板,防止胀模、漏浆,同时检查竖孔内混凝土浇筑质量,检查方法可采用小铁锤敲击孔壁听声音以及查看墙体底部水平接缝是否有灰浆溢出等方法。

4?效益分析

选取本项目一栋楼做成本分析,结果显示EMC体系相比于套筒灌浆体系在生产材料成本、连接材料费、连接及注浆成本、构件安装成本、机械费及管理费、套筒检验试验费等方面均有所降低,每平方米有80元左右的成本优势。

EMC体系边缘构件钢筋连接数量减少67?%左右,取消套管灌浆工序,避免冬季低温灌浆施工,显著缩短工期;相比于套筒灌浆体系,大约每层节省 1.5?d。

5?结束语

EMC预制空心叠合剪力墙结构简化了构件加工及现场施工工艺、提升实施效率,保证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通过总结EMC预制空心叠合剪力墙结构技术体系实施经验,为后续工程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

摘自《建筑技术》2024年11月, 徐文汉,?王桂超,?董明凯,?韩?奇,?焦?桐,?赵?睿

来源:建筑技术杂志社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6 万条内容 · 219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预制空腔柱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研究

  1?工程概况 新雷能项目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南邵镇,建筑面积71?000?m 2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5层,抗震等级为2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 项目主体结构正负零以下采用现浇形式施工,地上2层及以上框架部分采用预制空腔柱,外径尺寸有800?mm×800?mm、700?mm×700?mm、600?mm×600?mm;壁厚不小于80?mm,内圆形空腔,共计414根。空腔柱尺寸见表1。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