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工程造价 \ 造价成本管理 \ 2025版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25版排水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发布于:2025-10-24 10:40:24 来自:工程造价/造价成本管理

来源:澜晨讲造价

|

作者:澜晨讲造价

[复制转发]

1 设计说明书  

1.1    概述  

1.1.1  项目概况  

简述项目名称,建设单位,简述建设目标和任务、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改建、   技术改造等)、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和规模、处理程度、建设工期、 投资规模和资金来    源、建设模式、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绩效目标等。  

简述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文件主 要结论及初步设计内容   符合情况。  

1.1.2  设计依据  

包括中标通知书、设计委托书(或设计合同)、可行性研究报告及 批复文件、建设    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水土保持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报告(如有)、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排污口许可、其他专题研究及评价报告等。  

1.1.3  主要设计资料  

包括工程勘察测量资料、水质泥质检测资料、管网检测定损资料、改扩 建工程原有   设计资料、管道修复项目的检测报告等。  

1.1.4  采用的标准和规范  

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规范及标准图集。  

1.1.5  主要结论及经济指标  

简述设计规模、项目组成、建设标准、治理目标、建设内容、处理工艺[建(构)   筑物名称及规模]以及主要经济指标。  

1.2    工程建设条件  

1.2.1  城市(或区域)概况及自 然条件  

简述与本项目相关的城市(或区域)的地理位置、城市性质 、行政区划、市域和建   成区面积、市域和建成区人口、流动人口、社 会经济简况、城市总体规划简况等;地   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设防、水系、雷电等。  

1.2.2  城市(或区域)排水工程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简述与本项目相关的城市(或区域)现状排水体 制、积水情况,现有雨污水管渠,   再生水现状设施及再生水利用情况、泵站及水质净化(再生水)厂的规模、位 置、处理   工艺、设施的利用情况、污泥处理处置方式、工业废水处理程度,水体及环境 污染情况   等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  

1.2.3  城市(或区域)相关规划概况  

概述与本项目相关的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或区域)排水专项规 划、防洪排涝规   划、水系规划、海绵城市规划、再生水利用规划等的主要成果。  

1.2.4  现状设施与评价  

对于改扩建项目,详述现状设施运行情况,解读检测报告,对现状进行 评价,分析   存在问题。  

1.2.5  建设条件  

简述与本项目相关的交通运输、公用工程、施工条件及生活 配套和公共服务等建设   条件。  

1.3    总体设计  

1.3.1  工程规模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成果,说明拟建项目的工程规模和 设计能力(考虑变化   系数等因素)。明确项目服务范围,采用的人口规模、用地、用水量 标准、雨水排放标   准、再生水用户调查等,确定污水量、雨水量、 再生水量等,并说明近、远期总污水   量、雨水量、再生水量、泥量及工程分期建设情况。  

排水管线工程说明管线设计采用的流量计算公式、坡度、流速、集 水时间、重现   期、径流系数、设计降雨强度等设计参数和依据。  

1.3.2  项目目标  

明确项目设计年限、设计标准、处理(治理)目标等。  

污水处理厂(站)说明受纳水体情况,包括水体名称、水质 现状、水环境功能区划    及水质目标、水文情况(包括代表性的流量、流速、水位和河床性质等) 、目前运行管    理情况及当地环保或其他有关部门对水体的排放要求。污泥处理厂、下水道淤 泥处理站    等说明项目排放标准、终端处置情况等。按照专业规范要求进行设计进水水质 、泥质预    测,根据预测的设计进水水质、出水排放标准、再生水功能要求、污泥处理处置标准、   空气及噪声标准等情况,明确污水、污泥、臭气、噪声等处理程度。  

区域性综合性项目,如海绵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   等,结合设施现状及规划要求,明确设计年限和 治理目标。  

1.3.3  项目选址  

根据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项目选址情况,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   防洪标准、地质灾害影响、卫生防护距离与城镇布局关系等。  

1.3.4  配套设施  

说明配套供水、排水、供电、供热、交通、通信、燃气等配套设施情况。  

1.3.5  设计方案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的技术路线,进一步进行方案比选,确定推荐设计方案。  

对于污水处理(再生水)厂、污泥处理厂项目,根据污水量、污水水质 、泥质、处   理程度、用地形状及面积等情况,进一步论述污水处理、深度处理、再生 水处理、污泥   处理和处置、消毒、除臭等采用的设施形式,并对主要设备进行比较选型 等。针对确定   的选址,明确采用的建设形式,如地上、半地下、全地下等。  

对于区域性综合性项目,如海绵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城镇生活污水 处理提质增   效等,设计方案编制内容和方法可参考相关工作大 纲、技术指南、导则、规程等,结   合项目现状、治理目标、项目边界等进行系统性分析 ,一般进行定量分析(必要时建   ), 并评价所采取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1.4    工艺设计  

1.4.1  雨水管线工艺设计  

1   )管线设计  

说明管线设计标准、系统布置原则,汇水面积,管线走向、长度、尺寸、 经比较确   定选用的管材、管道结构形式、基础形式、接口形 式、雨水口形式、检查井形式、流   速、坡度、出口形式、主要施工方法等。  

2 )特殊构筑物工艺设计  

说明水池(如调蓄水池、危险品溢洒应急水池)、处理设施、雨洪利用设施、 倒虹   管等的布置、规模、管材、直径、长度、运行管理等。  

3 )穿越设计  

说明雨水管线穿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地段的穿越形式、敷设要求、防护措 施、穿越   管段计算等。  

1.4.2  污水管线(含合流)工 艺设计  

1   )管线设计  

说明服务面积、人口、采用的污水量设计标准、变化系数、布置原则、管线走向、   长度、坡度、管线尺寸、埋设深度、管材、管道结构形式、防腐措施(如需要 )、基础   形式、接口形式、检查井形式、流速、截流倍数、截流设施、主要施工方法等。  

2 )特殊构筑物设计  

说明倒虹管、管架桥、调配井、压力释放井、特殊检查井等。  

3 )穿越设计  

说明污水管线穿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地段的穿越形式、敷设要求、防护措 施、穿越   管段计算等。  

1.4.3  再生水管线工艺设计  

说明管网布置原则、再生水服务范围、集中用户分布、用水量标准、管网 平差原则   及方法、管网平差结果、工作压力、干管直径、长度、走向、坡度、埋设深度、标识、   经比较确定选用的管材、防腐、调节设施、主要施工方法、穿越设计相关内容 及用水安   全等。  

1.4.4  管线检测及修复设计  

依据具备相关资质单位出具的检测报告,按缺陷等级、缺陷数量及缺陷 形式,确定   管道的修复范围、功能要求和设计标准,根据管网系统明确实施计划。说明管 道修复的   材料、施工方法、导水等临时措施,工作井的设置方式,开挖修复时,明确基 坑支护设   计方案对周边设施的影响和保护。  

1.4.5  泵站工艺设计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说明泵站服务范围、占地、采用泵站 的形式、平面布   置、构筑物的主要尺寸、设计水位的确定、扬程 的确定、集水池的有效容积、设备选   型、设备性能参数与台数、钢管防腐措施、事故应急措施、通风系统、排气及 除臭、海   绵设施、近远期结合采取的措施、不同工况及运行要求、附属建(构)筑物的 说明、需   要的辅助设备、车辆、工具等。  

1.4.6  调蓄池工艺设计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成果,说明调蓄池的服务范围、占地、采用调 蓄池形式、平面   布置、主要尺寸、设计调蓄量、排水出路、设计水位、进水、 排水及冲洗形式、排空时   间、冲洗设施、通风设施、排气及除臭、巡视检修通道、运行 方式等。当下游无接纳处  

理设施时,说明就地处理设施处理能力、退水出路及排放标准,处理设 施设计深度见污   水处理厂设计。  

1.4.7  污水处理(再生水)厂、污泥处理厂工艺设计  

1   )对总平面布置进行说明,主要包括:总平面布置原则、功能区的划分及相互关   系、竖向设计、土方、防洪、退水、厂区道路、绿化、主要技术 指标等。  

2 )对水力流程进行说明,主要包括:受纳水体的不同年限设 计水位、出水压力要   求、水力高程的分析确定、各构筑物之间的水头损失及流程的总水头损失等 。对于有淹   水风险的全地下形式,应说明洪涝、事故等情况下的对应措施。  

3 )说明厂外工程的主要内容,如供水、供电、供气 、供暖等。  

4   )按流程顺序说明各构筑物的方案比较或选型,主要设计数据、尺寸 、构造材料   及其所需设备选型、台数与性能,采用新技术的工艺原理特点。  

5 )说明采用的污水消毒方法、主要设计参数、设备性能及参数、台数 等。  

6 )必要时根据排污口许可,进行排污口设计。  

7 )对有除臭要求的部位进行说明,主要包括:达到的标准、采取的封闭措施、换   气次数、除臭风量、设备性能及参数、台数、除臭风管的材质、数量等。  

8   )说明管线综合的设计原则,管沟种类、材质,管径范围、长度等。  

9 )根据情况说明处理、处置后的污水、污 泥的综合利用。  

10 )简要说明厂内主要生产及附属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及其使用功能。  

11   )说明厂内给水管及消火栓的布置,排水管布置及雨水排除措施、道路标准、绿   化设计。  

12 )对于涉及现状设施改造、扩建项目,提出实施 方案,缩短停产、减产时间。  

1.4.8  海绵设施设计  

按照相关规划要求明确项目具体的控制指标和主要保证措施。  

1   )雨水渗滞设施  

说明透水铺装的面积、位置、结构层设计等;绿色屋面的类型、面积、基质深度、   结构层设计等;生物滞留设施的类型、位置、面积、种植土层厚度、滞水 层深度、溢流    口过流能力及数量等;渗井(渠)的位置、调蓄容 积等。  

2 )雨水转输设施  

说明植草沟的位置、坡度、深度等;雨水管线设计参见本规定雨水管线设计章节。  

3 )雨水蓄积设施  

说明雨水蓄积设施的位置、调蓄容积、放空周期、配套设备等。  

4 )雨水资源化利用设施  

说明资源化用途、水量、水质、处理工艺、设施规模、主要设备;说明管 网系统布  

置、管材、接口、设计工作压力和控制方式等;说明项目监测内容、 监测点位、主要监   测设备。  

5 )超量雨水排放  

根据地下水位、场地竖向与雨水受纳水体水位的关系,分析 场地的排水能力及去   向,进行超量雨水排放设计。  

1.4.9  河湖水系设计  

1   )水安全设计(防洪、排涝设计)  

确定设计洪水流量,推算水体洪水水面曲线(或洪水位 ); 对现状水体防洪排 涝能 力进行评估,并多方案技术经济比选后提出推荐解决方 案。  

水安全设计含水体断面形式、尺寸、坡度、高程、常水位控制与跌水及拦蓄设施、   堤防或护岸加固等,说明计算方法,参数的选定,不同频率、近远期 的设计流量,构筑   物平面尺寸等。  

涉及水利设施新建、改建的,参照水利工程相关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  

2 )水环境设计(污染源治理设计)  

外源污染控制设计:完善、优化排水分区、排水体制等,进行旱季污水 收集、雨期   初期雨水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系统设计,明确污染控制目标、溢流频次和 溢流总量控   制,提出雨污分流、混错接整治、雨污水管网完善等设计方案。  

内源污染控制设计:水体清淤设计,根据测绘结果和底泥检测报告,经方案对比后    确定清淤方案、运输方案、处理处置方案等,对清淤超挖的回填、脱水废 液处置、臭气    控制、临时用地等进行设计。管道清淤设计,根据检测评估报告,确定清 淤方案,说明    临时封堵和导流、通沟污泥的处理与处置、功能性试验、安全施工、通风与毒气检测、   照明与通信等。  

3 )水生态设计  

生态修复设计:根据生态基底分析和项目生态建设目标,进行生 态修复设计。如底   质改良、沉水植物群落重建、浮叶植物群落重建、水生动物生物调控、立 体生态平台构   建、净水微生物群落优化、曝气增氧、应急工程等。  

水循环系统设计:分析水体拥有的水资源现状,测算生态需水量,确定 补水规模和   水质。多水源补水水量平衡分析和补水水源 方案比选。补水点选择、补水系统取水设   计、输水配水设计、净化处理方案设计等。  

4 )水景观设计  

提出设计理念、设计构思、功能分区和景观分区,概述空间组织和园林景观特色。   进行竖向设计、园路设计与交通分析、防灾避难和无障碍设计、种植设计 、园林建筑与   小品设计等。  

1.5    建筑设计  

说明前期工作中确定的本专业相关工程技术标准和主要指标。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或使用功能,确定主要单体建筑的平面布置、层 数和层高,建筑   之间及建筑和周边环境的关系。  

说明建筑物的立面造型、色彩和材料,内外装修的做法和材料。  

说明涉及的消防、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绿建、装配式、人防、无障碍 等内容的   设计范围、设计原则、标准和做法。  

1.6    结构设计  

1.6.1      厂站工程  

设计标准:设计工作年限、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类别、地基基 础设   计等级、防水等级等;  

荷载取值及参数:地震作用、风载、雪载、楼地面荷载、车辆荷载、 设备荷载、温   度荷载等;  

主要单体的结构体系,屋面、基础部位的结构形式,变形缝的设置;  

主要结构材料、等级、性能指标;  

地基设计:工程地质、地下水条件、水土对结构材料的腐蚀、基础的 选型、地基处   理等;  

抗浮、基坑支护、地下水控制、防水、防腐等内 容的标准和做法;  

绿建、装配式、人防(如有)等内容的总体及分项指标和做法。  

以上具体内容可参照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 制深度规定》的相应要求。  

1.6.2  管线工程  

应包括以下内容:  

设计标准:设计工作年限、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设防 分类等;  

荷载取值及参数:地面堆载、车辆荷载、覆土荷载、地下水、地震作用(如有)、   温度作用(如有)等;  

管道结构设计的依据和主要内容;  

管道明挖基坑开挖、支护、地下水控制及回填的要求,对周边建 筑和市政设施的影   响评价和保护措施;  

地基基础设计,液化、软土、冻土、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基处 理措施;  

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地质 灾害的处理原   则、范围和做法(必要时 );  

穿越铁路、河道、公路等特殊段暗做施工方法,暗做(顶管、盾构 和水平定向钻等  

非开挖工法)的结构做法、施工要求、构造措施,检测监测要求(必要时)。  

1.7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1   )说明设计范围、设计参数、设计原则和标准等;  

2   )供暖:阐述热负荷、热源选择、供暖系统形式及管道敷设方式、 系统补水定压   方式、供暖系统平衡及调节手段等;  

3 )通风:根据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生产需求确定通风设计,阐述通风系统的   形式和换气次数等;  

4 )空调:阐述冷负荷、冷源选择、空调(风、 水)系统设备配置形式、系统平衡   及调节手段、监测与控制、必要的气流组织等;  

5   )冷、热源机房:确定设备选型,冷、热媒参数;所消耗能源的来源 与种类;   冷、热源系统及其内部主要设备的描述;冷热源 系统对环保的影响;  

6   )防排烟:简述设置防排烟的区域及其方式;防排烟 系统风量确定;防排烟系统   及其设施配置;控制方式简述;  

7   )各系统设备、管道材料及保温材料的选择,防火技术措施;  

8   )节能设计,按节能设计要求采用的各项节能措施;  

9   )环保、消防、安全措施等;  

10 )计算书(供内部使用 ): 对负荷、风量和 水量、主要管道水力等应做初步计   算,确定主要管道和风道的管径、风道尺寸 及主要设备的选择;  

11   )除满足上述要求外,尚需符合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   规定。  

1.8 供配电设计  

1   )说明设计原则、范围及设计内容;  

2   )供电电源及电压:说明电源电压、供电来源、备用电源的运行方式;  

3 )负荷计算:说明用电设备种类,并以表格表明设备容量,需要系数、功率因数   补偿值,变压器容量、计算负荷汇总等;  

4 )供配电系统:说明负荷性质及其对供电电源可靠程度的要求,内部配电方式,   变电所设置、变压器容量和数量的选定,各配电系统(包括备用电源)运行方式,高、 低压出线配电方式等;  

5 )保护和控制:高压系统继电保护方式及操作电源类型,电机设备的启动及控制   方式,低压配电系统的保护等;  

6   )防雷接地系统、防爆、抗震设置标准及要求等;  

7   )厂区管缆敷设、照明设计原则、主要设备、材料的选型等;  

8 )计量:说明计量方式。  

1.9 仪表、自动控制及通信设计  

1   )设计范围、内容及依据;  

2   自控系统的设计原则、建设规模、安装场所、系统配置(硬件及软件)、通信   网络及功能实现等;  

3   )仪表系统的设计原则、仪表设置、检测 功能;  

4   )工业电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配置、信号传输 及功能实现;  

5   )安防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配置、信号传输及功能实现;  

6   )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规模、综合布线及功 能实现;  

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配置、探测选型、信号传输、应急通信及   功能实现等;  

8   )闭路电视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配置及功能实现等;  

9   )设备的防护等级、防腐等级;  

10   )防爆及防损坏设计;  

11   )设备的技术水平、选型要求、布置安装等;  

12   )管缆及其敷设说明;  

13   )防雷及接地系统;  

14   )防爆及防损坏;  

15   )机电抗震;  

16 )智慧排水系统管控平台的设计原则、总体架构、系统配置、功能及应用、设施   建设等。  

1.10    消防设计  

根据建(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防火等级等,考虑安全防火间距 、消防道路、安   全出口、消防给水等措施,建筑单体描述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疏散宽度 计算和防火构   造等。  

对于采用全地下形式建设的处理设施,针对地下部分明确消防分区划分 原则及具体   划分情况,对各消防分区选择相应消防系统并进行 设计;根据消防分区划分,对地下建   (构)筑物进行通风机防排烟系统、火灾自动报 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等设计。  

1.11 环境保护措施  

阐述项目周边环境质量现状,说明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分析项目实施各阶段对周   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列出环保投资估算。  

1.12    安全保障措施  

对主要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如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的部位 、投加药品   的危险性、构筑物、检查井、管线内作业、高空作业等,并说 明采取的防范措施。  

针对劳动保护,说明采用的减轻劳动强度、电气安全保护、防滑梯 、护栏、转动设   备防护罩等防护措施。  

其他安全措施。  

1.13 低碳与节能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叙述能耗情况及主要节能措施,包括建筑物隔热措施、节电、   节药和节水措施、余热利用等,说明节能效益。  

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及发展阶段,酌情增加碳排放核算、制定碳减排 目标等内容,说   明采用的技术措施。  

1.14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提出全部工程及分期建设需要的主要设备、材料的名称、规 格(型号)、数量等   (以表格方式列出清单),主要设备注明设备档 次。  

1.15 运营组织方案  

说明项目组织机构设置方案和人力资源配置 方案等。  

1.16 水土保持(如有)  

按批复通过的水土保持方案,说明相关水土保持要求设计执行情况。  

1.17 征收补偿(安置)  

说明征地面积、征地性质、拆迁面积、征地和拆迁单价及总价等。  

1.18 投资概算、资金筹措计划与成本  

说明项目的投资概算和资金筹措计划,进行项目的成本分析。  

1.19 存在问题与建议  

2    工程概算书  

见本规定 “投资估算、经济评价和概预算”的相关 章节。  

3 设计图纸  

初步设计一般应包括下列图纸,根据工程内容可予增 减。  

3.1 总体布置图(流域面积图)  

比例一般采用   1   5000 1   25000 。在测绘的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出流域范围、现   有和设计的排水(再生水)系统工程设施,标示图例和风玫瑰,进行必要 的说明,列出   主要工程项目表等。  

海绵城市综合类项目,绘制汇水分区图、下垫面分布图、海绵设施分 布图、资源化   利用系统图等;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绘制水体水系图、流域范围图、工程分布图等。  

3.2 排水管线设计图  

3.2.1  横断面图  

在道路下敷设的管线,根据规划、管线综合、测量物探图,绘制横断面图,反映各管   线名称、规格、距离道路永中(或其他)的相对位 置、(相对)高程,进行必要的说明。  

3.2.2  平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   1   500 1   2000 。在测绘的地形图(含现况管线或 设施调查成果)   基础上,反映出规划道路、规划其他管线、设计管线、检查井平面位置、转 角度数、控   制井位坐标、水流方向、管径   沟渠断面尺寸、长度、沿线主要构筑物(如倒虹吸、管   架桥、雨水管渠排放口等)、距道路永中(或 其他)的相对位置等,标示图例和指北   针,进行必要的说明。  

管道检测与修复项目在平面图中除标注上述内容外,还要 标明缺陷位置、缺陷等   级、修复方式。  

3.2.3  纵断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横向   1   500 1   2000 ,纵向   1     100 1   200 。图上表示出现况地   (路)面线,设计路(地)面线,铁路、公路、河 流、交叉管渠的位置等。注明管渠内   底标高、长度、坡度、管径(渠断面尺寸)、流量 、充满度、流速,管(渠)材料、接   口形式、基础类型,交叉管渠的标高,倒虹管、检查井等的位置。  

管道检测与修复项目对于原位非开挖修复可以不出纵断面图,但 开挖修复方式需要   出纵断面图,要求同上。  

纵断面图和平面图应相互对应并进行必要的说明,末页列出主要工程 量表。管道检   测修复项目,还需列出修复方法表,注明管段编号、管径、管材、管段长度、缺 陷位置   距离、缺陷名称、缺陷等级、修复方法、工程 量等。  

3.3 再生水管线设计图  

3.3.1  横断面图  

在道路下敷设的管线,根据规划、管线综合、测量物探图,绘制横断面图,反映各管   线名称、规格、距离道路永中(或其他)的相对位 置、(相对)高程,进行必要的说明。  

3.3.2  平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   1   500 1   2000 。在测绘的地形图(含现况管线或 设施调查成果)   基础上,反映出规划或设计的道路、规划或设计的其他管线等,进行设计管线平面布   置,标注转角度数及坐标,布置平面管件、各类闸阀、连通管等位置,标示 图例和指北   针,进行必要的说明等。  

3.3.3  纵断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横向   1   500 1   2000 ,纵向   1     100 1   200 。图上表示出现况地   (路)面线,设计路(地)面线,铁路、公路、河 流、各类地下管线等主要障碍的位置   等,注明设计管渠底标高、距离、坡度、管径(渠断 面)、接口形式、基础类型、交叉   管渠的标高、管材等,布置纵断面管件、各类闸阀 等管道附件以及连通管等位置。纵断   面图和平面图应相互对应并进行必要的说明,列出主要设备材料及工程量表。  

3.4 厂、站、池设计图  

3.4.1  工程区域位置图  

区域位置图(大比例)表示出厂(站、池)址的位置、交通、周围的情况等,应标   出风玫瑰。  

3.4.2  总平面图   平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   1   200 1   500 。在测绘的地形图的基础上表示出全厂(站、池)   建(构)筑物、道路、景观绿化(示意)、预留用地、围墙、征地范围、 用地范围等布   置关系,标注必要的坐标及尺寸,标示风玫瑰,进行必要的说明,列出构 筑物和建筑物   一览表、工程量表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3.4.3  水力流程图  

比例一般采用竖向   1     100 1   200 。表示出生产流程中各构筑物及其水位标高   关系。  

3.4.4  厂(站、池)区竖向设计图  

在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确定各功能部位的设计地面标高,给出 挖方、填方、换   填、借土等土方平衡量。  

3.4.5  管线综合图  

在平面布置图的基础上,确定各类管线(沟)的布置,给出相应工程量。  

3.4.6  主要构筑物工艺图  

比例一般采用   1   50 1   200 。用平面、剖面图表示出工艺布置,设备、仪表及管   道等相关位置、尺寸、标高(绝对标高)等,列出主要设备及材料一览表,表 中注明主   要设计技术数据,进行必要的说明。  

3.5 海绵设施设计图  

单项海绵城市设施包括平面图、剖面图及详图,深度同厂、站、池要求 ,列出设备   及主要材料表。  

绿化工程参照本规定 “园林绿化工程”相关章节。  

3.6 河湖水系设计图  

3.6.1  平面图  

比例一般采用   1   2000 1   5000 。图 上要表示地形、地貌、地物、河流、风玫瑰,   现有的和设计的防洪排涝工程,并列出主要工程项目表。图纸中应 明确蓝线、绿线及项   目红线,并标明坐标。  

3.6.2  横纵断面设计图  

纵断面图比例一般采用水平   1     1000 1   5 000 ,垂直   1     100 1   500 。绘制设计   渠(河)底标高、渠顶标高、跌水、陡坡及各种交叉构筑物如桥梁、小桥、排水涵洞   (管)、涵闸的位置及数量,并列出构筑物一 览表和工程量表。  

横断面图间距   100 200m ,图上应表示原地面高程、设计河底和堤顶标高、设计   水位、结构形式、基础做法、建筑材料等。  

3.6.3  水体清淤设计图  

包括设计说明,区位图、总平图、清淤断面图、清淤量网格计算图,淤 泥固化处理   站工艺流程图、淤泥固化处理站总平布置图及主要单体设计图,清淤工程量表 ,除臭设   计图等。  

3.6.4  生态修复设计图  

设计说明,底质改良图、沉水植物布置分区图、曝气系统安装布置分区图、微 生物   净化填料布置分区图、浮水植物和生态浮岛布置分区图、水生动物、微生 物布置图,工   程量表等。  

3.6.5  水景观设计图  

参照本规定 “园林绿化工程”相关章节,图中还应标明水体洪水位、常水 位、枯水   位,设计底标高、岸顶高程,水体蓝线、绿线和项目红线等。  

3.7    建筑设计图  

建筑设计图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表示总体尺寸和分部尺寸 、各个空间名    称、主要构件尺寸、室内外高程关系和楼层高度、主要建筑构造部件、内外装修做法、   门窗尺寸等,防火分区布置图(必要时)。  

具体内容可参照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应要求。  

3.8    结构设计图  

结构设计图包括基础平面图,各层结构平面图,结构的主要节点图。表示主要结构构   件的定位尺寸、标高、截面尺寸,结构的主要构造节点,表示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   位置及宽度等。具体内容可参照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相应要求。  

地基处理设计图、基坑支护设计图(必要时 ), 包括平面图和大样图。表示和空间   关系、构件定位和数量、主要构造节点等。  

构筑物的结构设计图可和其他专业设计图结合。  

管道结构设计图(必要时 ), 应给出管道的横断面,表示管道和周边地形的 高程,   管道结构的管径、材质、指标要求、使用范围,基槽的开挖回填做法,基坑支护做法。  

3.9    电气设计图  

变电所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图;主要变、配电设备布置图;厂区 管缆路由图;主要   设备材料表。  

3.10    自动控制仪表系统设计图  

控制流程图;系统配置图;场区管缆路由图;主要设备材料表。  

3.11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设计图  

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防排烟系统设计图一般包括图例、系统流程图、主 要平面   图。各种管道、风道可绘单线图。  

冷、热源机房平面及系统流程图,附主要设 备材料表。  

复杂及特殊工程,其出图深度参照现行《建筑工程设计文 件编制深度规定》中供暖   通风与空气调节、热能动力章节有关的深度要求。  

4    附件  

项目审批需要的各类批件和附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

1.36 万条内容 · 32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下的风险分担原则

在建设工程领域,风险分担机制是平衡发承包双方利益、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核心制度。2024年发布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GB/T 50500-2024,以下简称“2024版《标准》”)以“市场决定,自主报价,公平竞争,风险共担”为总体导向,通过系统性重构风险分配规则,实现了从模糊兜底到精细化分类的转变,为工程计价风险的合理划分提供了明确依据。 风险分担的核心原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